第二天天未亮,謝一城早早起身。
昨天段文提前說好的要跟著一起出去吃早飯,體驗一下地方特色。
“隊長,我听說爾濱這邊好些洋人東西呢,咱們在下面根本買不著。”
段文拎著東西跟在謝一城身後走出屋︰“我長這麼大,還從來沒吃過洋人東西。”
“其實也沒啥差的,好些你壓根吃不習慣。”一旁的邵義進開口說著,“說實在的,我是覺得沒有尋常咱們這邊吃的好吃。”
“這里面有啥說法?”
謝一城接話︰“沒啥說法,吃能有啥說法,分吃的好跟吃得飽,吃得好又分東西味好還是吃的對身體好,你指望吃大列巴跟你平時吃燒餅比好吃嗎?”
“大列巴是啥?”
“列巴在俄語中就是面包,直接音譯過來的叫法,大列巴就是大個的面包,比較大比較硬,干吃能噎死人,不過聞著嚼著味挺香。”謝一城說著想到什麼,“你不是說枕頭低嗎?回頭整上一個當枕頭使。
“這就跟之前蘿卜頭說家里的枕頭饃一樣,夜里睡覺當枕頭,餓了直接上嘴啃。”
大列巴這東西謝一城吃過幾次,還是買的超大個比腦袋都大的那種,實際吃沒那個本事。
不過對于很多沒見過沒吃過面包的人來說,就比較稀罕,更何況還是50年代。
這邊謝一城一行人出屋,那邊其他房間里面也是成群結隊不斷向外走著,互相打著招呼。
稍微聊上兩句全明白,都是奔著一早外出去逛吃的到處看看玩的。
實際上學校里安排的有早餐吃食,所有在這個時間點外出的人,都是打算外出找吃的。
“隊長,爾濱這邊早晨吃的,我瞅著咋跟我家那邊有點像呢。”
找著一片早餐店外,瞧著各家牌子上主打的吃食走近瞧了瞧,段文有些不太理解︰“我在家那邊咱們之前在省里,吃的跟這也沒差。”
“那你以為一早吃的有啥不一樣?”謝一城繞著早餐店走了一轉,把所有店里吃食看清楚。
蒸大肉包、燒餅夾肉、豆腐腦、黏豆包、油炸糕、大碴子粥等等,跟後世的吃食就沒多大區別。
哪怕是在現在物資相對匱乏時代,一些東西依然存在買賣。
段文之所以說跟他在魯省吃的跟在之前省城吃的沒多大差,是因為本身東北就有很多闖關東的魯省人來,這吃食習慣都是順道帶過來的,頂多會跟當地的國外或者當地其他民族融合一下有點區分,實際相差並不是特別明顯。
甚至謝一城還看到外面一些攤位還在賣卷餅,不同于燒餅,賣的是那種薄到能透過去的春餅,還有蔥花大餅,這些都是魯省傳過去的。
在北平叫魯菜進京,屬于廚子帶技術過去,在東北這就是平民老百姓帶過去的日常小吃飯食。
怪不得來時打听說讓來這一片,種類確實多,也超出謝一城的想象,之前在北平都沒見這麼一大片賣早餐的。
關鍵是周圍人排隊吃飯的還真不少,確實形成了聚集效應。
謝一城之前真以為物資匱乏人也沒錢,現在看來確實不一樣,只要世局穩定老百姓手里有錢,誰還不願意消費,這不明擺著呢嘛。
喜歡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請大家收藏︰()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