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起來,胡碧芸感受到清晨的山屯生活。
平靜且繁忙,屯子里的人昨天還在歡迎送東西給她,第二天一早隨著炊煙升起一陣鬧騰,沒過多久就恢復寂靜。
屯子里的壯勞力們,不論男女老少,除了少部分留守山屯外,其余都外出。
要麼下地春耕干活,要麼帶著工具向著山道走去開始繼續修著山道。
有些山路地段要特殊加固,耽擱時間,相比計劃要延遲一些,不過按照地方上給的最遲結果,在國家規定的一五計劃完成那一年,從山上到山腳的山道也會修建完成,山上山下一起幾年的辛苦忙碌,也終于要有了結果。
這條山道對于周圍山屯來說,堪比開闢一條生命線,今後所有人上山下山速度都會大幅度加快,要是在山里遭受侵襲受傷或者是重病山里救治不了,可以快速運送下山去地方,所有山屯人對于這條山道都是呈積極向
工業化沒完成,缺少機械化設備的年代,都是靠著一雙雙勞動人民的手跟滴落土地山林間的汗珠,加上地方上供給物資,一點一點將山道修建成。
這也是山屯感謝政府的原因,起碼往前幾十年幾百年,從來沒有見過地方會有這種行為,幫著他們來進行修路。
這也是為什麼在舊社會在封建社會幾千年時間里,修橋鋪路都是做善事,開銷不小時間比較久,加上中途的一些意外情況可能導致時間拉長,都是會影響到修建完成。
而這些修建好,對于當地老百姓來說,日常出行會更加便利。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修橋鋪路是為了賺錢,收取過路費,這種行為只要在法條允許下,刻意說是做善事,一般老百姓也不會在意。
這邊秦嘉麗在屯子里簡單吃了早飯,嘗到東北跟北平不一樣的吃食,沒地方買,一切都要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吃過歇息時,謝一城問著謝一國︰“哥,回去具體時間定下沒?”
“定下了,再待三天往回走,到部隊不影響事。”
“那到時候我跟你一塊,咱們先到大隊,我跟隊長說一聲,給你送一陣。”
“不用,送我干啥,你在家里看著碧芸,她眼瞅著就要生,這才是大事。”
謝一國說完想到什麼壓低聲音︰“碧芸還在歇著呢吧?咱們小點聲別給吵著。”
“沒事,她剛剛吃過飯,犯困歇著,一勤在旁邊帶著小六六沒人吵她。”
“生孩子前都這樣還是只有碧芸一個人這樣?”身邊秦嘉麗好奇問道,“我之前在家,也沒瞧見越靠近生的時候,這越是犯困睡得多。”
“估計是碧芸自己情況,屯子里其他人沒見過,像到她這時間的,好些還下地干活呢。”
“挺著這麼大肚子還下地干活?”秦嘉麗想象著畫面有些不敢相信,“這能下地干活?彎腰都彎不下去。”
“有,而且多。”謝一國在一旁接話,“山里農村窮苦,不比北平大城市,只要沒到臨生好些都這樣。
“我還見過這邊生完那邊走路,沒兩天繼續忙活的。”
謝一城在旁邊點頭,表示謝一國說得是真的。
謝一城也不知道為什麼胡碧芸跟屯子里其他人比,困意會這麼大,尤其是眼瞅著要生沒多少日子,睡覺時間會更多,采藥人現在也不在屯子里,沒處問,等後面回來好好問問了解了解具體是怎麼個情況,也算安安心。
秦嘉麗听著感覺有些魔幻,這些是她完全想不到的,將自己代入畫面中,想想就有些後怕。
這麼大肚子彎腰下地干活,萬一撐不住摔著哪能扛得住。
“別想這些,咱們不是說好帶你進山下下套子走走看看。”謝一城催促著,“把東西拿上咱們進山,過兩天你們就要走,今後再來屯子不知道啥時候,咱們進山瞧瞧去。
“我二舅那邊還有魚籠子跟網放著,到時候再去下網抓魚試試手,這兩天全給忙活一遍體驗體驗,在北平城里,這些你都別想忙活。”
對于這種帶人進山下套子下網籠子,謝一城早就習慣,之前這麼多人進山來,謝一城都是這麼招待,帶著走一遍,這方面可以說是相當熟悉。
或者說這些本身就是山屯人日常會去做的事,只是對于剛山上的城里人來說比較新奇。
起碼秦嘉麗對于等會要去忙活的事就挺興奮,尤其是知道這些都是謝一城跟謝一國打小做,她也能跟著一塊去忙活忙活一起瞧瞧到底是什麼樣。
想著秦嘉麗主動開口問道︰“你們帶去北平的那些貂皮咱們這次也能進山打著?”
“這個打不了。”謝一城搖頭,“這東西現在開春皮毛差提不上價,摸著也沒秋冬時好,加上現在開春收槍,只是下套子抓不著那東西。”
瞧著秦嘉麗有些沮喪,謝一城緊跟著說道︰“等再過過,入秋到冬要是有時間跟我哥回來再去試試。”
喜歡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請大家收藏︰()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