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

第916章 新華記者了解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老夫年十八 本章︰第916章 新華記者了解

    在小隊內準備著食材,忙活等待一段時間,等外面有戰士來通知說來人到了,謝一城這才起身出駐地外出迎接。

    看著幾個熟悉的大隊戰士帶著兩位身穿軍大衣,一高一矮,個高的戴著一副圓眼鏡,一臉知識分子模樣。

    矮的臉上一直帶著淡淡的笑,給人一股親近感,看上去非常舒服。

    帶著記者到來領頭的大隊戰士跟謝一城打了聲招呼,給身邊人介紹著︰“這位就是咱們小隊的謝隊長,謝一城同志。”

    “謝隊長,這兩位就是專門拐彎來下基層,來了解情況的記者同志。”

    “歡迎咱們記者同志來我們小隊,距離遙遠一路辛苦。”

    謝一城抬手給兩人敬了個軍禮,伸手跟兩人握手。

    “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我們這到處走增長見識,地方單位還給接待安排吃食住宿,哪能算辛苦,你們在基層工作的同志才是真辛苦。”

    戴著圓眼鏡的高個戰士看著謝一城︰“久仰謝隊長大名,這次過來也是專門了解了解你還有你所在小隊情況的。”

    “我哪有什麼大名,就普普通通老百姓一個,做的都是該做的工作,當不得這麼夸獎。”

    謝一城側身招呼著兩人︰“咱們先進小隊吧,這一路沒歇著,進里面歇歇腳。

    “這時間也快到了飯點,吃飯墊墊肚子,今天好好歇歇,明個安排工作。”

    “那就麻煩咱們同志了。”

    “不麻煩,這有什麼麻煩的,你們這沒歇著,都是為了工作,來我們這也是我們小隊榮幸。”

    听著謝一城話,兩位記者對視一眼,戴著圓眼鏡高個記者開口問道︰“謝隊長,你讀過書吧?”

    “讀書那不是必須讀的嗎,北平都要求開展掃盲,不讀書怎麼進步。”

    “你這可不像是最近才開始讀書的,打小開始讀書?”

    謝一城走在身邊領路開口道︰“打小爹娘教,後面我哥教的。”

    “你是本地人?”

    “對,山屯老百姓。”

    “那家里面眼光看得遠,東北淪陷二十多年,家里長輩兄長能一直教著,不是尋常老百姓家里能比的。”

    “可能我爹娘想著多讀書學習,等給小鬼子攆走,能做一個對國家有所貢獻的人吧。”

    “現在來看他們做的沒錯,你確實是這樣。”

    謝一城扭頭看著兩位記者,總感覺這兩位記者話語間有些不對,好像有些恭維自己。

    可按照級別說,兩位是從奉天來的記者,地方接待工作全都安排好,怎麼都比自己強,其中有古怪。

    跟著謝一城進入小隊,看著周圍石壁上掛著幾個點燃的火把照亮,讓他們能看清道路。

    走到里面看著道路變寬,看到內部場景後記者才問道︰“你們小隊就一直在這處石洞內?”

    “對,從開始建成就在這,之前是一處小鬼子儲藏物資的地點,我們到來的時候還有一幫土匪藏在這,直接給打下來。

    “當時東西搬走後,我們覺得這里地方挺好,周圍沒有樹木遮擋視野好,要是丟棄就浪費了,當時我們這還沒叫森林公安部隊,叫護林隊,直接安排在這。”

    謝一城給兩人解釋著︰“後續就一直待在這沒有換過,要是換地方,還要在山里找地方,重新確定地點,後面還要砍伐樹木處理雜草平整土地,之後修建房屋也需要人手,小隊在山里每天都要出任務,想要短時間蓋好沒可能,還要找鄉親們幫忙。

    “蓋好木屋後還要烤爐到冬季取暖,長白山里不比奉天,冬天要是不注意保暖,住在木屋里人凍死了都沒感覺。

    “我們小隊在之前商討過多次,也跟大隊反映過,最終還是沒有選擇離開。”

    記者听著點頭︰“這個確實,不用勞民傷財,不影響日常工作任務,確實算一個好方法。

    “就是這地方整天看不到太陽,怕是待久了不成。”

    “能看著,不過之前天冷防止冷氣進入被木板封住,正好最近打算拆開,到時候能瞧見。”

    謝一城安排著兩位記者將東西放好坐下歇著,幾位大隊戰士跟在身旁,對著身邊人開始安排吃食,也到時間了。

    坐在一旁陪同,謝一城跟著記者細聊著︰“剛剛沒來得及了解,兩位怎麼稱呼?貴姓名誰?”

    “免貴,這人人平等都是老百姓,哪來的什麼貴。”

    高個記者開口道︰“咱們現在不興這一套,之前學的知識還是要有些取舍,這些不要。”

    謝一城樂呵點頭,知道兩人不是喜歡客套的人,後續不再整虛的,笑著道︰“今後我盡量改正。”

    “我姓葉,葉雙英,新華通訊奉天站記者。”

    高個對著身邊矮個記者介紹著︰“這位同志叫寸金,是西南聯合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現在也在新華通訊工作。”

    “新華通訊?”謝一城有些疑惑,“新華通訊在我們省城這應該有分社吧?怎麼你們還專門從奉天來這。”

    謝一城此時也明白,為什麼兩人每到達一處地方會給安排好吃食住宿,這能不給好好安排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現階段,這可不是什麼其他“二流”通訊可以踫瓷的,國內通訊傳媒唯一大哥。

    一句新華通訊電,直接表明一切,當初北平城門樓上也是新華通訊全國通電。

    其他報紙如果發出報道,有些可能是帶有討論性質的,但是新華通訊如果發出來,那就是蓋棺定論。

    甚至到了明年,老人家還做出批示,讓新華通訊將地球管起來。

    實際上就是讓新華通訊在全世界範圍建立分站,了解世界,將聲音傳到世界。

    輿論傳媒陣地,自己不去佔領,就會被敵人佔領。

    “我們是接到上級命令,外出執行采訪任務,這邊情況我們不了解。”

    謝一城听著表示了解,隨後又問道︰“葉雙英同志,請問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東北本地的,改姓的。”

    “滿姓?”

    “對。”葉雙英點頭。

    “這說不準往上數,家里還能是個阿哥。”

    葉雙英擺手滿不在意道︰“啥阿哥不阿哥的,咱是無產階級平民老百姓,封建地主啥樣跟我有啥關系。

    “所謂的什麼阿哥王爺,都是剝削階級來壓迫無產階級的名頭,現在新紅國講究人人平等,哪怕見到他老人家,現在我也不用下跪叩首。

    “這人不怕外部承壓大,逼迫你下跪,最怕的是別人還沒說什麼做什麼,你自己先跪下了。”

    謝一城當場比畫個大拇指︰“你這思想硬是要的,咱們紅國建國有5年,對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就是跪不下去!”

    “可不是咋的,我家里兩個兄弟進半島在那犧牲,他們給我腰桿硬起來的底氣。”

    瞧著葉雙英表情,謝一城有些感慨。

    果然半島這一仗打出來的是骨氣和底氣,讓國內人民群眾都感覺到新政府跟之前的區別。

    在邊防團的時候,謝一城也認識很多半島戰士,打小鬼子跟米國鬼子時,那叫一個狠。

    隨後謝一城又跟寸金聊上了解,寸姓在紅國可是相當稀少,謝一城這輩子還是頭一次真正見到一位姓寸的人,之前沒听說過更不要說見面。

    更不要說葉雙英還說他是從西南聯合大學畢業的,那可是多所高校聯合辦學,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北大、清華、南開。

    西南聯合大學就是小鬼子佔領京津地區後,多所大學除了少數留校人員外,其余全部撤離後方。

    抗日戰爭一直沒停下,後方教學任務也在進行。

    國戰,打的不僅僅是戰爭,還要考慮到戰爭結束後的重建工作,這些大學生尤其是理科生,都是戰後重建的重要中堅力量。

    西南聯合大學直到1946年才結束辦學,學校師生返回原校址。

    打量著寸金,謝一城在心中估摸了他的大概歲數,差不多二十七八歲,大概率十七八歲不到二十歲在西南聯合大學上大學,後續轉入北平,隨後加入新華通訊。

    謝一城跟寸金、葉雙英兩位記者互相了解一番,有戰士過來通知吃飯,暫停下聊天,起身收拾著。

    “小隊條件不如奉天,你們來的也著急,只能隨便吃點。”

    謝一城一邊接手忙活一邊跟兩人說著。

    “謝隊長,你這就謙虛了,我們在奉天尋常想要吃到這樣的飯菜,基本沒可能。”

    兩人看著飯菜苦笑道︰“我們多次下基層,知道基層工作生活有多麼困難,你這條件在基層那是拔尖的。

    “要不是你這飯菜里面的肉都是臘制燻肉,我們真以為你們小隊提前得到消息去整的。”

    “那不至于,之前來我們這邊,不論是北平首長還是大隊領導,又或者是我們自己日常吃食,跟這是一樣。”

    謝一城跟之前幾次一樣,跟面前兩人講述著︰“這不是去年雨水連綿,地方供應減少。

    “雖然相比尋常老百姓來說,我們小隊同志們日子過的並不算差,可差別在于,小隊每天都有外出任務,並且有可能長時間待在山林間,體力消耗較大。

    “我們小隊實在沒有辦法,只能靠自己找到方法,在不影響山屯人民群眾的情況下來作為補充小隊。

    “這些都是去年入冬我們捕獵打下的,我們嚴格遵守山林規矩,打公不打母,打大不打小。”

    說著這話,謝一城是理直氣壯。

    打公的母的在旁邊湊巧擋著,那是它們的事,跟我們沒有關系。

    小的堅決不打,只是抓了差不多二十頭小野豬回謝家屯養起來。

    說起來養殖野豬這件事,還有個故事。

    當初謝一城為了避嫌不讓人以為他姓謝,專門偏向謝家屯,先找了一些其他山屯討論養殖情況。

    將所有要求都明確告知,屯子自行出人手,喂養,後續會幫助跟地方申請一些物料。

    結果沒有一個屯子願意接手的。

    本身各個山屯擁有的平地面積就小,加上當時入冬季節,根本沒有辦法進行修建養殖場,只能等到開春雪化土地解凍才能開挖建設。

    加上連綿雨水導致的糧食減產,各個山屯存貨不足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以防明年又遭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自己不夠吃,入冬更沒有地方給野豬找食吃。

    哪怕有山屯眼光看的再遠,知道這個事要是做成山屯日子今後指定能好過起來,可是眼前都過不去還談什麼未來。

    所以這件事最終還是落在了謝家屯身上,由謝家屯進行養殖工作。

    而能接手的最大原因就是之前謝一城跟屯長聊過的山屯生育情況,因為出生人口快速增加,山屯土地固定人均糧食越來越少,所以屯長在山屯開大會,組織開墾荒地,把祖墳都刨了。

    之後養地幾年時間,正好去年正式種植,雖然遭災,實際跟之前比糧食並沒有少,幾乎持平,這才有了養殖底子在。

    這件事,謝一城在年前也寫下來幾份,小隊、大隊、縣城幾處地方分別留下備份。

    防止後續謝家屯真養成了,其他山屯又鬧起來。

    這年頭山屯人是淳樸,但是不能絕對,謝一城在山里遇到的人各式各樣,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和壞人,只是多少比例的問題。

    一旦涉及到利益,好人也會有想法,心理歪曲的人會生出邪念,不得不防。

    “這個確實,去年情況比較特殊。”

    葉雙英感慨一聲︰“半島戰爭雖然結束,緊張緩解,可東北連綿大水糧食減產,黃淮長江災害不斷,國家已經開始整治,可還需要時間。”

    “東北還好,關內日子是真難。”

    謝一城接了一句︰“東北日子再難,地方大土地多,吃的用的都有,關內人多限制多。”

    “是啊,全國這麼大地方,一步一步來,快不得急不得。”

    這邊吃飯間,謝一城給兩人介紹著,飯菜以及制作方法和來源,讓兩人稍微了解一番。

    至于養殖的野豬,謝一城沒有提,成了再說事會更好,省的給人希望最終因為失敗破滅。

    人家新華通訊的記者,總不能大老遠來是來采訪養殖工作的。

    喜歡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請大家收藏︰()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方便以後閱讀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第916章 新華記者了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第916章 新華記者了解並對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