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周全體會議結束後,工程營地這邊果斷調整了白天的工作安排。
采石隊和伐木隊優先調集到規劃的生活區附近工作,他們需要在最快的時間內將土地給平整起來。
為此葉列茨基帶著技術人員們連夜跑過來勘測地形,他根據以前在工廠設計管道走向的經驗,按照地形的走勢設計了一條基于高架水渠的供水網絡和相對應的排水渠網絡。
並且這兩條網絡互有交叉但互不干涉,保證了生活用水和生活污水不會混在一起。
接著在兩條供水網絡的節點上,他開始規劃起建築的布局。
首先這里的建築必須能夠兼顧保暖和結實的特點,在當下需要預留足夠的煙道來建造火炕,在之後還要留夠能升級集體供暖的冗余空間。
最後的那個需求葉列茨基表示能夠搞定,畢竟文德鎮的大部分供暖系統都是他親自設計並改造來的。
革命軍當時帶來的蒸汽鍋爐看著數量很多,但型號繁雜,而且普遍偏小,基本很難用作工廠設備。
于是乎葉列茨基就著手對每台鍋爐進行了定制化的改造,將其變成了文德鎮各個區域的供暖中心。
在文德鎮內,有些小鍋爐可能只夠供應一兩棟房子的,而有些大的卻能夠供應周邊一整條街道。
這樣的布局盡管很靈活,但會讓後期維護的同志感到壓力山大。
不過比起格利芬爾山脈這寒冷的冬季,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被大家克服的。
就像他葉列茨基他現在遇到的問題一樣,他能解決預留後期供暖設備升級空間的需求,但是對前期火炕建造的問題卻有些拿不定主意。
這時候同隊的其他技術工人就主動請纓,他們很表示這個問題可以交給他們來解決。
葉列茨基可以先把升級要用到的部分設計出來,剩下的他們看著設計稿去改就行了。
“大工程師你就放心吧,咱們不動你設計好的地方就行,剩下的咱們用點土辦法總能解決。”
技術工人們的保證讓葉列茨基信心滿滿,他答應了對方的提議,于是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供暖管線的設計當中去了。
在有著技術人員們加班加點幫忙規劃的情況下,生活區的建造也在順風順水地推進著。
只花了三天的時間,生活區的一個角就被清理出來。
大家又花了兩天的時間去平整土地,在第六天的時候建築隊的人就已經過來。
這幾天他們並沒有放棄原本木屋的建造工作,畢竟總不能讓大家一直在荒野上睡覺吧。
當听說第一塊土地被清理出來之後,建築隊的人才是最為興奮的。
他們當天一大早就扛著處理好的木梁過來了,采石隊的工人們也提前把切好的石材堆在了附近,就連在峽谷下面新開的水泥工作組的同志們都把這段時間生產的所有水泥給運了過來。
這項工作得到了所有人的關注,大家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在工作結束之後過來幫一把。
房屋的建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設計了下層石制、上層木制的結構。
葉格林給出的簡易水泥在這個時候派上了大用場。
雖然這種水泥的抗凍性很差,在低溫的情況下結構強度根本不足以支撐大型建築。
但材料性質不好的問題完全可以靠人來解決!
葉列茨基之前在工廠里積累的經驗發揮了作用,得益于他的前任老板的吝嗇,他經常被要求去處理翻新工廠的老舊設備。
那只吝嗇的吸血鬼經常提出艱巨的任務,但是又不樂意給多少經費。
這樣的情況逼得葉列茨基只能自行動手,用倉庫里不用的材料對原有的設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
水泥結構強度不足的問題對于他來說並非是沒法解決的,材料的質量不過關就用結構上的設計來彌補,這是他以前經常使用的一個做法,現在也是如此。
在他的設計中,房子的一樓采用了全石制的結構。
每個房間、每條走廊、每面牆和每個支柱都被他精心設計了,葉列茨基大膽地采用了不少在設計石拱橋時候積累的經驗來規劃了房屋的受力結構。
他不僅保證了房屋第一層的穩固性,同時讓房子的二樓也可以繼續用石料建造。
這樣一來原本只能建造兩層的房屋被他擴充成了三層,下面兩層是石制的,最上面一層是木制的。
房屋的一樓在各房間內通鋪了大量的火炕,保證了房間的溫度,煙道在經過二樓和三樓的時候還可以與這里的壁爐聯動。
葉列茨基的設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完全是把房屋當成了工廠的巨型蒸蒸汽調節塔來設計的。
房屋保溫、居住空間規劃、飲水和排污管道設計、後續升級改造冗余,甚至就連居住的舒適性他都全部考慮到位了。
當第一棟房屋建成的時候,就連建築隊的工人們驚嘆了。
“我滴個乖乖誒,這房子好哇!”
作為親手將房子給建起來的人,建築工人們對于房屋各項細節再清楚不過了。
這樣的房子盡管比不過大城市里的高樓大廈,但是在這窮鄉僻壤,這已經算得上是最奢華的了!
在場的大家不是農民出身,就是城市里的底層工人,他們想了想自己以前住的地方,再看看這新房子,一時間臉上的笑意就浮現了出來。
在第一棟房子,或者說是集體公寓建成的時候,很多人都跑來參觀了。
大家興沖沖地走進有些局促的走廊,內部每一個房間的面積都不是很大,而且裝潢都是一模一樣的。
但是大家對此卻十分滿意,十分固執看完了每一個房間這才戀戀不舍地走出了房子。
“嘿,這里竟然還有個廁所呢,這可真是個稀罕玩意啊。”
就在大家剛準備離開的時候,有人在連廊的另一頭發現了拐角,走過去一瞧竟然是一小排廁所。
葉列茨基在設計這棟公寓樓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大家上廁所的問題,因此在他在四四方方的公寓樓邊上加建了一個形的小建築,緊緊地貼在了公寓樓的外牆上。
廁所的上方連接著水渠和水箱,之後等水箱的木桶制作好後就可以裝上去使用,屆時只要公寓管理員定時定點放水就可以沖走廁所內的排泄物。
其內部的設施采用了一長條旱坑的設計,用石塊砌好了基本結構後用水泥鋪就表面,整體一邊高一邊低方便水流沖刷,並且在每個坑位還砌上了牆用來阻隔視線。
這些都是葉格林給葉列茨基提出的建議,在建造公共廁所這件事上,他是很有發言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