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的第一批救荒隊組建地十分順利,第13號難民營里除了有家人受傷需要照顧的之外,基本都報名加入了。
民眾們不傻,他們分得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加入救荒隊其實也是在救他們自己。
這就跟逃荒一樣,本地的糧食不足了那就必須逃到外地去搏一搏那一線生機。
有時候是因為饑荒和瘟疫,有時候則是戰爭和賦稅。
但總體來說逃荒這件事對于希德羅斯的農民們來說是十分尋常的,平均每隔一代人都要舉家逃離故土。
更何況這次還有著革命軍幫他們打底,家里的孩子根據地會幫忙照顧,革命軍也會給每個救荒隊配備一個隊長帶領大家。
可以說比起以往的逃荒,這次的風險要小得多。而且逃荒是漫無目的的、沒有希望的,這次的救荒卻是有著明確的目的,希望雖然渺茫但不是沒有。
這一切的邏輯難民們不是想不明白,而是在饑餓的狀態下,人腦會進入一種低耗能的保護模式,拒絕思考這種復雜的問題,長期食素也會導致這樣的問題。
因此昨晚的那一頓飽飯不光是提振的士氣,更是讓大部分難民們有了認真思考現狀的機會。
此時隨著第一批救荒隊的出發,根據地的糧食壓力減輕不少。
之前辦大餐會的時候的確一口氣耗費了整個營地三五天的食物儲備,但出發的救荒隊卻只帶走七天的口糧,之後他們就不會再找根據地要糧食了。
之前的開墾大隊是從文德鎮出發沿著格利芬爾山脈一路向北去開拓根據地的,其營地選址是早已規劃好了的。
這次的救荒隊也是如此,根據地可不會毫無準備地就把老百姓給丟到荒山野嶺中去讓他們自生自滅。
在前期開墾運動的時候,根據地的偵查隊也沒有閑著,他們以各大開墾營地為中心在向四周偵查著,最遠的已經往北面跑了上百公里都快跑到格利芬爾山脈最北端的高原那了。
偵查隊的任務是尋找適合建立聚居點的地方,順帶勘繪山脈內部的地圖。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找到了很多合適的地點,但是卻因為路途遙遠或者地形的因素暫時沒有被列入第一批開墾營地的選址。
除此之外還有一下地形有限不適合建立聚居點,但資源相對豐富的地方。
這些都是救荒隊將要被派往的地方。
就比如伊萬•科瓦廖夫加入的第41救荒隊就要前往第40號營地下游的湖泊那開展捕魚作業。
為此他們從文德鎮西南面的難民聚居地出發,先是到文德鎮領取了一部分工具和7天的補給物資,接著他們就會沿著之前開拓出來的道路向北前進。
根據地的物資運輸隊會跟著他們一起出發,路途上的各大開墾營地也會給他們提供幫助,當到達第40號開墾營地之後他們就獨自前往預定地點。
之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他們就不會讓根據地提供糧食,反而向附近的開墾營地供給食物。
相對應的開墾營地那邊也會給他們提供其他生活物資和武力援助。
根據地現在有著三個主要的難民聚居地,其中一個在文德山脈腳下,另外兩個在霍米林茨克邊上,
文德鎮難民聚居地和東霍米林茨克的難民聚居地會沿著開墾營地的方向一路向北去各大湖泊或者獵場附近尋找食物,至于西霍米林茨克的難民聚居地則會直接向北進入格利芬爾山脈的西側。
大雪紛飛,寒冷的北風席卷著整個希德羅斯大地,但是各大難民營卻並沒有在北風的肆虐下瑟瑟發抖。
隨著大規模的掃黑運動的進行,各大難民營的秩序得以重建。
有著前面幾個難民營做榜樣,後方的難民們也知道了根據地這麼做最終受益的還是他們。
因此到後面的時候都不用保衛部的人出手,難民們自己就把那些為非作歹的爛人給抓了起來。
“嘿,革命軍的兄弟,這些壞家伙我們都給你們抓來了,什麼時候開大餐會啊?”
“是啊、是啊,我們都等不及了!”
有靠後的難民營地等不了保衛部的人來慢慢清理,竟然自告奮勇地上前來幫他們排憂解難。
但他們這樣的做法顯然惹得前面難民營地有些不高興了。
“急什麼急,今天是我們17號營地的,你們3號的等後面去啊!”
“就是、就是,排隊啊,那什麼先來後到懂不懂?!”
眼見兩個營地的人差點打起來,保衛部的工作人趕忙將他們給分開,並且向主動幫忙的3號營地民眾們保證現在就去調集人手加班加點核實。
只要他們那邊核實沒問題,大餐會和文藝演出當即就安排上。
“喂,革命軍的兄弟,那什麼演出不要了能不能多給兩頓飽飯啊?”
有人不嫌事大地問道,但是還沒等保衛部的工作人員解釋,前面第17號難民營地的人就主動反駁道︰
“去、去、去,你們知不知道大餐會是文藝演出附贈的。”
“你們不想看,我們還想看兩場呢。看兩場演出,吃兩頓飯,咱們還賺了呢。”
一听大餐會是文藝演出附贈的,之前那人立馬改口,急匆匆地說道則文藝演出是必須看的,誰不看都不行,而且誰也不能搶了他們的。
各大營地的難民們一下子就積極了起來,這固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就是對于文藝演出團和後勤野戰廚房的同志們來說有些不友好了。
他們這段時間基本都是在輪軸轉,很多時候一天要接三場演出,早中晚各一次。
大晚上還不能直接休息,因為物資準備、排練節目、修改劇本的工作也十分消耗時間。
文藝演出團的大家都很累,但對比以前在繁花巷的日子,這點累又算得了什麼呢?
魯金斯基這段時間都在忙碌著劇本創作的事情。
第一次的演出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但是葉格林卻寬慰他這不算什麼,沒做好可以改,不知道怎麼改可以找老百姓問。
魯金斯基找來了沃爾夫格勒大學文法系的教授們,然後按照葉格林的提議,在一場場演出後根據難民們的反饋不斷修改著劇本。
原本他們認為很高雅的演繹技巧被難民們直接批評了,很多人說看著劇情明明樂呵呵的,但台上的人怎麼莫名其妙就開始唱歌了呢?
還有人反應故事里的有些情節很奇怪,那些地主家的小姐怎麼跑來和農夫談戀愛了?
甚至就連窮人不像窮人,故意作慘讓人同情的戲碼也被老百姓們給指了出來。
雖然他們不懂什麼是藝術,但是他們懂得什麼樣的劇本是好看的。
有兩名助手受不了這個氣直接退出了,但教授們基本都留了下來和魯金斯基繼續改進。
現在全新的劇本已經被他們創作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