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啊,很高興這本書又挺過了一卷。
跟上一卷的卷末總結一樣,這次的卷末總結也先從本卷的問題開始談起。
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本書第二卷的內容長地有些不可思議,這當然是我自己的問題所導致的。
在原先的大綱中,我其實對第二卷的安排是很簡單的。
就是革命軍和新市議會的矛盾,然後帝國軍打過來了,新市議會的人背刺革命軍。
革命軍在戰場上勝利了,但是由于背刺不得不回到沃爾夫格勒,然後在本地底層百姓的幫助下艱難抵擋住了帝國軍的進攻,最後不得以北上轉移。
這個劇情說比較簡單,也比較適合我這種新手去寫。
然而在寫到關于掃黑的章節的時候,我通過讀者朋友的評論發現這樣的劇情設計是有問題的。
首先第一點就是既然革命軍都已經取得了城市的控制權,那麼為什麼這些二鬼子們還能收斂起如此大的權力出來與革命分庭抗禮?
雖然在設定里我寫的是革命軍在沃爾夫格勒戰役里面損失慘重,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整合城市。
但這樣的說法放在現實可能合理,但是在小說當中卻會成為明顯的毒點。
因此在一些讀者朋友的建議下,我改變了原先的劇情,將這部分的劇情給弱化。
但弱化了這個所謂新市議會的劇情之後,反派的角色又出現的空缺。
這時候在已經定下的大綱劇情線當中,有且只能讓帝國軍提前登場了。然而帝國軍提前登場之後,革命軍這邊的戰力就失衡了。
為了尋找平衡就只能讓在劇情中期登場的教會勢力提前出場。
但這樣一來,很多屬于後期的戲份都要做出調整,尤其是涉及到中後期世界設定方面的東西都得跟著角色一起登場。
為了不劇透後期的設定,這些角色在戲份上的安排又必須特別謹慎,尤其是戰斗方面能少出場就少出場。
然而即便是去精簡這樣了,整個第二卷里面配合著角色、勢力需要提供的信息也大地驚人,因此整卷內容也不知不覺來到了一百萬字。
作為一個新手作家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失誤,但是同樣的這給讓我積累了寶貴的寫作經驗。
至少在磨磨蹭蹭寫完了一百萬字的第二卷內容之後,我也逐漸摸清了設定方面的伏筆該怎麼去寫。
就比如在關于聖光、聖光之神、那個寄生于聖光之神殘軀上的邪神的設定上,這三者的伏筆就涉及本書最為重要的一條支線。
而在這方面我終于做到了把自己想寫的東西,按照劇情需要來一點點拋出來。
寫小說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在開頭把整本書的設定,像倒洗腳水一樣一口氣倒出來。
我之前也犯過類似的錯誤,之後雖然學過了不少理論,但是理論和實踐是不一樣的,沒有第二卷的一百萬字積累,有些問題我看得見但上手的時候卻無所適從。
通過這一卷的積累,除了解決了劇情設定該如何插入正文的問題,在劇情設計上也對我多有磨煉。
相信大家也能看得出來,在第一卷的時候,帝國那邊總是底牌盡出,給人以機械降神的感覺。
所以在第二卷的故事中,我要在加強帝國的時候也學會了提前埋設短伏筆。
通過在前兩章或者事件開頭部分添加一些小劇情鋪設定的方式來對沖,可以很好地抵消掉劇情變化帶來的情緒沖擊。
說簡單點就是大家都提前知道了情況要變糟,有了心理準備。
當然這是說了我已經學會或者剛剛掌握的技能,除此之外還有著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其中大家反響最高的就是劇情節奏過慢的問題。
這一點上我得和讀者朋友們說一句對不起了。
不是我不想改,而是我現階段還沒有那個能力去改。
想要解決節奏慢的問題,有且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去抄現有套路,另一個就是歸納總結。
前者自然不用多說,大家估計也不想看著我把這本書給寫成快節奏爽文的,我個人也不願意去用這種偷懶的方法解決問題。
但如果要歸納總結的話,也必須有足夠的樣本才可以進行。
說直接點就是我得有足夠的作品積累,撲街到大概500萬字的時候才能逐漸摸索出同時適合我和我讀者的節奏。
這里給沒有寫過小說的讀者朋友們科普一下,我在創作的小說的時候一般都是想到了某個片段、或者某句台詞的時候開始的。
從這里爆發靈感,然後分析這個畫面或者台詞適合出現在這一節故事的哪個位置,是開頭、中間還是結尾?
確定了位置之後就以此為中心去設計情緒起伏線,然後再根據情緒起伏線去設計缺少的情節。
到這一步的時候,這一卷的卷綱差不多就完成。
最後補上具體場景的細節就是卷綱下面的章綱,章綱擴展一下就是大家看到的小說了。
因此所謂的節奏,其實就是指劇情起伏線的設置和具體情節的安排。
這東西本應該是完全服務于劇情設定和作家習慣去制定的,但是在網文這個行業,有人逆練功法通過大量的數據調查總結出了一套在特定類型小說中的最優線路解。
這東西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套路了。
套路本身其實沒什麼不對的,我有時候也要參考一些優秀的套路去學習。
真正不對的是,很多人拿著套路恰爛錢,作為作家不去磨煉自己的文筆、不去設計自己的劇情,拿著行業最優解的套路模版生搬硬套就用在了自己小說上。
我不太想評價這樣做好還是不好,畢竟大家都是在這個行業吃飯的,而且這類小說還有著數量不少的忠實擁躉。
但作為一個靠筆桿子吃飯的人,同時也是一位個人作家,我並不覺得自己應該去走這條有些不勞而獲的道路。
套路本身沒有錯,就好比很多大神在自己的多部作品里都有著相似的套路。
不過大家對此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厭惡,甚至還會戲稱一句︰這哪里是什麼套路,這明明是大神的風格。
其實風格也好、套路也罷都是一樣,都是在情緒線調整、劇情設置上做到了最優解。
不過套路值得是同類型作品在市場上的最優解,而大神的風格則是他那一本書設定和劇情上的最優解。
因此,在說了這麼多之後相信大家也能夠理解我為什麼說自己節奏慢的問題一時半會沒法改善了吧?
歸其根本還是我寫的字太少的,我完本經驗太少了。
我有著明顯的個人風格,但我現在的作品量還不足以把自己的才華都展現出來。
只有將自己的才華都鋪開了,我才能在眾多的文字中尋找到最適合我的那個節奏。
相信到時候,大家既能觀看到劇情里的跌宕起伏,也能看到劇情外需要動腦和深思的地方。
不光是劇情慢的問題,包括很多讀者吐槽的戰斗方面爽點不足,一些劇情缺乏爽點都是相似的問題。
我現在差的其實不是理論,而是把理論變現成技能的實踐。
就好比在第二卷當中我寫的一些個人向的小故事,在寫這些小故事的時候我發現我自己才思敏捷、下筆如風,讀者朋友們的普遍反響也都很好。
這些劇情里面都有著我刻意安排的爽點,小而精的劇情也能調動讀者朋友們的情緒。
但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些小故事沒法串起來,而且在小故事之外的大故事又容易寫著寫著就變得乏味無聊。
這些問題其實我一開始是不知道的,只有當讀者朋友們普遍反饋了我才能夠發現。
用一個大家都能理解的比喻就是︰學生在考試的時候是看不出題目對錯的,只有成績出來了才知道。
可能這就是新人作家都要面對的問題吧,我寫的東西能不能被讀者朋友們喜歡,也只有讀者朋友們反饋了才知道。
因此這個問題也是個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的,只能等時間長了、我寫的字數多了就能慢慢悟出來了。
畢竟每個人的文風是不一樣的,強行拆書那就是在拿高手的眼角膜往自己眼楮上裝,沒出現排斥反應那都是運氣逆天的,但這樣的人終究是少數。
而我很不幸,並不在其中。
所以在這里還是要感謝各位讀者朋友的陪伴,有了大家的扶持和幫助我這個新人作家才能走完了人生第一本一百萬字的連載小說。
雖然還沒有完結,但已經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了。
說到這里,我再簡單說一下之後安排吧。
第三卷的內容我在吸取第二卷的教訓之後做出了一些改動,將原本的大卷給砍成了幾個小卷。
借鑒了序章卷和第一卷的經驗,只寫一個跌宕起伏但結局美好的小故事。
暫時先劇透一下,第三卷要面臨的危機是糧食和瘟疫,革命軍的所有行動基本都會圍繞著這兩個目的去進行。
時間上大概也是劇情里的一年左右,暫時不去寫工業化和舊大陸撈人才的戲份,這些可以留到第四卷。
不然的話又寫成第二卷這樣超大卷,就屬實是讓大家看笑話了。
除此之外,我個人也在學習ai方面的知識,我想著用ai去優化一下在人物對話和具體描寫上的細節。
我在這方面的文筆是比較差的,如果能用ai來輔助相信也能讓大家閱讀質量有所提高。
當然大家也不用擔心我用了ai之後,小說會不會變得平庸和充滿水分。
至少在我學習的資料里面,ai一直被定義是一個生產工具,而不是一個勞動力。
我要做的是用ai來輔助寫作,而不是讓ai幫我寫作。
前者的本質還是自己在寫,只不過是讓這個更加強大的生產工具來幫我處理一些不必要且重復的工作;而後者就只是想單純地不勞而獲而已。
這就好比三十多年前,電腦和互聯網剛剛出來的時候一樣,很多人都會過度吹捧電腦和互聯網會徹底代替人類一樣。
在當年有個人會打字,而且速度只要足夠快就能很輕易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但是現在呢?
電腦打字快甚至都不能算作一個嚴格的工作技能,因為電腦和互聯網早就普及了,是個人所用一段時間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ai技術也是如此,現在很多人尤其是網文這一塊都只會用一個傻瓜式操作的指令包去生成小說。
這樣生成出來的小說從結構上看都是相關類型里的最優解,但就像我前文說的一樣,相關類型的最優解並不是你自己故事和設定里的最優解。
很多用ai寫小說的新人作家都喜歡在設定上添加很多天馬行空的東西,但殊不知設定上越花哨,其行業最優解離自己就越遠。
當然說這麼多就有些跑題了,我本質還是想告訴大家,一個新銳生產工具出來之後,作為相關從業者的我一定會去用的。
但是這個工具卻不可能代替我本人,ai技術只是一個工具,大家不必害怕。這東西應該被討論的是用得好和用得差的問題,而不是用與不用的問題。
最後,再稍微請個假,今天暫時就一章。
因為一直在忙著畫地圖和取地名,還有就是繼續精修第三卷的大綱。
這些都是十分費時間的工作,更新什麼的真忙不過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