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軍繼續執行撤退命令之後,帝國的第三集團軍果然大膽地跟了上來。
說實話,事情發展到了現在這個樣子,第三集團軍的前線將士都清楚革命軍一定是設了陷阱的。
但是在閃耀的軍功面前,他們全都心存僥幸。
一邊不安地擔心革命軍會不會突然打過來,另一邊又在自欺欺人地自我安慰,覺得革命軍不會無腦到主動讓出城池然後攻城的。
大家都知道革命軍會來報復,但心底又一直在僥幸盼望著他們不會在自己撈取軍功的時候過來。
這樣的心態十分復雜,導致了前線的激進的部隊會誘惑著後方的部隊更加激進。
因為只有後面的人上來頂在了自己前面,他們這般前出佔領的村鎮的人才能獲得安全感。
這所謂的安全感就是前方有人必須頂著。
隨著他們收復了博羅堡和梅格妮堡之後,前線的2個師就是按照這樣方式在鄉村間裂變式分裂的。
大家都知道這樣的做法會讓部隊戰斗力直線下降,但奈何現在的局面已經變成了一場搶軍功的零和博弈。
你不搶這個軍功,就會被別人搶去;別人搶得越多,你虧的就越多。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哪怕有軍官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他也控制不住手下的士兵了。
帝國第三集團軍最大的缺陷在此時徹底展露了出來,由于上頭派了一個弱勢還沒有足夠實力的文官來當司令,第三集團軍從組建的時候開始就埋藏著叛逆的種子。
一開始是高級軍官對司令的叛逆,幾乎把邁爾中將給架空了。
雖然從感情方面來說這很符合軍人看不慣文官的一貫做法,但事實上卻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
作為一路大軍的元帥,邁爾中將沒法指揮手下的部隊也就算了,他竟然還不能依法懲治這些驕兵悍將才是最大問題。
元帥管不住下面的將軍,幾個將軍又互不隸屬,這樣一來第三集團軍既沒有統一的指揮、又缺乏足夠的制衡。
各個實權的師長幾乎是各干各的,具體作戰部署完全按照彼此的利益和人情世故商量著來。
在之前的時候前線的師長撈足了收復城市的軍功,現在為了平衡就把後方的部隊給調換了過來換著撈。
但是在收復沃爾夫格勒這個巨大的軍功面前,還剩下的部分就都是些小魚小蝦了。
繼續收復博羅堡和梅戈利堡的軍功壓根不夠剩下這些部隊去分的,因此軍功的需求在質量方面沒法得到滿足,前線的部隊就只能謀求數量上的優勢了。
可能葉格林自己也沒想到帝國的第三集團軍竟然膽大到這種程度。
看著帝國第三集團軍的前線部隊主動把自己分裂了散開在廣大的鄉村之中,葉格林都有些無語了。
他搞不明白敵人哪來的膽子?
他們難道忘了革命軍就在他們對面嗎?
敵人是怎麼篤定他們不會來進攻的?
葉格林想了一晚上都沒想明白這個問題,而且由于帝國的這番努力,他們還不得不更改之前的作戰計劃。
原本葉格林是準備帶著隊伍北上繞道沙米良斯山脈去突襲阿尼亞斯克的。
這里是敵軍後勤補給線的必經之路,哪怕沒攻下只是單純的封鎖都能讓敵軍的補給斷絕。
只要圍住這座城市,沃爾夫格勒的敵軍必然趕來支援,到時候前線這邊的部隊就可以迅速包圍梅戈利堡的敵軍。
兩頭受襲,而敵軍在需要防守各大城市的情況下所能動用的兵力又十分有限。
屆時革命軍就能肆意靈活地突襲敵軍各處薄弱點,敵軍支援部隊必將疲于奔命,等他們的部隊被調動累了、打累了、補給不夠了就會迎來革命軍的最終攻勢。
現在革命軍依舊保持著此前三支主力縱隊,兩個獨立團的編制。
人數上稍微精簡了一下,削減了炮兵部隊所佔的比重。
部隊火力雖然有些下降,但是卻換來了更好的戰略機動能力。
革命軍現在一個縱隊的人數較之前的3萬人下降到了2萬5千多人,而帝國軍一個師的人數則是一萬五千多人。
可以說只要革命軍將戰線給拉長了,將敵軍必守的城池變多了,敵軍能夠在野外與之作戰的部隊必然減少。
此時算上帝國軍本來就擁有的比羅爾堡,第三集團軍手上此時已經掌控了五座城市,其中一座還是北希德羅斯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型城市!
敵軍如果每個城市都只安排一個師的話,他們能夠動用的機動兵力也就只剩下了三個師,總計四萬五千多人。
而革命軍在此地卻集結了兩個主力縱隊,總計五萬人的部隊!
如果按照葉格林之前的計劃,革命軍必然會將這五萬人的部隊一分為二,岔開時間去進攻兩個方向的敵軍。
不斷來回調遣敵軍機動部隊之後就會擇機吃掉他們,或者直接吃掉一座敵軍的一座城市。
這樣的戰略就是赤裸裸的陽謀,是敵軍即便知道也根本無法反抗的!
但現在意外出現了,敵軍竟然打破了葉格林的戰略構想!
不過用的卻是主動送上門來等著被全殲……
“所以,葉格林我們還需要按在之前的方案進行嗎?”
斯塔林有些無語地說著,葉格林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敵軍的行動了,他只得嘆了一口氣說道︰
“對面都已經把肉送到我們嘴里了,還是吃了吧。”
葉格林並不準備放過眼前這股敵軍,不過與此同時他也沒準備放棄之前的計劃。
“進攻阿尼亞斯克的計劃依舊不變,不過斯塔林你們106縱隊分出兩個團過來幫我們圍殲敵人。”
葉格林在煤油燈的照耀下,手指著布尼亞克地區的地區分析道︰
“我們在這里的行動必然吸引沃爾夫格勒的敵軍北上支援,你們那邊的壓力應該會比計劃的更小一些。”
“如果戰事順利的話,可以把阿尼亞斯克給打下來,打不過也無所謂,跑回山里找機會再出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