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師又一次被揍了,並且這一次他們的損失比之前兩次加起來都高。
革命軍106縱隊趁著夜色發動了進攻,57師那會兒才剛打掃完戰場,還沒來得及部署好部隊。
為了應對上一次的襲擊,57師把已經被打殘了的第三旅給調集到了陣線中央,讓從後方回來的第一旅和第二旅開始沿著中央陣地向兩側展開。
革命軍第106縱隊的進攻剛好卡在了這個時間點。
帝國軍第57師此時中間的正面防線剛剛構建完畢,但是兩側的步兵還沒有來得及到達陣地。
革命軍直接繞開了正面防線去進攻兩翼敵軍。
北側的敵軍由于地勢相對開闊的緣故勉強抵擋住了革命軍的攻勢,但南面的陣線就倒霉了。
這地方緊貼著山脈和森林的邊緣,地勢相對狹窄,部隊都擠在了一塊不大的地方。
然而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革命軍的突擊隊依舊找到了他們各部隊結合部的薄弱點。
小股部隊直接滲透到了敵軍第一旅的後方,在敵軍正在和主力部隊交戰的時候,突襲了他們完全不設防的後方防線
由于已經了幾次成功突襲第57師的經驗,革命軍的戰術更加大膽了。
106縱隊的突擊隊在滲透敵軍步兵防線後方之後,立即組織起了不少人向東北方向繼續滲透。
在接近敵方重炮集團之後他們果斷發動了進攻!
雖然說第57師也吸取了教訓,將機甲部隊布置在了重炮集團附近,並且讓機甲的鍋爐一直保持好預熱的狀態。
但他們即便做了這麼多措施,也依舊沒有什麼用。
因為第57師是按照保護重炮集團的思路去設計的防御部署,但革命軍的三次進攻就沒有一次是想要消滅重炮集團的。
革命軍不需要消滅帝國軍的炮兵,要的是他們的炮兵發揮不出作用!
接連三次戰斗,每一次57師的重炮集團不是在被革命軍威脅,就是在轉移陣地的路上。
他們開炮的次數屈指可數,而且都集中在第一次戰斗剛開始那會兒。
到第三次戰斗的時候,革命軍這邊已經輕車熟路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就摸到了敵軍炮兵陣地外圍。
更加輕量化的45輕型迫擊炮在此時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雖然這一型的迫擊炮所發射的彈藥在威力上跟手榴彈差不多,有效射程也不過300多米左右。
但就是這樣一款小型步兵支援火炮卻帶給了敵人極大的心理震撼。
革命軍甚至都不需要去和防守部隊直接交手,只要在敵軍炮兵陣地外圍開上幾炮,敵人的重炮集團就必須打包撤退!
協防的機甲部隊想要上前去驅趕,革命軍撤退的速度又極快,他們根本抓不著。
趁著敵軍機甲部隊調動的時候,附近的小規模戰斗班組又會趁機繼續往前繼續滲透去追逐敵軍重炮集團。
這時候運氣好的話甚至還能端掉敵軍一兩門重炮班組。
為了保護炮兵的安全,機甲部隊又被迫回防。
他們一回防,革命軍的輕型迫擊炮又來了。
來來回回幾次之後帝國軍這邊就會陷入死循環,最後只能把重炮集團往更後方安全的地方轉移。
這樣一來,革命軍的戰略目的就達到了。
敵軍重炮集團的撤離不僅意味著這一側的敵軍步兵徹底失去了火力支援,戰斗力和戰斗意志大幅下降。
同時機甲部隊隨著重炮集團的撤離,也意味著帝國軍在這一側的戰線徹底失去了沖鋒阻斷的能力。
只要革命軍在重炮集團重新部署好之前發動大規模攻勢,這一側的敵軍必然全線潰敗。
因此負責這一套戰線指揮的57師第一旅旅長只能被迫收攏手里的高價值部隊,然後也順著重炮集團離開的方向一起撤離。
這樣一來,一個重新通往德納甦蒂斯山脈的口子就被敵人自己讓了出來。
革命軍在主動跳進敵軍包圍圈之後又主動跳了出來!
自從戰役的第一階段結束了。
革命軍和帝國軍之間總共爆發了三次戰斗。
革命軍總計傷亡2241人,失蹤17人,非戰斗導致的缺額為0。
帝國軍總計傷亡1143人,失蹤859人。但因為編制缺失、武器缺乏、組織混亂導致的戰斗力缺額卻高達5310人。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數字之外,還有一項數據也有些耐人尋味。
那就是武器彈藥的損耗量。
帝國軍那邊的具體數據還在統計中,現在57師的後勤官只知道他們大概損失了一個旅的步兵裝備。
重機槍的缺額率已經來到了23,步槍彈藥的庫存已經來到了警戒線。
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第57師後續的作戰效能。
而相對應的,革命軍這邊迫擊炮彈藥的消耗也十分嚴重。
僅僅只是三場戰斗,105和106縱隊的迫擊炮彈藥庫存就已經下降了一半多。
步槍、重機槍彈藥還有手榴彈的消耗也十分驚人!
但好消息是,後面三項的庫存在經歷了三次戰斗之後總庫存竟然不減反增。
革命軍在戰場上的繳獲率驚人。
第57師作為帝國本土的精銳軍隊果然富得流油,革命軍就沒有見過哪支部隊會給重機槍班組配備12個彈藥箱的。
帝國的軍事編制在這方面顯得十分奇怪。
明明對于普通步兵的輕視是成制度的、成體系的,而且由來已久的。
但是在具體步兵裝備配置和重機槍班組配置上卻十分豪華。
普通的一個帝國軍士兵,會裝備一支朗烈1280款栓動步槍,配備4到8盒標準子彈,每盒30發子彈。
再加上兩顆手榴彈,一頂鋼盔、一個鋼制飯盒和水壺、一身帆布軍服、一雙牛皮短靴、一個帆布睡袋背包和一條牛皮腰帶,這就是一個帝國軍士兵全部的裝備了。
僅僅從一個士兵的彈藥配給就能看得出來,帝國對士兵裝備的配置是要求他們長時間作戰的。
帝國軍士兵的裝備是按照高強度、低烈度、短時長,連續作戰的目的去設計的。
這十分符合帝國對于治安戰的實際需求。
但是這套配置卻根本沒法適應寬大戰線的正面作戰!
革命軍低強度、高烈度、長時長的作戰方針讓已經習慣了治安戰的帝國軍一時間沒法去應對!
喜歡關于我在異世界打游擊那件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關于我在異世界打游擊那件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