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兵工廠的裝配車間里,機油的清香與鋼鐵的冷冽在空氣中交織,兩條並行的生產線正上演著截然不同的生命歷程。左側的機械臂正將最後一塊裝甲板焊在坦克底盤上,電焊弧光如同跳動的藍色火焰,映照著新型主戰坦克稜角分明的剪影,履帶轉動時發出沉悶的轟鳴,仿佛隨時能碾過崇山峻嶺。右側的流水線上,橙紅色的履帶式拖拉機正依次完成最後的調試,師傅們用抹布擦拭著 亮的引擎蓋,金屬表面反射著天窗投下的陽光,泛著溫暖的光澤。
王師傅佝僂著身子,布滿老繭的手掌在拖拉機引擎蓋上輕輕摩挲。這雙手曾裝配過無數門火炮的炮栓,此刻卻像撫摸嬰兒般輕柔。“你說奇不奇?” 他扭頭對身旁的徒弟笑道,布滿皺紋的眼角堆起笑意,“這台發動機原先是裝在魚雷艇上的,當年拆下來的時候我還心疼,想著這麼好的東西要當廢鐵處理。沒想到改一改裝在農機上,拉著三噸重的犁鏵在黑土地上跑跟飛似的。”
徒弟蹲下身檢查履帶齒輪,聞言直起身“王師傅,昨天試驗田那邊傳話說,用咱們這拖拉機耕地,一天能頂二十個壯勞力。東北來的技術員都說,照這速度,開春就能多翻五萬畝地。”
“那是自然。” 廠長李建國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手里捏著紅藍鉛筆,正對著牆上的巨幅計劃示意圖比劃,“軍工技術講究的就是個可靠,艦艇發動機經得起海水泡,還怕地里的泥疙瘩?” 他用鉛筆尖點著圖中標記的 “30” 字樣,筆桿在指尖轉了個圈,“今年咱們的硬指標,就是把三分之一的軍工技術轉為民用。不光是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挖掘機、推土機,都得造出來。”
車間里的轟鳴聲似乎都低了幾分,工人們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李建國指著示意圖上延伸出的三條虛線“丁司令上周來視察時說了,要從沿海招一萬名技術人才,再建三條生產線。軍工生產不能落,收割機、挖掘機也得跟上。可你們瞧,這廠房要是一個月內建不起來,新設備往哪擱?還有那些技術員,總不能讓他們住帳篷吧?”
夕陽的金輝透過高大的玻璃窗斜切進來,在地面投下長長的光斑。王師傅望著窗外漸漸拉長的影子,忽然笑道“廠長您別愁,咱們兵工廠的人啥時候怕過難?當年造炮彈缺鋼材,咱們用鐵軌都能湊出炮管。現在蓋廠房,多加點夜班總能趕出來。”
李建國望著老工人鬢角的白發,心里涌起一陣暖意。他剛要再說些什麼,車間外傳來汽車鳴笛聲,一列由十輛卡車組成的車隊正緩緩駛出大門。每輛卡車的車廂里都停放著三台嶄新的拖拉機,橙紅色的車身在夕陽下像一簇簇跳動的火焰。
“那是發往新疆的批次。” 調度員小跑著過來匯報,手里的送貨單在風中嘩嘩作響,“打頭那輛裝的是給第六軍農墾團的,他們說要趕在封凍前再翻一遍棉田。”
車隊駛過廠區門口的崗哨,領頭的卡車司機按響三聲喇叭,像是在與這座鋼鐵工廠告別。它們將沿著新近修通的公路一路向西,穿越黃土高原的溝壑,最終抵達天山腳下的綠洲。那里的建設兵團早已搭起整齊的營房,溫室大棚里培育的棉種正等待著春天的播種。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烏魯木齊,新疆軍區司令部的燈光徹夜通明。劉錚站在巨大的沙盤前,手指劃過標注著 “可開墾荒地” 的綠色區域。沙盤邊緣堆放著剛收到的電報,其中一份來自包頭兵工廠,另一份則標注著 “莫斯科急件”。
“農墾一團的報告說,從包頭運來的拖拉機已經投入冬灌了。” 作戰參謀將一份報表遞過來,“他們測算過,機械化耕作能讓每畝地的用水量減少三成,還能提前五天完成灌溉。”
劉錚接過報表,目光落在 “畝產預估” 那一欄。他想起三年前剛到新疆時,看到的還是牧民們用坎土曼刨地的場景,那時一畝地能收兩百斤糧食就算豐收。而現在,隨著拖拉機、播種機的普及,這個數字正在穩步攀升。
“熊國那邊的第二批農機到了嗎?” 他忽然問道。
“昨天剛在阿拉山口卸貨,有五十台聯合收割機和三十台脫粒機。” 參謀翻著記錄冊,“他們說這批是從明斯克拖拉機廠調的,本來是給集體農莊用的,听說咱們要,硬是優先撥給了咱們。”
劉錚點點頭,走到地圖前用筆圈出幾個紅點“告訴各生產團,把這些機械集中到瑪納斯河流域。那里的土壤檢測報告剛出來,適合種冬小麥。還有,讓宣傳科再發一組動員令,號召退伍軍人們帶著家屬去那里,就說軍營宿舍、學校、醫院都建好了,連托兒所的保育員都配齊了。”
窗外的月光灑在沙盤上,照亮了那些代表水渠和公路的細鐵絲。劉錚想起上個月去石河子視察時的情景整齊的營房前,戰士們正用包頭產的拖拉機牽引著播種機,在翻耕過的土地上劃出筆直的線條。遠處的棉田里,第六軍的老兵們正操作著熊國產的收割機,雪白的棉花被壓縮成一個個方方正正的棉包,像列隊的士兵般整齊排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包頭那邊又來電報了。” 通信兵敲門進來,“他們說船用柴油機的改裝效率提高了,下個月能多產五十台拖拉機。”
劉錚接過電報,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為了湊齊農機的動力系統,他幾乎動用了所有能想到的辦法 —— 從熊國采購的農用機械、從退役艦艇上拆下來的發動機、甚至還有從沿海工廠調撥的機床。現在,包頭兵工廠的技術員們已經能熟練地將魚雷艇發動機改造成拖拉機動力,長春、武漢的農機廠也在加緊建設中。
“告訴包頭,廠房建設的事我已經讓工程兵部隊過去了。” 他在電報背面寫下批示,“讓他們把精力放在技術攻關,特別是聯合收割機的脫粒裝置,一定要適應新疆的氣候。”
當這份電報穿越戈壁灘飛向包頭時,長春的農機研究所里燈火通明。剛從哈爾濱工業大學調來的教授們正圍著一台拆開的熊國收割機,在圖紙上標注著改進方案。隔壁的車間里,第一台國產化聯合收割機的樣機已經初具雛形,它的變速箱采用了坦克傳動技術,履帶則借鑒了裝甲車的設計,能在松軟的土地上自如行駛。
廣州的造船廠也沒閑著,工人們正將退役貨輪上的柴油機拆下來,這些原本推動萬噸巨輪的動力裝置,即將被送往武漢的農機廠,改造成推土機的心髒。在那里,來自上海的工程師們已經畫出了新型挖掘機的設計圖,其中液壓系統的靈感正源自高射炮的駐退裝置。
深夜的包頭兵工廠,李建國還在廠房工地上轉悠。探照燈的光柱劃破夜空,照亮了正在澆築混凝土的工人。遠處傳來叮叮當當的敲擊聲,那是鈑金車間在趕制收割機的外殼。他忽然想起王師傅白天說的話,是啊,當年那麼難都過來了,現在有這麼好的技術,有這麼多願意干實事的人,還有什麼坎過不去呢?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第一縷陽光照在兵工廠的廠徽上。李建國望著牆上的計劃示意圖,忽然覺得那 30 的轉化目標不再遙遠。他仿佛看到不久的將來,這些從軍工技術中誕生的農機,正行駛在東北的黑土地、新疆的綠洲、北大荒的荒原上,它們犁開的不僅是土地,更是一個國家走向復興的希望。
載著新一天第一批零件的傳送帶開始轉動,車間里又響起熟悉的轟鳴。王師傅正帶領徒弟們調試新到的鏜床,這台設備原本是用來加工炮管的,現在卻要為拖拉機缸體打孔。他看著金屬碎屑從鏜刀下飛濺而出,像極了當年生產炮彈時的火花,只是這一次,這些鋼鐵將去往田野,孕育出金黃的麥浪和雪白的棉朵。
喜歡穿越亮劍從蒼雲嶺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亮劍從蒼雲嶺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