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報告廳的吊燈灑下柔和白光,投影幕布上,墓門石刻的拓片清晰可見,刻痕間似有水流紋路,隱隱勾勒出通濟渠的蜿蜒。
董文翊站在講台中央,西裝筆挺,目光掃過台下烏壓壓的專家和記者,空氣中彌漫著咖啡與紙張的混合氣味。
下午三點,學術爭論會已進入白熱化,央視攝像機的紅燈閃爍,直播信號傳向全國。
“諸位,”董文翊聲音沉穩,指向幕布上的石刻,“這塊墓門石刻,銘文明確提及‘通濟渠,605年’,與《隋書》記載吻合。但唐史卻將煬帝開運河描繪為荒淫誤國,這顯然是後人篡改。”
他頓了頓,目光鎖定前排的李教授——一位以隋唐史見長的老學者,眉間緊鎖,明顯不服。
李教授推了推金絲眼鏡,冷笑“董教授,石刻雖有記載,但《隋書》成書于唐初,難免偏見。你憑一塊石刻就否定正史,未免草率。”
台下竊竊私語,記者們奮筆疾書,空氣繃緊如弦。董文翊微微一笑,打開文件夾,取出揚州地方志的復印件。
“李教授,《邗溝志》明確記錄,煬帝605年開鑿通濟渠,連接洛陽與江南,貨運量翻倍,奠定唐代經濟基礎。這不是荒淫,而是戰略。”
他手指輕敲講台,節奏沉穩,“唐史貶低煬帝,是為抬高李氏正統。我們不能被史書蒙蔽。”
林瑤坐在台側,手指摩挲著筆記本邊緣,目光不時掃向幕布。
她昨晚通宵分析石刻拓片,銘文間的“水龍護脈”四字讓她心頭一緊。那不是簡單的修辭,而是龍脈的暗示。
她低聲對身旁的甦婉道“銘文有密宗風格,可能是煬帝陵的護法咒。”
甦婉點頭,壓低聲音“揚州民間傳說,煬帝開運河為‘泄地氣’,削弱睢陽王氣。這石刻或許是關鍵。”
她翻開筆記,密密麻麻記錄著地方老人的口述,字跡間夾雜著瓊花傳說的片段。
台下爭論愈發激烈。一位年輕學者舉手,語氣急切“董教授,運河勞民傷財,導致隋亡,這是不爭的事實。你如何解釋?”問題如刀,指向董文翊的核心論點。
董文翊目光如炬,轉身指向幕布“石刻記載,通濟渠開鑿僅用六個月,動員民夫五十萬,但糧食運輸效率提升三倍。勞民是真,但傷財之說被夸大。唐史刻意忽略運河對後世的貢獻。”他話音剛落,掌聲從學生席爆發,夾雜著記者的閃光燈。
李教授不甘示弱,起身反駁“即便如此,煬帝三次下揚州,奢華無度,怎能洗白?”他語氣咄咄,台下氣氛瞬間緊張。
林瑤站起身,聲音清亮“李教授,揚州地方志記載,煬帝三次巡游,實為視察運河工程,穩定江南經濟。所謂奢華,是唐史渲染。”
她打開投影,展示一張手繪的通濟渠水系圖,“石刻與水系圖吻合,證明運河規劃科學,非一時興起。”
李教授啞口無言,台下掌聲雷動。
趙子昂坐在後排,低聲對徐小寧道“林老師這波操作絕了,直接用數據打臉。”
徐小寧咧嘴一笑,手里攥著碳14斷代報告,昨晚的分析結果讓石刻年代無懈可擊。
會場外,揚州的春風夾雜著運河的濕氣,拂過校園的垂柳。
爭論會持續到傍晚,直播鏡頭捕捉著每一次交鋒,網絡上已炸開鍋。
微博熱搜“隋煬帝功過”沖上前三,網友留言五花八門“原來運河這麼牛,歷史書騙我!”
“北大團隊硬核,期待皇陵發掘!”
夜幕降臨,揚州考古基地的營帳燈火搖曳。
團隊圍坐在簡陋的折疊桌前,桌上攤開墓門石刻的拓片,紙面泛著微光,像是被水浸濕的痕跡。
董文翊皺眉盯著拓片,銘文間的“水龍護脈”仿佛在低語。他低聲道“這不是普通的石刻,可能是密宗禁咒的載體。”
林瑤手指輕觸拓片,觸感冰涼,像是浸在運河深處。
她回憶起昨晚潛入墓門時的情景——水流咆哮,時空扭曲,隋代勞工的哀嚎仿佛還在耳邊。
她的直覺告訴她,這拓片藏著更大的秘密。
“小心!”甦婉突然低呼,拓片邊緣泛起幽藍光芒,營帳內的空氣驟然變冷。
燈光閃爍,桌上的水杯無風自傾,水流在地上勾勒出一道模糊的人影——衣衫襤褸,面容憔悴,像是運河開鑿的勞工。
鬼影低語“血債未償……水龍不熄……”
李鐵猛地站起,手握戰術手電,掃向鬼影。
光束穿透人影,投在帳篷壁上,映出無數勞工的虛影,肩扛巨石,汗水混著血跡。
徐小寧嚇得後退,筆記本掉在地上,趙子昂趕緊扶住他,低聲安慰“別慌,可能是幻境。”
董文翊沉聲喝道“鎮!”
他雙手結印,掌心涌出淡淡青光,風水龍氣如潮水般擴散,帳篷內的寒意瞬間消散。
鬼影哀嚎著化作水汽,拓片的光芒也漸漸黯淡。
林瑤迅速取出密宗經卷,對照拓片上的咒文,低聲道“這是護法咒的變種,可能是煬帝陵的守護機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甦婉翻開筆記,聲音微顫“揚州傳說,煬帝開運河泄地氣,觸怒水龍,勞工怨靈守護龍脈。這拓片……可能就是水龍的鑰匙。”她的話讓團隊陷入沉默,帳篷外的運河水聲隱約傳來,像是在回應。
董文翊目光沉重“通濟渠的真相已經清晰,但龍脈的秘密遠不止于此。拓片的靈異反應,證明我們接近了煬帝陵的主墓。”他看向林瑤,“你覺得呢?”
林瑤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主墓的機關肯定更復雜,密宗咒文是關鍵。我們需要更多史料和現場驗證。”她頓了頓,補充道“但今晚的幻境,說明水龍的力量在甦醒。”
趙子昂皺眉“水龍?是傳說還是……”他沒說完,帳篷外傳來一聲低沉的水流聲,像是什麼龐然大物在河底翻滾。
團隊對視一眼,心頭一緊。
次日清晨,揚州大學校園的公告欄貼滿了爭論會的新聞剪報,標題醒目“北大團隊揭秘隋運河,煬帝功過引熱議。”
學生們圍著討論,手機屏幕上滾動著微博評論“支持董教授!運河是國寶!”
“期待皇陵發掘,揭開龍脈真相!”
董文翊站在窗前,眺望遠處的運河,晨霧彌漫,水面如鏡。他手中的拓片已被妥善封存,但昨晚的勞工鬼影仍在他腦海揮之不去。
林瑤走過來,遞上一杯熱茶,低聲道“公眾的支持是個好兆頭,但主墓的危機恐怕比我們想的更大。”
董文翊接過茶杯,目光堅定“無論多難,我們都要守護龍脈。這是我們的使命。”
他轉頭看向團隊,帳篷內的燈光映著每個人的臉龐——趙子昂調試著雷達,甦婉埋頭整理口述筆記,李鐵檢查裝備,徐小寧敲擊鍵盤分析數據。
運河的秘密在等待他們,而真相的曙光,已在拓片的幽光中初顯。
喜歡千古盜蹤,從清墓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千古盜蹤,從清墓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