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子午、余下一起下山,到京兆府走一遭。許久沒去,如此耽擱許多時日自然心向往之,再說,普安、余下臨行前一夜,還千叮萬囑,要他二人代自己探望京兆府家中父母,故而子午、余下見馬不停蹄,下山而去。
京兆府眼下是女真人守衛,吳 退居仙人關、和尚原、大散關,吳 的堅守,讓女真人無計可施,再加上如今兀術不在關中,故而女真人有所收斂。
尤其和尚原一戰,吳 大獲全勝,女真人也不敢肆意妄為。這便是子午等人護送明紅等人南下青城山的緣由之一,張明遠就怕吳 守不住和尚原,可吳 卻打退了女真人,可喜可賀。
女真人害怕關中黎民百姓會與吳 、種浩里應外合,故而就恩威並施,想籠絡人心,以防吳 、種浩的偷襲。
子午和余下沿著小路步行,不敢跨馬,就怕暴露無遺,被女真人奪了馬匹,要知道,眼下關中的馬匹很是珍貴。
余下走在河邊的草叢,東張西望︰“金兵如何無影無蹤?”
子午笑道︰“你以為金兵鋪天蓋地麼?如今女真人在關中,也是沒多少人。”
余下不以為然︰“沒多少人,富平還被打敗。莫非我大宋西軍都是酒囊飯袋?”
子午道︰“酒囊飯袋談不上,不過這西軍里可有不少人才,听說做買賣的將士很多。”
余下一怔,追問子午︰“這高俅與童貫不是早已灰飛煙滅了麼?如何眼下西軍還是如此?我可听說當年高俅做太尉,挑選士卒,都問他會什麼,如若是吹拉彈唱,泥瓦匠、木匠,高俅會笑容滿面,以禮相待。知道的說是募兵,不知道的還以為高太尉在開勞務驛站。”
子午听了忍俊不禁,余下也是樂此不彼。
正在此時,只听得一聲襲來,二人轉過頭,但見一個小胖子金兵走過來叫道︰“你二人是客商還是書生,過來喝粥,我大金國恩澤天下,京兆府免費開粥場了。”
大長腿金兵近前瞅著子午、余下,上下打量二人片刻,笑道︰“你二人年紀輕輕,何不做我大金國士卒,銀子錢很多,可考慮考慮?”
高個子金兵介紹道︰“如今京兆府歸我大金國, 主會眷顧京兆府黎民百姓,這日子會越來越好過,不過南朝的趙構不識時務,想與我大金國分庭抗禮。要防止南朝人偷襲,故而加強京兆府守衛實為當務之急,你二人如若加入我大金國軍營,這吃穿就不用愁了。只要打下成都府,應有盡有。”
矮個子金兵笑道︰“吳 不識時務,想據守和尚原、仙人關,與我大金國針鋒相對,想必他支撐不了多久。”
金國軍官拿著鞭子,跨馬而來,叫道︰“你們在說什麼?還不快去幫助黎民百姓摘果子,更待何時?”
子午放眼望去,果然有許多黎民百姓與金兵在一起摘果子,頓時揉了揉眼楮,不可思議道︰“你們大金國的士卒居然會幫助大宋黎民百姓勞作,不可思議?”
宋民熱淚盈眶,頓時喜笑顏開︰“什麼趙構,什麼趙佶,什麼趙桓,他們都是糊涂蛋。我關中在趙宋手里可苦的不得了,你們根本就不知道實情。這張浚為了富平大戰,把賦稅征收到六年以後,我等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張浚這酒囊飯袋瞎指揮,勞民傷財,焉能不敗?如今好了,不管是大金國也好,還是大宋也罷,咱老百姓可不管這個,只要賦稅減少,咱就高興。”
余下也恍然大悟,馬上嘆道︰“為何大金國士卒會幫助大宋子民?”
金兵走後,一個老頭低聲細語,解釋道︰“這女真人也聰明過人,這不仙人關、和尚原被吳 打敗,他們一時半會進退兩難,想南下西川豈不痴心妄想?他們在關中又怕吳 、種浩與關中黎民百姓里應外合的反撲,故而對京兆府黎民百姓拉攏誘惑起來。都是做做樣子,逢場作戲,不必當真。白天他們裝模作樣的勞作,就是為了察言觀色,看上哪家女兒了娘子了,晚上就強搶民女,胡作非為。京兆府黎民百姓可是敢怒不敢言。”
又走了一段路,詢問幾個村民,都說金軍乃是仁義之師,子午又問一個老太太,道︰“金軍霸佔京兆府,你們難道欣然接受?”
老太太搖搖頭又點點頭︰“這有什麼,他們雖是我大宋的敵人,進城時也殺人放火,可過去很多時日了。眼下他們不胡作非為也不必斤斤計較。”
中年婦女笑道︰“這女真人看上去凶巴巴,不過背井離鄉的,也怪可憐的。”一
一個身強體壯的男人道︰“女真人走不走,我說不好。不過關中老百姓過去對張浚等人可沒什麼好感,他們作威作福,害苦了老百姓。至于童貫就更不用說,是大大的狗賊。還是種師道老將軍值得我等懷念在心。種家軍才愛護黎民百姓!”
子午道︰“我也懷念他老人家。只是當年未曾謀面,只听過他的鼎鼎大名。”
余下仰天長嘆︰“如今京兆府黎民百姓相安無事就好。”
子午道︰“可不是,兵荒馬亂,對黎民百姓來說最是苦不堪言。如若為了稱霸,就刀光劍影,惹怒了黎民百姓,這皇帝就大失所望了。”
余下嘆道︰“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子午看向遠方,深情道︰“你們都過的好,我等就放心了。”
余下舉目一望,但見雄鷹展翅,漸飛漸遠,就微微一笑︰“我以為京兆府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看來是一廂情願。”
一個老頭嘆道︰“戰亂自然令人深惡痛絕,還是一統山河的好,不然大大小小的列國,你爭我斗,何時才見天下太平?”轉過身離開,走了幾步,不小心踩在石頭上,眼看跌倒在地。
金兵馬上過去扶住,微微一笑︰“老人家,當心一些,慢走。”
“多謝,多謝。”一個老太太也微微一笑,可心里戰戰兢兢,馬上與老頭落荒而逃。
金兵洋洋得意,笑道︰“看,我大金國得到京兆府黎民百姓擁護,趙構他將失去關中。”
金將也哈哈大笑︰“趙構只顧江南飲酒作樂,哪管關中黎民百姓疾苦,如若不是我大金國 主陛下皇恩浩蕩,焉能如此?”
子午尋思,這女真人如此恩威並施,一派胡言,如若長此以往,黎民百姓信以為真,如何是好,想到這里,後怕起來。
余下也細細想來︰“女真人看來想長此以往霸佔關中,可見女真人在恩威並施之際,不忘踩趙構一腳,可謂是聰明過人。如此詭計多端,想必令人匪夷所思,不可小覷。”
金將見子午、余下二人年紀輕輕,就對他們笑道︰“年輕人,我大金國 主皇恩浩蕩,絕不勉強。如若你們願意,隨時都可以加入我大金國的虎狼之師,有朝一日,我大金國一統山河,天下太平就為時不遠了。”
子午、余下面面相覷,跟隨路人一路而來,在京兆府城門口,見人頭攢動,近前一看,馬上傻眼,原來女真人在施粥,子午、余下靈機一動,想試一試女真人的稀粥,就領取金人的稀粥,喝了幾碗,原來味道還不錯。
許多京兆府的乞丐也對女真人感激不盡。素日沒人施舍,如今乞丐也眉開眼笑。
回到京兆府城里,子午、余下東張西望,以為金兵會站崗放哨,盤查搜身,沒想到,一個金兵也沒有。
金人大營在城門附近,卻並不在城門口站崗放哨,只有大金國的軍旗插在城樓上,呼呼作響。那一面黑色大旗迎風招展,一個綠色大字映入眼簾,子午、余下看時,原來是一個︰金。 進城以後,男女老少,歡顏笑語。
子午與余下且走且看,頓時大驚失色,沒曾料想,金兵都在茶肆喝茶,酒樓里也是人滿為患。金將摟著青樓女子走來走去。最可怕的是,投懷送抱的女子一個個奼紫嫣紅,國色天香。
小商小販圍在酒樓外邊,侍候出來的店小二,原來店小二受人之托,買些果品,自當送到客官包間里去。這咿咿呀呀的嘌唱,飄飄蕩蕩而出,琵琶錚錚,聲聲入耳。
子午路過青樓門口,那小女子就三五成群前來勾搭,把子午嚇了一跳,唬個不住,馬上意欲跑開,可女子們,馬上拉住子午,子午向余下求救。沒曾料想,余下也被女子圍住。
正在此時,金兵路過,女子才放開手,去討好金兵。可金兵居然不為所動,整整齊齊路過。子午、余下這才趁機長嘆一聲,頓時落荒而逃。
跑到一個角落,氣喘吁吁之際,余下緩過神來,冥思苦想,氣個不住︰“光天化日之下,這女子居然這般膽大包天,如若夜色降臨,豈不更加可怕?”
子午更是喘著粗氣,摸著胸口,心有余悸︰“好家伙,心快彈出來了。”
余下哈哈大笑︰“跳出來已是了不得了,你還彈出來,這詞可用的很是新鮮,這話也說的很是夸大其詞,你這小表情也真逗。”說話間,頓時學著方才青樓女子的手勢,用手指頭勾了勾子午的下巴。
子午馬上一激靈,用巴掌打掉余下的手指頭,嘆道︰“臭小子,逗我玩可不好。”
余下東張西望,忙道︰“好了,不鬧了。說實話,方才女子也美麗十分。”
子午道︰“不錯,可惜做了這等營生。”
余下不以為然︰“師師姐不是也做過,听說梁紅玉也是。”
子午听了這話,啞口無言。
余下若有所思,噓唏不已︰“京兆府的青樓女子好比李唐大詩人杜牧筆下那般。”說話間隨即吟誦開來︰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子午一怔,感覺有些道理,嘆道︰“所言極是,想必她們也身不由己。”
余下又詩興大發,隨即笑道︰“杜牧還有一首詩,說的也是這青樓女子。”說話間又吟誦開來︰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我也記得杜牧的一首詩也與揚州大有關聯。”子午不甘落後,馬上吟誦道︰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余下听了這一首詩,感到一種美,卻毫無違和感。居然沒什麼青樓風塵之意,頓覺江南之美,想到這里,馬上笑道︰“我感覺杜牧與王維二人有些相似之處,你難道不覺得?”
子午不解,馬上追問︰“此話怎講?”
余下嘆息道︰“可惜王維是佛教徒,杜牧卻是浪子。听說,當年太師父听兩個樵夫唱歌,兩首歌居然都是王維的。我听說這事後,就感到納悶。你說終南山是道家福地,如何樵夫唱一個佛教徒寫的歌,豈不蹊蹺?後來,師父給我說,王維名氣太大,又是終南山的得道高人,故而如此。莫非終南山沒道家大文豪麼?師叔曾告訴我,李白是道,杜甫是儒,王維是佛,白居易又道又佛,不知甦東坡如何?想必他也儒佛道吧。可世人皆知,甦東坡喜歡問道。甦東坡的啟蒙恩師可是叫做的張易簡的,是也不是?甦東坡還有一個同學,叫做陳太初,此人卻真的做了道士。”
子午介紹道︰“素聞杜牧有‘十年之約’的故事流傳于世。當年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听說湖州美女如雲,便到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詩名,盛情款待。 崔把本州所有名妓喚來,供杜牧挑選。可杜牧看了又看,有些遺憾地說︰‘美是很美!但還不夠盡善盡美。’又說︰‘我希望能在江邊舉行一次競渡,讓全湖州的人都來觀看。到時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著,細細地尋找,希望能找到我看中的佳人。不知意下如何?’ 湖州刺史喜出望外,馬上按杜牧的意願,舉行了這樣一次競渡。那日,兩岸圍觀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日,直至傍晚,竟沒有找到一個合意之人。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鄉村老婦人,帶領一個女孩子,大約十幾歲。杜牧看了好一會,激動地說︰‘這女孩子真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虛有其人!’就將這母女倆接到船上來談話。這母女倆都很害怕。杜牧說︰‘不是馬上就娶她,只是要訂下迎娶的日子。’老婦人說︰‘將來若是違約失信,又當如何?’杜牧說︰‘不到十年,我必來這里做郡守。如十年不來,就按習俗嫁給別人可好?’老夫人勉為其難,馬上同意。杜牧便給了貴重的聘禮。分別後,杜牧一直想念著湖州,想念著這位女孩子。可杜牧官職較低,不能提出調任湖州的請求。後來杜牧出任黃州、池州和睦州刺史,皆非杜牧本意。等到杜牧的好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連寫了三封信,請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七歲,出任湖州刺史。此時距離與當年那母女倆約定的時日,已過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杜牧將女孩的母親叫來。這老婦人帶了外孫來見杜牧。杜牧責問說︰‘當年你已經答應將女兒許配給我,為何要背信棄義?’老婦人說︰‘原來的約定是十年,可你十年過了,沒有來。這才出嫁的。我都沒埋怨你,你卻來責備我?是何道理?’杜牧取出盟約看了看,想了想,說︰“老人家講得很有道理。晚輩得罪,失禮了。”便送給老婦人很多禮物,讓她走了。為著這件傷心事,杜牧寫下了《嘆花》,這首詩也不錯。我還記得,其中的詩句。”頓時微微一笑,娓娓道來,不由吟誦開來︰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籍,綠葉成陰子滿枝。
余下嘆道︰“看來,這是未能如願,也怪杜牧自己,不可怨天尤人。這便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素聞杜牧跟詩人張祜極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張到官府赴宴時,看到杜也在座。而當時,兩人都愛戀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決定索取骰子,賭上一賭,一決勝負,以此去博得芳心。杜牧當下遂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無因得見玉縴縴。’張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續吟著︰‘但須報道金釵落,仿佛還因露指尖。’語音剛落,兩人就不覺大笑,反而把原本賭酒取妓的事兒給忘了。”
子午指了指自己,又指向余下,笑道︰“你看我二人,剛剛逃過青樓女子的羈絆,如何眼下就喋喋不休談論與此相關之事,真是可笑。雖說我們也不小了,可畢竟是正人君子,如何可胡作非為。”
余下也感覺不妥,就話鋒一轉,仰天長嘆︰“別說了,這紅顏知己,也並非皆是良家婦女。听說許多大人物都喜歡這風塵女子,比方說曹孟德、白樂天、杜牧之、甦東坡、周邦彥、柳三變,皆是喜歡青樓女子,至于太上皇自然也是如此。世人皆知,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實乃人才。這山水田園詩作,以王維為最佳,可我大宋偏偏有一人也劍走偏鋒,不可小覷,此人便是梅堯臣。他有一首詩,叫做《魯山山行》。這首詩一般人卻很少知道,我卻記憶猶新。你可知我大宋也是有許多文人墨客,可比肩李唐的。都說唐詩宋詞,可我大宋詩歌也自成一派,必當流傳于世。”說話間吟誦開來︰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子午若有所思,馬上嘆道︰“要說可比肩李唐的文豪,我看甦東坡可與李太白相提並論。二人都是道家子弟,都尊崇道家。李太白會舞劍,甦東坡會做菜;李太白喜歡喝酒,甦東坡喜歡喝茶;李太白沒科舉過,甦東坡卻科舉過;李太白喜歡游山玩水,甦東坡喜歡與民同樂;李太白主要是詩歌,而甦東坡卻不同,詩、詞、文、書、畫、樂,無所不能,可謂曠世全才。”
余下點了點頭,贊不絕口︰“一直以來,就感覺我大宋比大唐少些氣勢,不過有甦東坡對付李太白,我大宋就寬慰許多了。”
子午道︰“這大唐看上去氣勢恢宏,天下無敵。你看出了兩個男人,唐太宗和李太白,一個開創貞觀之治,做皇帝做的好,一個開創浪漫詩歌,作詩做的好;大唐出了兩個女人,武則天和楊貴妃,一個是女皇帝,厲害的天下無敵,硬生生把大唐的男人踩在腳下。一個是絕代佳人,把皇帝迷得團團轉,玩弄于股掌之間。要說大唐,真是不簡單。”
余下不以為然,不服氣道︰“難道我大宋就甘拜下風了不成?我大宋也出了兩個男人,太祖和甦東坡,太祖為人處事堪當後世楷模,東坡琴棋書畫,實乃曠世全才。我大宋出了三個女人,李清照、李師師、梁紅玉,一個才女,一個歌女,一個巾幗英雄。可謂文武雙全都齊全了。”
子午深以為然,卻自有看法,頓時笑道︰“你可知這做文章,我大宋算是佔據半壁江山,想必後世無人能及。歐陽修、範仲淹、王安石、司馬光、甦東坡,這五人的文章就天下無敵了。是也不是?”
子午笑道︰“好了,如此說下去恐怕沒完沒了,不是要看父母麼,走!”
二人東張西望,沒想到街市比原來還熱鬧非凡。這女真人在街上看得眼花繚亂,與小商小販討價還價。小商小販也不敢多收,有的直接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