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遠嘆息起來︰“此番兀術西進,打敗我川陝五路大軍。京兆府也淪陷了,這形勢危急,我終南山又當如何?”
扁頭道︰“俺覺得這也沒什麼大不了,明遠師弟,不必煩惱。且听我細細說來,如何?”
眾人看向扁頭,扁頭見眾人饒有興趣,就娓娓道來︰“這女真人雖說在關中搞的我大宋雞犬不寧,可你們別忘了,還有西夏乾順虎視眈眈。莫如派人前往興慶府,請乾順派出疑兵,襲擾大同府,實為圍魏救趙之計。如此,關中就解圍了。也可說服乾順,陳說利害,讓西夏在蕭關擺兵布陣,女真人就不敢得寸進尺了。”
子午分析道︰“目下西夏對金國俯首稱臣,連天祚帝,乾順都沒搭救,天祚帝可是把耶律南仙嫁給乾順做王妃的,乾順連岳丈都不搭救,可見西夏對金國的畏懼。眼下西夏被金國掌控,乾順就是有賊心,可沒賊膽。”
余下接著道︰“乾順何等聰明過人,豈不知唇亡齒寒之理?自從東京淪陷,想必天下震動,西夏也戰戰兢兢,生怕金國對西夏下手。只怕金太宗顧不上西夏也未可知,畢竟我大宋實在是一只待宰羔羊,又肥又大。世人皆知,這打獵,自然挑肥揀瘦。一句話,金太宗看不上西夏,故而不會對西夏動手動腳。這樣一來,西夏也不敢對金國搞突然襲擊。我大宋就只能與金國拼個魚死網破了!”
張明遠與乾順也算故交,對此人的雄才大略也是略知一二,馬上嘆道︰“子午和余下也是見過乾順的,你們都沒見過。乾順這人有雄才大略,恐怕比元昊更加厲害。這元昊開疆擴土,乾順恐怕也想重振雄風,在領土上與金人會耍小聰明的。只是金人勢大,西夏弱小。我大宋都難以招架金人,何況西夏了。西夏看上去兵強馬壯,可也是外強中干。你們哪里知道,西夏總有宗室干政,內訌也是此起彼伏!耶律南仙去世後,契丹人對西夏的影響就小了。”
扁頭笑道︰“耶律南仙,這名字可真神氣。俺可長見識了!”
子午介紹道︰“听說,當年西夏乾順即位後,就意欲大展宏圖。為了鞏固與大遼的聯盟,隨即向天祚帝請婚,天祚帝當年趾高氣昂,其實也瞧不上西夏,只不過歷來大遼對西夏都是關愛有加,天祚帝也不能不給西夏些許面子。就在我大宋崇寧四年,遼天祚帝在耶律奉先的勸說下,就忍痛割愛,封宗室女子耶律南仙為成安公主,嫁給了西夏李乾順為皇後。耶律南仙後來生下一子,取名李仁愛,被李乾順立為世子,相當于我大宋的太子,這也是乾順的迫不得已,畢竟要看天祚帝的臉色行事,如若惹惱了天祚帝,對西夏來說,後果不堪設想。西夏如若與我大宋交鋒之中吃了虧,就沒人替西夏說話了。京兆府的黨項人曾說,耶律南仙這女人不簡單,她頗會處理西夏國君及其後妃的關系,與李乾順恩愛有佳,與其他妃子也相處融洽,這在和親公主中很是少見,一時間傳為奇談。我大宋宣和六年,李乾順的愛妃曹賢妃生下一子,耶律南仙居然請求取名為李仁孝,按理來說,別的妃子如若懷了男孩,這後宮就不得安寧,個個恨得咬牙切齒,互相斗智斗勇。可耶律南仙卻與眾不同,居然令奶媽抱至自己宮中,悉心照料,關懷備至,這讓曹賢妃感動的淚流滿面。其後,金朝崛起,對西夏恩威並施。金國多次向遼發起進攻,先後攻克了遼朝的中京、西京。形勢危急,好生了得,耶律南仙雖身在西夏,可心憂故國,她積極努力斡旋,使得西夏多次出兵援助。太子仁愛也主動請纓。我大宋宣和二年,金軍向遼軍發起猛攻。大遼將亡,天祚帝倉皇出逃,臨近西夏邊境,李乾順派人前去迎接。當時金太祖也派人進入夏國,向崇宗李乾順提出條件︰若遼天祚帝入夏,望將他繳獲解金,金會割遼部分土地以作酬賞。李乾順見遼大勢已去,權衡利弊之後,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天祚帝由此被乾順給出賣了。我大宋宣和七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大遼滅亡。同年九月,太子仁愛傷心遼國滅亡,憂憤而死,年僅十七歲。同月,耶律南仙對愛子夭亡感到傷心難過,悲痛欲絕,又憂大遼滅亡,又對李乾順的無情感到義憤填膺。悲傷過度之際,絕食數日而死。乾順得知,也淚如泉涌,可惜為時已晚。”說話間也是噓唏不已。
余下笑道︰“所言極是,我等都經歷過,跟隨焦彥堅去了幽州城。不過你如何知道這樣許多,佩服,佩服。”
明哲微微一笑︰“是我告訴子午的,我去過西夏,那幾年在京兆府又听說的,有來京兆府的西夏客商說過,我那一日與道空在京兆府市集轉悠,在茶肆偶然听到的。我一字一句講給子午听,沒想到他記憶猶新,一字不差都記下了,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子午道︰“前輩過獎了,如若不是前輩講得好,我如何記憶猶新。”
明紅听了這樣的故事,對耶律南仙也憐憫起來︰“我听了很感動,她雖說是契丹人,又到了西夏,與黨項人結為連理。想想看,一個人離開故國,遠涉他鄉。人生地不熟,再說西夏後宮常有內訌,屢見不鮮。耶律南仙如何不知,此去便是深入虎穴,難逃厄運。即便可安度晚年,也難保不被乾順不冷不熱對待,可她偏偏就去了!世人皆知,這和親古來有之,大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便是如此。恐怕最有名氣的便是大漢的王昭君!”
明浩雖說小小年紀,可也聰明過人,馬上跑過去,靠近明紅眨了眨眼楮,追問明紅︰“姐姐,為何我大宋沒帝姬去和親的?”
月兒見明浩跑過來,就喊道︰“‘小祖宗’又不听話了。”
子午解釋道︰“這其中可謂一言難盡。我大宋銀子錢多,一般都送歲幣什麼的,故而和親這事自太祖皇帝以來,壓根就沒有。”
余下笑道︰“一句話,我大宋瞧不起大遼、西夏、高麗、交趾,故而沒什麼和親。”
明浩又插嘴︰“瞧不起,哈哈。有意思!”
子午摸著明浩的臉蛋,微微一笑︰“有什麼意思,你說?”
余下也盯著明浩的眼楮︰“說,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哥哥讓你說。”
明浩道︰“也沒什麼好說的,我感覺這不和親一定不好。我說不出何故,可就感覺不好。”
子午解釋道︰“我明白了,不和親,讓列國更加確信,大宋瞧不起他們。可偏偏乾順的後宮就有我大宋的女子。當然,這可不是什麼帝姬。”
余下逗明浩,道︰“明浩,你喜歡東京,還是長安?”
明浩搖搖頭︰“都不喜歡,都有女真人了。”眾人本想笑,可無論如何笑不出來,一個個噓唏不已,神情凝重。
子午見眾人默然不語,就示意明紅與自己隨便走一走,說說話。明紅會意,馬上吩咐月兒照顧明浩,就與子午且走且談,眾人也不看他二人,一個個早已心知肚明。
明紅喃喃道︰“多謝你們搭救我明哲哥哥。”
子午道︰“在我面前就不必說什麼謝不謝了,搭救明哲前輩算是分內之事。”
明紅愣了愣,驚道︰“分內之事,何出此言?”
子午尷尬一笑,馬上笑道︰“明哲前輩的哥哥是家師,那明哲前輩便是師叔了。”
明紅道︰“所言極是。”
子午見明紅方才提到耶律南仙就淚光點點,不知何故,就馬上問道︰“為何你方才听說了耶律南仙的故事就頗為動容,這是為何?”
明紅推心置腹之際,娓娓道來︰“做女人真難!在我大宋,帝姬們算是沒什麼擔驚受怕的,畢竟我大宋與大漢和大唐有所不同,我大宋沒和親這檔子事。師師姐與李清照一樣都算是巾幗英雄,女中豪杰。可謂揚名立萬,名噪一時。耶律南仙作為一個契丹人,千里迢迢到西夏做王妃。看上去風風光光,可內心卻無比提心吊膽。好則好,不好則驚天動地。伴君如伴虎!這般道理想必世人皆知,可耶律南仙卻視死如歸,全無懼色。至少到了西夏,也是不辱使命。她的憂國憂民,她的牽腸掛肚,她的婆娑眼淚,恐怕在大遼亡國之時,在天祚帝被俘之後,都一股腦滾落下來了。耶律南仙豈不可憐兮兮了?”
子午道︰“或許是哀莫大于心死,耶律南仙實乃女中豪杰。”
明紅道︰“梁紅玉也算,李清照也算,師師姐更算!她們是我大宋頂天立地的巾幗英雄。”
子午見過梁紅玉,就笑道︰“你莫非不知道梁紅玉的身世?”
明紅素聞梁紅玉的身世,不由哭道︰“你想說,她是風塵女子。”
子午看明紅這般追問,就怯生生道︰“這個嘛,這個就不說了。”
明紅直言不諱道︰“梁紅玉也不是風塵女子,只是家道敗落才被牽連,變成了官妓。實乃天災人禍。”
子午抱歉道︰“這絕非我之本意。如若這般說,師師姐豈不更令人憐憫了?想想看,李師師與李清照,看上去格格不入,其實不然,李師師最喜歡李清照的詞作。李師師唱歌不錯,李清照寫詞不錯,二人如若三生有幸,當年在一起合作,恐怕會有名曲流傳于世。”
明紅破涕一笑︰“你用不著說這番話,我听上去,感覺你略帶些許抱歉了。不錯,李清照與師師姐都是我的偶像,我頗為崇拜她們。你看,她二人,一個會唱歌,一個會寫詞,都是才女。我大宋女子的地位很高,並非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做買賣的,帶兵打仗的,舞文弄墨的,有不少女人。”
子午點點頭︰“當然,听說歐陽修與甦學士兄弟二人,皆是家母培養長大成人。可見他們的家母也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理,一肚子的學問了。”
明紅道︰“你豈不知,自從有了活字印刷術,這書籍多了,許多女子就手不釋卷。讀書的機會也多了。”
子午笑道︰“看來,我大宋女子如今很是得意洋洋了?”
明紅道︰“太祖之妹初嫁米福德,守寡後改適高懷德。世人皆知,範仲淹幼年喪父,隨母改嫁,長大後才歸宗。皇室與名流皆如此,何況黎民百姓?”
子午看明紅得意洋洋,就嘆道︰“難怪我到江南,看到大街小巷,許多女子一個個都不可小覷,居然也摩拳擦掌,會些拳腳功夫。”
明紅道︰“素聞江南乃錦繡文章之鄉,何來摩拳擦掌?”
子午介紹道︰“我可是親眼所見,梁紅玉有一只女子鼓隊,這擊鼓戰金山,便是梁紅玉率領的這隊巾幗英雄們的杰作了,實乃驚天動地的大膽略。”
明紅贊道︰“不錯,梁紅玉早已名揚天下,黃天蕩一戰成名,令人欽佩。”
子午見明紅羨慕的眼神,就安慰她︰“你也不必羨慕她,你也有你的本事。听說你會做飯,是做菜高手?”
明紅眼前一亮,沒想到子午居然知道自己的本事,就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子午與明紅且走且談,回到眾人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