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陽這是想參加咸陽市官方舉辦的文物公益鑒定?”曹子建暗道。
為了驗證這一想法,曹子建朝著範陽開口道︰“範陽,我記得你那天好像比較空閑?”
听到這話,範陽心頭一喜,他知道曹子建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但礙于陶局還在呢,他不好表現出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只是微微點頭,道︰“是的。”
曹子建聞言,這就指了指範陽,朝著陶永推薦道︰“陶局,我這合作伙伴從事瓷器收藏已經有近十五年的時間了,尤其是對明清兩朝的瓷器,算得上如數家珍。”
“家里更是收藏了不少明清兩朝的官窯瓷。”
“他經常跟我說,參與文物公益鑒定活動,通過現場給他人的文物知識普及和文物保護法宣傳,可以很好的讓別人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共同維護文物市場的健康發展。”
“還可以讓每一個人深入了解文物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價值,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範陽听著曹子建給自己戴起了一頂直沖雲霄的大高帽,腳指頭使勁扣在了一起。
陶永聞言,則是一臉贊賞的看著範陽,道︰“如果每個文物收藏者都有像你這樣的覺悟,那就好了。”
“陶局,這是我們每個華國兒女必須要做的。”範陽身體站的筆直,應道。
“不用這麼拘謹。”陶局擺了擺手,道︰“還不知道怎麼稱呼?”
“範陽。”範陽答道。
陶局點了點頭,朝著跟他隨行的男子開口道︰“小孫,你加一下這位範同志的聯系方式,等市里有公益鑒寶活動開展的時候通知一下他。”
“是,陶局。”那男子應了一聲。
趁著兩人互加聯系方式的時候,陶永也是示意曹子建將那件明洪武時期的玉壺春瓶給收起來。
等到兩人加好聯系方式後,陶局也是起身告辭道︰“二位,我還有別的事,就先走了。”
“願你們的生意,能夠如鈞瓷筆片,歷久彌珍。”
不得不說,這些領導說話就是有深度,居然直接套用起\"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典故。
“感謝陶局的祝福。”曹子建接口道。
目送著陶局等人離開之後,範陽一臉激動的朝著曹子建開口道︰“子建,多虧了你,不然那陶局也不會邀請我。”
“人家只是跟你加了聯系方式呢,到時候會不會聯系你還不一定呢。”曹子建開口道。
“應該會吧?”範陽自己也不確定道︰“不然為什麼要加聯系方式呢?”
“可能是假客套一下?”曹子建開口道。
“啊????”範陽聞言,臉色頓時苦了下來。
曹子建見狀,哈哈一笑︰“好了,不逗你了,既然加了,那就肯定會聯系你的,畢竟這種級別的領導,還不至于跟我們假客套。”
“那你還嚇我。”範陽白了曹子建一眼。
曹子建沒有跟範陽在這個話題上深究,而是問道︰“範陽,你怎麼這麼熱衷這公益鑒定活動?該不會真如我剛剛說的那種情況吧?”
“我沒這麼偉大。”範陽搖頭道︰“這公益鑒寶活動,除了能讓我接觸到海量民間藏品,直面不同時期的瓷器真偽對比以外。”
“我听說,活動結束後,文物局還會給這些人授予一份證書以資鼓勵。”
“到時候,我就拿著這證書給我孩子看,他老爹也是受到過官方邀請的人,這多牛叉?”
對于範陽的這種感覺,曹子建無法體會。
因為在他家里頭,就有一位官方的存在。
.......
下午。
興許是最後半天的緣故,1點不到,展位上便是來展客了。
一下午的時間,曹子建和範陽的嘴就沒停下來過。
一個勁的跟展客們在交流著。
一直忙到五點多鐘,送走店里最後一位展客之後,兩人都沒有急著去收展櫃上的東西,而是十分默契的坐在椅子上休息了起來。
“總算可以收工回家了。”範陽開口道。
“明天來我隨緣居,給你結算這三天的工錢。”曹子建接口道。
“我範陽豈是貪圖你那三瓜兩棗的人?”範陽搖頭道︰“工錢就算了,晚上請我洗腳按摩?”
“可以。”曹子建痛快應道。
“我知道一家剛開的按摩店十分不錯,到時候咱們就去那邊。”範陽開口道。
“正規嗎?”曹子建問道。
“正規,盲人推拿,主打的就是一個手法。”範陽點頭道。
“哎呀,晚上有點事,暫時去不了了。”曹子建忙道。
“呃....”範陽嘴角一抽,道︰“子建,沒想到你居然是這種人....“
“不過我喜歡,那咱們晚上去不正規的?”
“不正規能跟人一起去嗎?那肯定是自己偷摸著一個人去。”曹子建笑道。
曹子建和範陽有說有笑的聊了一會後,也開始收拾起了展櫃上的藏品。
等到所有的藏品全部裝箱的時候,曹子建發現,邊上那家專門售賣翡翠飾品的展位還在收拾。
倒不是他們忙到現在,實在是展位上的翡翠飾品太多了。
而且種類也是偏高端。
需要一個個單獨存放。
這就耽擱了不少時間。
“範陽,你先幫這些東西搬到我車上去,我去找那張老板聊一下。”曹子建朝著範陽說了一句,便是朝著那翡翠展位走去。
“喲,曹老板。”
張老板是一個約莫五十出頭,身材精瘦卻透著股韌勁的中年男子。
看到曹子建過來,也是打了聲招呼。
“張老板。”曹子建微微頷首。
“曹老板,這三天,你展位上的生意可是把我給羨慕壞了。”張老板開口道︰“要是我這展位有你這般生意,明年,不,接下來的幾年都可以直接躺平了。”
相比起曹子建的展位,張老板這三天的生意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倒不是他店里的翡翠品質不行,恰恰相反。
品質太過高端,加上報價也高,所以三天下來只成交了一筆交易而已。
不過,張老板也不是沒有收獲。
這三天,他跟幾十個客人互加了聯系方式。
這些人,對于張老板來說那都是潛在客戶。
他相信,只要好好跟這些潛在客戶處好關系,交易只是時間的問題。
而且相比起古玩,翡翠的利潤無疑更豐厚一些。
“張老板,不知道你這收不收翡翠?”曹子建問道。
“收。”張老板答道︰“不過你也看到了,我買的都是比較高端的貨,最次最次那也是冰種才行。”
“了解。”曹子建點頭,道︰“我手頭有幾個蛋面,想著給你看看。”
對于翡翠的具體價值,曹子建可以說是門外漢。
不過他卻懂得一個道理,貨比三家不吃虧。
多問幾家收翡翠的店鋪,就可以確定從妝奩箱內發現的那幾個蛋面的具體市場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