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東區,是官員老爺居住的地方,城西是平民百姓聚集的地方,至于城南城北,則是富裕家庭。
此時城南的一家酒樓二樓靠窗處,幾個書生裝扮的中年男子相對而坐。
幾人目光時不時的瞥向街對面,兩個正在刷牆的身影上。
只見牆上,用白漆寫著“鼓勵生育,譴責不生”幾個大字。
“張兄,快快請坐!”
就在幾人默默喝著茶水的時候,樓梯口走上來一人。
那人提著衫擺,快步走了過來。
“諸位仁兄,實在抱歉,在下來晚了。”姓張的男子用手絹擦了擦額上的細汗,一屁股坐在空著的位置上。
“張兄,消息你已經得知了吧。”旁邊一個年近四旬的男子,倒了一杯熱茶,遞給此人。
那姓張的男子,點了點頭,隨即從自己帶過來的紙皮口袋中把里面裝著的東西全都掏了出來︰“我孫子所在的三味書屋,昨日就發放了學習文具。”
“我今日帶了一些,給大家一起瞧瞧。”
在坐的幾人正是京城最大的幾家筆墨紙硯店鋪的東家。
這幾日,官府中的捕快還有各個書院都在宣講,書院每學期都會給在讀的學子發放免費的筆墨紙硯,保證他們學習使用。
除了學費以外,百姓家中孩童上學,將不再額外花費錢財買學習相關的東西。
對于百姓來說,或許是天大的好事,但對他們這些靠“筆墨紙硯”為生的商賈,那是天都塌了的大事!
眾人最開始听到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朝廷這是要把他們這些書行、紙行釜底抽薪啊!
還好,朝廷目前只對書院免費發放,而且只有京城一地。
要不,他們不改行,就只能等死!
張姓男子把袋子里的東西,一一擺放在桌上︰兩支削好的鉛筆、一塊方正的橡皮、三個不同用途的作業本,還有一支讓他心驚肉跳的圓珠筆。
“諸位請看。”他聲音發澀︰“這鉛筆寫出的字,可用橡皮擦,擦掉。”
“還有這圓珠筆……”
張姓男子拿起那支圓珠筆,又掏出一張紙,他可不敢在本子上寫字,這些東西明日還要給孫子帶去書院給先生檢查。
“此物不需蘸墨,一次吸墨可寫數頁。筆尖堅硬,出墨均勻,寫小字比毛筆方便十倍不止。”說著,張姓男子在紙張上隨意的寫了一行字。
在座的都是行家,只一眼就看出這圓珠筆厲害之處!
現在大家用的毛筆,那是需要花心思,花時間,才能練就一手好字。
俗話說“ 十年練得好文秀才,十年練不成田秀才”,就是這個意思。
而這圓珠筆……
不怕暈墨,不怕字寫成一團,這樣就不用花大量的時間去練字。
學子書生不練字,他們的筆墨紙硯賣給誰?
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老者拿起鋼筆仔細端詳,臉色越來越難看︰“這等工藝,我等工匠便是再做百年也難企及。朝廷從哪里弄來這些...”
“听說都是太子殿下的恩典。”
旁邊一個胖掌櫃擦著汗︰“我鋪子這幾日的生意已經少了三成!再這樣下去,只怕撐不到年底。”
眾人一片愁雲慘霧。
他們都是幾代經營筆墨紙硯的老字號,祖傳的手藝和秘方,哪想到一夜之間就要被朝廷逼上絕路。
“要不...我們聯名上書?”有人怯怯提議︰“就說此舉有違祖制,與民爭利...”
“糊涂!”張掌櫃猛地一拍桌子︰“與民爭利?這些東西都是太子殿下免費送的,一個銅板都不要。這上書‘與民爭利’,不是自尋死路嗎?”
其余人聞言,唉聲嘆氣,愁眉不展。
剛才那人也是昏了頭,說出狀告太子的話來。
別說太子已經隱隱約約成為了大明真正的掌權者,就是太子這兩年帶著許多商賈賺了大錢。
他們敢做出什麼詆毀,狀告太子的事,不需要太子動手,這些商賈都能把他們幾人撕成碎片!
太子在商人心中的地位,那就是“散財的財神”!
見眾人沉默不語,那張姓男子壓低聲音,道︰“我打听到,朝廷準備新建文教工坊,專門為學堂書院生產文具書本等用品。”
“這些文教工坊,用的不是咱們手上的傳統工藝,據說有神秘機器,一天造的紙比我們一個月造的還多!”
這話讓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氣。
若真如此,他們這些靠手工制作的小作坊,哪有活路?
別說京城的市場,不出一年,整個大明的“書、筆、紙”市場,將再無他們容身之地!
正在大家不知所措之時,樓梯口突然傳來一個清朗的聲音︰“諸位東家何須如此悲觀?”
眾人聞言側頭,只見一個青衫文士緩步上樓,面帶微笑︰“在下文教司主事趙文清,見過諸位。”
掌櫃們慌忙起身行禮,心中卻是忐忑不安。
文教司正是推行新文具的衙門,這位趙主事此時前來,莫非是要……
趙文清似乎看穿眾人心思,笑道︰“諸位放心,太子殿下早有旨意︰朝廷推行新式文具,不是為了與民爭利,而是為了大興大明的教育事業。”
他自顧自坐下,拿起桌上的鋼筆把玩︰“殿下說過,變革之中必有機遇。就看諸位能不能把握住了。”
張姓男子壯著膽子問︰“請大人明示。”
趙文清從袖中取出一份文書︰“文教司正在招募‘特許經銷商’。朝廷可以低價供應新式文具,由諸位在指定區域銷售。同時……”
他故意頓了頓,笑道︰“朝廷還需要大量傳統文具。”
“科舉考場仍要用毛筆答卷,書法課仍要練毛筆字。這部分需求,反而會因為就學人數增加而大增。”
“更重要的是”趙文清緩緩道︰“朝廷需要諸位轉型。比如這鉛筆,雖然朝廷也能造,但很難滿足整個大明的學子使用,所以這些配件,朝廷願意外包給民間作坊。”
他展開文書︰“若是諸位有興趣,可以申請成為‘文教司特供商’,朝廷會提供技術指導,幫助改進工藝。”
這番話讓在場的掌櫃們眼前一亮。
原本以為是被朝廷逼上絕路,沒想到峰回路轉,反而有了新的生機。
張姓男子最先反應過來,躬身道︰“謝大人指點!不知這特許經營需要什麼條件?”
……
(感謝老爺︰喜歡高音四胡的黎 ,打賞的︰刀片X7,小作者給老爺請安!老爺萬福!)
(PS︰刀片……,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