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不到,廣州府的物價翻了五倍!
尤其是鋪子跟地皮。
地段好點的鋪面以前最多兩千兩銀子,現在七千起步,上不封頂!
城里城外以前沒人搭理的空地荒地,現在成了香餑饃,一畝能賣上幾百兩到幾千兩不等!
不僅如此,米面油布等生活物資也大量漲價。
商人屯著不賣,還在不停的收購。
米面油布一漲價,其他行業也跟著漲,就連上游糧種、桑麻絲線也都在漲。
百姓以前一人一天吃飯,三五文就能吃飽,現在沒十文,別說一日三餐,一天能吃上兩頓稀的,都算運氣好。
唯一讓百姓沒鬧事的是,城里做工的機會多了。
大街小巷全都張貼著招工的告示。
其中以木材廠、石材廠、建築隊,招得最厲害。
改建鋪子,修建新房,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木頭跟石頭。
當然還要大量的力工。
這工錢,相較于以前,提高了一倍。
以往一個小工一天能拿五文錢,現在一個小工能拿八文、十文錢,以前一個師傅,一天能拿十文,現在一天最少十五文,高點的有二十文。
吃到第一波招工福利的,除了城里的居民以外,城外附近村子的百姓也吃到了。
有的村子有勞動力都跑城里找事做,有的村子,全村在族長的帶領下,全部跑城里打工,家里的土地,承包給同村的地主,雖然每月租金很少,但城里做工的工錢多啊。
城里拿工錢,家里土地賺租金,一舉兩得!
只不過,這幾天可把廣州府的知府老爺給嚇壞了。
短短幾天,物價漲了好幾倍。
若是被陛下知道這事,別說什麼官職,就連項上人頭都保不住。
當即黃知府(姓黃),把城中一些比較威望的商賈、地主叫到一起,勒令他們把自己的店鋪,商品恢復到原價。
哪知這些人說,這是市場行為,他們個人能力有限,不能強行干預市場。
在黃知府強硬要求下,他們同意把價格調低兩成,至于其他人漲不漲價,他們就管不著了。
地方官員可不像京城當官,那麼爽快。
很多時候要地方豪紳地主商人配合,才能把朝廷的政令給執行下去。
所以很多時候,地方官員要仰仗著當地地主豪紳,過日子。
如果只是幾個什麼地主豪紳,當官的還能找各種借口把人拿捏。
但當所有的地主豪紳聯合鬧起來,哪怕朝廷知道了,也只認為是當官的能力不行,不能管理好一方百姓,只會把官員調離或者撤職,根本就不會處理百姓。
黃知府想要保證自己的烏紗帽,又不想城里鬧亂子,只得遣人到處去求人,讓隔壁州縣借糧、借油、借布匹,來穩住廣州府百姓日常所需。
好在,這種煎熬的日子沒讓他過多久。
元宵剛過,廣州府就涌來一大批商人。
這些商人財大氣粗,出手闊綽,只要看中的店鋪,主人家報價,他們只要覺得合適,根本就不帶還價,立馬掏錢購買。
最重要的是,成船成船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到碼頭,第二日,城里就售賣了起來。
價格卻只有城里糧食售價的一半。
這效率看得黃知府,嘖嘖稱奇!
百姓可對什麼店鋪沒有忠誠度。
同樣是米面,人家賣十文,你要賣二十文,不去買十文了,跑你店里買二十文的?
腦袋秀逗了?
外地商人來廣州府沒有兩天,城里的糧商們就坐不住了。
他們賣的糧食漲價,收購的價格也漲了的。
現在別人的售價只有他們的一半,他們如果還是維持高價,一天一粒米都賣不出去。
況且,港口的船還源源不斷的往城里運送糧食。
要知道,他們這幾天瘋狂屯糧,壓了許多錢進去。
現在不跟著降價銷售,未來恐怕會虧得更多。
于是,城里的糧食價格,在短短的三日之間,又降回原價,甚至比以前的價格還低上一成。
糧食降價,其他行業的商品也只能跟著降價。
賺的錢少了,本地商人們還想把工人的工錢給降下去。
畢竟當初大家在商品價格漲得最瘋的時候,招人的。
當時大家看好未來,所以多花一點人工成本,也不是不能接受。
現在利潤沒了,再給高工錢,他們這些商人賺什麼?
只是,他們想降工錢,工人不答應,外來的商人也不答應。
這些天殺的外來商賈,仿佛根本不在乎什麼成本一樣。
商品賣得便宜就算了,給工人的工錢,也高得離奇。
他們本地商人給工人十文錢一天,同樣的工種,外地商人給十五文一天,還包吃中午一頓飯。
百姓出門本來就是求財,誰給的工錢高,自然是幫誰干活。
作坊的工人原本做得好好的,但現在天天都有人不來,有的連七八天的工錢都不要了,招呼不打一聲就跑隔壁還在新建的作坊幫忙去了。
本地商人見這種情況,頓時慌了神。
按照這樣下去,別說他們抱團把外地商人趕走,未來會被外地商人吃得渣都不剩!
商業上,他們競爭不過對方,實力又沒有外地商人強,他們只得把主意打到知府大人身上。
讓黃知府出面干預,壓壓外地商人囂張的氣焰。
只不過,黃知府根本就不鳥他們。
十余天前,他貼著個老臉到處求人,到處給商人們說好話。
結果呢,這些該死的商人陽奉陰違,根本就不願意配合自己。
現在還有臉來要求自己做這做那?
這不是倒反天罡嘛!
自己可是朝廷官員,你們一些小小的地主鄉紳商人,給你臉了,敢這樣跟本官說話?
黃知府,讓人把本地人全攔在衙門外,根本就不見他們。
反倒是外地商人,黃知府對他們可是有禮有節。
這些人可是自己未來升遷的基礎,跟他們搞好關系,這政績不就嘩嘩的來了嗎?
就拿這幾日來說,官府手中的土地全被售賣一空。
不僅如此,買賣土地,買賣商鋪該交的稅,一文都沒拖欠。
對待百姓,這些商人也舍得,工錢給得高,待遇也好,還給工人發什麼工作服。
讀了幾十年的聖賢書,黃知府這才發現。
原來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國之蛀蟲,吸食王朝、百姓血肉。
提高商人的地位,也並非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