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白背了一口黑鍋,長孫無忌一肚子火氣,當即命人秘密招了紇干承基。
“你跟雍王說的那些話,誰教你的?”
紇干承基不敢隱瞞︰“小人不明白國舅的意思,還請國舅明言。”
長孫無忌道︰“算學旁門左道,無用之物,上不得台面。這些話,你不曾對雍王說過?”
浸淫朝局多年,長孫無忌不相信這是個意外,從太子坐騎受驚開始,一直到紇干承基挑撥李象和李覺的兄弟之情,他什麼都沒干,一個鍋接著一個鍋背。
“說過是說話,這話國舅如何知道的?再說了,小人說的本就是事實,大丈夫皆學王佐之道,甚少有人在算學上下功夫,本朝算學最厲害的李淳風,也就只能在太史局。”
算學不及王佐之道是事實,可學習算學的人是皇帝的孫兒,那麼算學上不得台面這種話,就只能是皇帝自己說說,做臣子的只能在心里想想。
長孫無忌又問︰“討好雍王也不是這麼討好的,這法子誰教你的?”
紇干承基道︰“沒人教,就是偶然听到雍王提及算學,說他也想學算學,小人這才插了幾句嘴。”
“這種話,要是叫陛下听見了,是要掉腦袋的,就不是我來找你了。你再想一想,真的無人引導你這麼說?”
紇干承基道︰“的確沒有人引導。”
長孫無忌眼底是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這麼一說,紇干承基這個是個意外?不過,是不是意外不重要,重要的是紇干承基必須死。
“今日雍王偶然同我講起此事,我已經囑咐雍王不要將此事說出去,你也不要再說了。挑撥天家骨肉,讓陛下和太子知道了,你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
經長孫無忌這麼一提醒,紇干承基猛地反應過來自己在說些什麼,慌忙點頭稱是。
“你是我推薦進去的人,事以密成,很多事情連枕邊人都不能說,女人家嘴碎,若是泄露出去,連我也保不住你。下次要做什麼,提前同我商議,明白嗎?”
紇干承基點頭如搗蒜,欣喜自己被國舅看重,恭敬的退了出去,只覺得自己這一遭因禍得福,當真應了那句富貴險中求的話。
長孫無忌望著出門的紇干承基,眼底泛起絲絲殺意,若非是想查清楚紇干承基為何要說那些話,他根本不會見紇干承基。
宮中造冊的侍衛,見了他一面莫名其妙的死了,或者被滅門了,他又要被推到風口去了,眼下長孫家烈火烹油,當然不會翻出什麼浪來,以後長孫家勢弱,被政敵翻出來可不是什麼好事。
此事不會這麼輕輕揭過,他會慢慢兒去查,讓他查出來是誰在背後陰他,他絕不會放過那人。
李承乾人在考場上,妻子在東宮發作了,孕中控制了娃的大小,加上甦氏每日堅持鍛煉,等到李承乾結束監考回去的時候,孩子早就出生了。
剛出生的弟弟皺巴巴的,李覺很是嫌棄,他不解的問父親︰“我長的這麼好看,為什麼弟弟這麼丑?”
李承乾笑道︰“小孩子都這樣,你小時候也一樣,長開了就好看了。”
李覺嘆了口氣,趴在小床邊開啟了碎碎念模式,李承乾總結了大致內容︰弟弟啊!你千萬要好好長,長的漂亮一點,再漂亮一點兒。
李承乾搖頭嘆氣,實在是沒眼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可以,貪可不行。
皇孫誕育,李世民覺得直接封王也無礙,可李覺兩歲了才封王,李翊一出生就封王,不就重復了承乾跟李泰的操作,想到李泰,李世民心疼又是無奈,便打消了這個念頭,照著李覺出生時的賞賜,減一等送到東宮。
更深露重,甦氏已經睡熟,內院側妃住處還亮著,李承乾想到有孕的另一位側妃。從現代人的思想出發,這位側妃是可憐的。可放在當下的環境,他卻是不能多情的。
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相對來說,朱棣和朱高熾的父子關系,算是非常值得後世帝王借鑒的。皇帝不是一個好父親,但絕對是個好皇帝,自己能解決的麻煩,堅決不會留給後人,正因如此,才會一把年紀折騰了去高句麗。
皇帝怕自己一旦倒下,內有強臣,外有強敵,李治應付不下來否則,李治坐不穩皇位是小事,亂了大唐的江山是大事,畢竟隋亡的教訓擺在那里,高句麗就是一個巨大的麻煩。哪怕大唐不能長久統治,打殘了也好過讓對方在大唐東北猥瑣發育,隨時準備肘擊大唐的好。
所以,皇帝在有生之年,一定會傾全力解決掉高句麗,等到他登基,最多費心思防一下吐蕃。估計也沒什麼仗可打的,他也不可能出去打仗,別說他沒有軍事才干,就是有他的身體素質也不支持。
若李覺年幼他就做幾年皇帝,緊抓吏治,發展民生經濟,為李覺留下一個好的局面。等到李覺能夠獨當一面,或者皇帝駕崩時李覺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他就直接做太上皇。
就這樣想著,不知不覺回到顯德殿,他為晉陽畫了一半的畫像,還靜默的在書案上躺著。殿門突然被人踹開,李承乾一抬頭,果然是皇帝。
應該說,敢踹顯德殿的門,只有皇帝。李覺受他寵愛不假,卻也沒有膽大到踹他顯德殿的們。
李承乾上前見禮,笑著說︰“父親來了,怎麼不讓人通報?臣好出去接駕。”
“不用這麼委婉,你可以直接說,我為什麼不等著宮人通報,直接踹門進來的。”
李承乾笑笑︰“這話說的有些冒昧,臣不敢。”
“你干的冒昧事也不少了,不差這一句話。”
李承乾︰……
“父親這麼著急過來,可是有了大喜事?”
李世民笑道︰“我過來的急,只能說有急事,怎麼算大喜事?”
李承乾輕笑,真該找個鏡子過來,讓皇帝好好照照,那壓不下去的嘴角,藏不住的笑,怎麼看都不像是壞事。
“看您這麼高興,臣想怎麼都不應該是壞事吧?”
“水師八百里急報,首戰告捷,殺敵一千二百三十七人,俘虜三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