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漁業養殖的記載,但僅限于因地制宜,養當地的魚。
跨區域養魚,別說是養殖技術不發達的唐朝,就是放在二十一世紀,那也是不容易的。
長安的風水養不了鱸魚,他當然知道,只是成年人之間博弈,很多時候要的就是這一點含糊其辭。
一碗魚羹,李恪就是同魏征一樣,猜出他的來歷又能如何?
只要他不承認,就沒人能證明他換芯子。
哪怕是皇帝親自下場也不能,若是皇帝可以將另一個他換回來,那是皇帝的本事,他李承乾願賭服輸。
他突如其來的才華,以及那些驚世駭俗的意見的想法,完全可以推說受了仙人指點。
鬼神之說,沒有人可以證明是真的,也沒有人可以證明是假的。
用無法證明真假的秘密,下一盤交淺言深的棋,拉攏李恪為他所用,何樂而不為?
“什麼人,該說什麼話,三郎心中有數,我心中也有數。”
李恪若無投誠之意,又怎會提起張蘊古之死,牽扯出權萬紀,最後怨怪皇帝將沽名賣直的權萬紀安排到自己身邊?
封建時代,皇子怨懟君父,大逆之罪。
同樣,李恪這句話,只要李恪不承認,也沒有人能夠作證李恪說過這句話。
“臣明白了,兄長,你還有其他什麼話對臣說嗎?”
“典膳備了飯,三郎可要留下用飯?”
李恪笑道︰“兄長留飯,自不應辭。”
李承乾點頭,喚了宮人進來,發話傳膳,又陪著李恪閑聊。
用過午膳,送走李恪,李承乾去麗政殿看望太子妃。
額上磕的傷已經好了大半,甦氏仍是心疼的不行,李承乾暗道︰還好一開始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了和甦氏的見面。
李承乾貼在妻子小腹上,甦氏攬著夫婿,語氣輕柔︰“若是有幸,這一次我給郎君添一位女郎,兒女雙全,就圓滿了。”
李承乾笑道︰“甦卿不想再要一個兒子?”
甦氏搖搖頭︰“獨孤皇後生了五個兒子,沒有一個善終的。婆母文德皇後個陛下有三個兒子,郎君吃了不少的苦頭。富貴和權勢迷人眼,這一胎生個女兒,妾身同郎君也算兒女雙全。郎君,妾身不想再生了,不願意覺兒將來吃殿下的苦頭。”
李承乾輕笑,前隋二世而亡,拿前隋的皇帝比本朝的皇帝,讓有心人听見了,又是一場是非,甦氏真不把他當外人。
“孩子生與否,生幾個,我听你的。”
甦氏面帶擔憂,道︰“若是再生一個兒子,可怎麼是好?妾身怕自己將來一碗水端不平,害了自己的孩子。”
李承乾起身在妻子身邊落座,輕聲道︰“一碗水是端不平的,世家大族爭家主的位置,咱們這個出身爭得是……”
話說了一半,李承乾恨不得扇自己個嘴巴子,孕期的女子,容易多思多想,他還說這些有的沒的。
“別擔心,咱們一定會兒女雙全,就是再生個兒子出來,早早的送出去就藩,身邊只留覺兒。”
“那樣會不會太狠心?”
李承乾道︰“長痛不如短痛,一時的狠心保他們一生的平安,值得。”
甦氏點點頭,心下卻仍是不安,她其實很糾結,生一個李覺,怕命運無常,生多了怕將來手足相殘。
越想越覺得難受,或許,她一開始就不應該嫁入天家。可仔細一想,似乎嫁給誰,她說了也不算。
哭了,李承乾一邊套話,一遍哄,尤記得當年,舅母有孕要吃酸辣口水雞,纏著老舅讓買,老舅隨口一句“你事情怎麼這麼多”,舅母哭了大半晚上。
孕中女子敏感,何況皇家兄弟鬩牆,手足相殘是傳統,臨近的現實案例一看,恐慌是正常的。
哄著妻子止住了哭,李承乾開始交代一些瑣事︰“開朝之後,我要處理出征的事情,很多時候肯定照顧不上你。杜荷在詹士府當值,有什麼問題,你隨時傳召他,問話若是吩咐都行。”
提到杜荷,甦氏小嘴翹,冷哼一聲︰“郎君陪杜家二郎的時間,比陪妾身都多,依妾身看,郎君干脆叫杜家二郎搬進東宮過日子得了。”
這話城陽也說過,當初他還心疼了一把杜荷,婚後要怎麼和城陽解釋,如今是風水輪流轉,要他給媳婦兒解釋了。
“娘子這話說的,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杜家二郎對我忠心不二,是可以托付大事之人,我不同他親近,同誰親近?”
甦氏道︰“郎君不知道該怎麼說,都說了這許多,哪一日知道怎麼說還了得?”
李承乾暗道︰以前他怎麼沒發現,甦氏噎人也有一套。
“對旁人不知道該怎麼說,我是一句都說不出,對娘子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總能說出幾句的,娘子,你說這是為什麼?”
甦氏抿嘴輕笑,側身躺下,拉著被子將臉蓋住。
“這話該問郎君,怎麼問起妾身來了?”
李承乾俯身湊了上去,輕聲道︰“枕邊的話,不問枕邊人,問誰?”
甦氏掀了被子,就那樣靜靜的看著夫婿,秋波瀲灩。她才十七歲,少女的嬌憨還未退去,又添了三分婦人的風流婉轉,一雙明眸如水,只在片刻就將人進群其中,不能自拔。
“郎君的枕邊人,可不止妾身一人。”
“我若是不做這個皇帝,有娘子常伴身邊,又有象兒、覺兒承歡膝下,此生足矣。”
甦氏從榻上起身,李承乾順手扶了一把。
“象耳要去錢塘,郎君既然舍不得他,為何不把他留下?去錢塘游玩就罷了,他是去錢塘觀察潮汐和月亮陰晴圓缺的關聯。
妾身未出嫁之前,家中有南方來的婢女,听她說過,漲潮很危險的,一個潮頭打過來,半大的孩子眨眼間就沒了,象兒才多大?他怎麼可以去那麼危險的地方?”
李承乾道︰“娘子放心,象兒是皇孫,李淳風有分寸的。”
甦氏不滿道︰“他若是有分寸,就不該讓象兒跟著去冒險。”
“不提象兒,說說覺兒,這一趟出去回來,覺兒就兩歲了,一眨眼過年,覺兒滿三歲,到時候要啟蒙,覺兒的老師要提前參謀了。”
提到李覺的啟蒙老師,轉移了甦氏的注意力,李承乾這才從一連的追問之下緩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