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您為何這麼看著臣,臣臉上有東西?”
李世民笑道︰“承乾知道這麼多,朕頗為意外。”
李承乾無力吐槽,他好歹輪回了那麼多世,記一些東西有什麼好意外的?
“朕記得承乾當初可是說︰我作天子,當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如今對魏征這樣好,前言不搭後語的。”
注︰關于“我作天子,當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這句話,出自新唐書,舊唐書,唐會要,沒有記載過這句話。這里引用,起推動劇情作用。
李承乾道︰“那臣殺了嗎?您老人家出去玩兒,臣在京中監國,想殺幾個諫臣不容易嗎?”
李世民笑道︰“你這就是叫做禍從口出,狂妄!”
狂妄居士?
李承乾道︰“看人真準,狂妄還算是好的,改日臣要好好學學老李家的變態。比如說,納兄弟媳婦兒,公主愛和尚,這個臣性別限制,真干不了。”
注︰關于李世民娶楊王妃,高陽公主和辯機的案子,也是出自新唐書和資治通鑒,在此之前沒有歷史文獻記載,目測也是宋人意淫。
本文一開始沒注意這些話的出處,是我的失誤,所以涉及到宋人的史書,我都會標注出來,大家就當看個樂子,權當是推動劇情發展。
李世民被氣的險些破防,深吸幾口氣,壓下了翻涌的情緒,又想到李承乾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對這句話的作者來了興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能寫出這樣的人,一定是大才。”
李承乾道︰“北宋文壇領袖,文峰改革的領導者之一,當然是大才。”
“此人德行想必是極好的。”
李承乾道︰“他的評價兩極分化,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他曾經三次誣告一位守衛邊疆,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
軍功起家的李世民,听不得這話,當即道︰“誣告者反坐,北宋皇帝沒殺他?”
“北宋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對于士大夫只貶不殺。唐律誣告反坐,那是唐律,跟宋朝沒關系。”
李世民道︰“那這位將軍還是挺可憐的。”
李承乾點點頭,道︰“的確可憐,文官的誣告打壓,使得他最後被解除兵權,連番貶謫,郁郁而終。”
基于北宋文人在文壇的地位,有了北宋文人抹黑,後來《三俠五義》《楊家將》等小說,直接把狄青摁到奸臣的位置上。如果說,狄青真的干了什麼惡事,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故事,將狄青定位成奸臣也沒啥問題,關鍵是狄青純屬是受害者。
為什麼近些年來不拍《楊家將》和《三俠五義》了,很大程度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大部分網民覺醒了,會自己上網查資料,真拍出來,狄青成了奸臣,不被罵死就不錯了。
“听你這麼一說,朕對這個人一點兒興趣都沒有。”
李承乾道︰“您有興趣也只能望才興嘆,差了好幾百年呢!”
“你剛才笑什麼?”
李承乾道︰“想起一件趣事,老一輩人愛听評書小說。我記得《三俠五義》將那位保家衛國缺受盡委屈的將軍定位成了奸臣,我三叔公他們一邊看電視,一遍罵狄青。
我當時還跟我三叔公爭得面紅耳赤,引經據典,論述《三俠五義》歌頌包青天沒有錯,可以喜歡那一群亂七八糟的江湖人士,但不可以侮辱歷史上真正保家衛國的大將軍。”
李世民給李承乾豎了個大拇指,問道︰“後來呢?”
李承乾道︰“後來我爺爺和我爸都下場了,愣是翻出了一堆歷史文獻,證明了那位將軍作為英雄,不該被抹黑,也肯定了我的堅持。”
李世民搖頭輕笑,高家的人對李承乾,真不是一般的寵,都可以達到溺愛的程度了。
“怪不得你那麼戀著高家,不敬尊長,朕是不能像高先生那樣護短的。”
李承乾道︰“我也沒指望您護短,您不拉偏架,不找一堆雞蛋里挑骨頭的人,給他們錢讓他們來夸大其詞的罵我,我都燒高香了。”
“你……”
李世民被氣的啞然,要不是馬車上不方便,他非踹李承乾一腳不可。
“再說了,在我們家,那不叫不敬長輩,那是一種學術交流,同現在的清談會差不多,您說話真難听。”
李世民更氣了,但硬生生壓下了要動手的沖動,東宮戒嚴才解除,一巴掌下去,李承乾又要“養病”了。
他才處置了李泰,太子就被迫養病,大臣們肯定會有議論,言官上疏煩他不怕,損了太子的顏面不好。
“宋人為何對有功的武將這麼苛刻?”
李承乾思索片刻,道︰“原因有很多種,從皇帝層面出發,宋人的開國皇帝就是武將黃袍加身,還有咱們大唐藩鎮割據留下的教訓,讓宋朝皇帝忌憚武將。
從社會層面看,就是大唐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武將的底線實在是太低了,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太大,不願意武將坐大掌權,是當時一種普遍的社會觀念。
再有一點就是宋朝的黨爭,文武之間相互對立,那位將軍卓越的戰功,他在朝廷上獲得的資源,威脅到了文官的利益,利益沖突導致文官瘋狂撕咬。”
李世民道︰“文治和武事不沖突吧?你不要告訴朕,宋朝的文官,他就真的只會寫文章?搞文治?”
李承乾思索片刻,但︰“也不全是這樣,有文武雙全的,但是少之又少。”
李世民道︰“這就是典型的諱疾忌醫,武將底線低,文官得勢也不一定比武官的底線高多少。”
這個觀點李承乾贊成,大部分宋朝文人對外軟弱,戰爭打贏了還要簽不平等條約,賠款認爹,就這,還能恬不知恥去泰山搞封禪,以一己之力攪黃了泰山從秦始皇開始的封禪業務。
外戰不行的宋朝文人,內斗卻是一把好手,搞黨爭厲害到大手一揮,直接送變法收回來的土地給敵國。所以,文天祥和陸秀夫等人錚錚鐵骨,才讓人覺得格外悲壯。
“陛下聖明,官員底線的高低與否,是人性使然,跟官員的性質沒什麼太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