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內。
戶部尚書甦琦捏著國庫收支明細的手微微發顫,看著對面端坐在龍椅上的弘歷,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皇上,如今土地局收購土地開支如流水,國庫實在難以支撐......"
弘歷抬手示意甦琦噤聲,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愛卿,不必擔憂,朕早有謀劃。"
短短一句話,讓甦琦懸著的心稍安,下意識想到,內務府靠著皇家一號公司的生意,每日進項頗豐,再加上近期賣地所得,其存銀規模幾乎近億,或許皇上是打算動用這筆資金。
只見弘歷緩步走下龍階,修長的手指輕輕撫過案上那本《上海證券交易所試行條例》。
翻開的書頁間,密密麻麻布滿了朱紅色的批注與修改意見,每一筆都彰顯著弘歷的深思熟慮。
"甦愛卿,收購土地耗資巨大,僅憑國庫難以完成,況且過度依賴國庫,也會限制國家其他方面的支出,影響民生。"弘歷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破局之法就在這個交易所里。"說完,弘歷故意停下話語,饒有興致地看著甦琦的反應。
甦琦垂眸思索良久,往事在腦海中一一閃過。
去年底,為了籌備上海證券所交易所,常常日夜苦讀西洋財務書籍的時光,與荷蘭傳教士激烈辯論的場景,還有和留洋學子探討交流的畫面,在腦海中一一閃過。
憑借著對荷蘭證券交易所運營方式的了解,甦琦試探著開口︰"皇上意思是通過交易所在民間募資?"
"不錯!看來愛卿確實下了不少功夫。"弘歷贊賞地撫掌大笑。
"待交易所落成,只需將土地局收購的土地打包上市,憑借每年租金分紅,這其中的收益可想而知。
略微宣傳,民間富商、勛貴的存銀便會源源不斷進入,用他們的錢買他們的地,如此,一切迎刃而解。"
這番話如醍醐灌頂,甦琦驚嘆于弘歷的遠見卓識,情不自禁說道。
"這簡直是絕妙之計!既解決了土地收購的資金難題,又能讓這些持有大量土地的權貴通過交易所買入大量股票,間接獲取土地收益,大大減輕了他們的反抗心理。”
弘歷微微點頭︰"正是如此。待土地局拿著募集的資金再繼續購買土地,利用土地租金繼續收購,如此循環,相信要不了幾年,全天下囤積的土地便盡入土地局管理。
屆時,隨著無田或少田的農戶賺到銀兩,從土地局購買官田,聚集在富商、勛貴手里的土地便自然而然流轉到農戶手里。"
甦琦震驚不已,沒想到弘歷的目光如此長遠,而且此計切實可行。
只要按照這個思路推進,未來不僅能贏得百姓民心,還能盤活沉澱在勛貴富商手中的巨額資金,更能贏得勛貴對土地改革的支持。
甦琦連忙追問︰"皇上,土地打包上市該發多少股,如何定價?"
弘歷神色沉穩,有條不紊地解釋︰"股票交易風險較大,暫時不適合民間百姓交易。
十畝土地定為一股,購買土地成本約100銀元,那便定價100銀元一股。
每年租金一半用于分紅股票,一半用于繼續購買土地,股票數量固定,後期不得增發。"
甦琦豁然抬頭,眼中精芒大盛︰"這般精妙設計保證了股票價值只增不減,必將吸引無數富商、勛貴購買,又讓民間資本心甘情願為土地改革助力!”
甦琦喉頭微微發緊,撲通跪地,額頭幾乎觸到冰涼的地磚︰"皇上神機妙算,臣窮盡畢生所學,亦難及聖謀之萬一!"
燭火在鎏金龍紋上明明滅滅,弘歷抬手虛扶︰"起來吧。"
弘歷望著窗欞外搖曳的竹影,神色漸轉凝重,"紙上談兵易,躬身踐行難。
證券所開市、股票定價、輿情引導......每一步都暗藏玄機,切不可掉以輕心。"
甦琦起身時,官服後背已洇出汗漬。
"臣定將細則反復推演,確保萬無一失!"
弘歷摩挲著翡翠扳指,輕聲道。
"待股票發行,內務府以皇家一號公司名義認購五千萬銀元,既為市場立錨,也讓天下人知曉朕推行土地改革的決心。"
"甦愛卿,這副擔子,你可扛得住?"
甦琦再次重重叩首︰"臣願效犬馬之勞!若有差池,甘受千刀萬剮!"
弘歷目光掃過案頭工程進度折,沉聲道︰"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工程進度如何?朕當初要求多用磚石結構,少用木料,工期耽擱不少吧?"
甦琦垂手躬身︰"啟稟皇上,三千工匠分三班晝夜趕工,主體建築已全部落成,正進行琉璃瓦鋪設與廊柱雕花。照此進度,三月初便能投入使用。"
"不足半月了。"弘歷指尖叩擊龍案,發出規律的聲響,"傳諭土地局,加大江南膏腴之地的收購力度。地基越扎實,開市時募集的資金才能越雄厚。"
"臣遵旨!戶部已抽調二百名精干司員成立專項小組,每日核算資金流向,確保收購順暢。"
弘歷微微思索,說道。弘歷抬眸看向甦琦,指尖輕叩龍案。
"交易所事關國本,管理人選需慎之又慎。甦卿可有合適舉薦?"
"臣舉薦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老師紀昀。"甦琦挺直腰板,"此人留學荷蘭萊頓大學主修商學,著有《荷國證券考》,臣籌備期間多蒙其指點西洋商法細則。"
弘歷微闔眼眸思索片刻︰"是第二批留洋生?朕批閱過他的歸國述職折。"
"皇上聖明。"甦琦恭敬頷首,"自那批學子啟程後,禮部每年遴選四百名聰慧學子公派西洋。
如今已有近七百人學成歸國,或在清華、北大等學府傳授新學,或于各部衙門推行實務。此次證券交易所從章程擬定到籌備落地,諸多關鍵環節都仰仗這些留洋學子的所學所長。"
弘歷抬手輕撫龍椅扶手的纏枝紋,唇角揚起笑意︰“朕听說民間商賈爭相送子弟留洋,倒也省了朝廷勸學的氣力。"
"正是如此。"甦琦眼中閃過敬佩,"民間見朝廷重用留洋人才,又目睹新學帶來的變革,自然踴躍效仿。"
弘歷目光深邃,最終落定︰"那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任理事長就他了。務必讓紀昀即刻著手籌備,不可有絲毫懈怠。"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