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第104章 電報研究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涼拌日月 本章︰第104章 電報研究院

    1742年四月初十清晨,京城驛道煙塵驟起。

    驛兵騎著冒汗的戰馬沖進正陽門,胸前的加急文書被汗水浸得結了鹽花,背後還斜插著一面破破爛爛的安南旗子。

    穿馬褂的老頭扶了扶眼鏡,湊過去看︰“這金羽毛……是八百里加急吧?”胡子都快踫到驛兵腰間的火漆印了。

    旁邊有人搭腔︰“可不是嘛!上回見著這麼急的陣仗,還是世宗爺打青海羅卜藏丹津的時候呢!”

    大伙兒七嘴八舌猜︰“南邊怕是打勝仗了!”

    “可不咋的,安南那小地方,之前還殺咱們的商人,糟踐咱的辮子,早該收拾了!”

    “朝廷這仗打得痛快,就得讓他們知道咱的厲害!”

    紫禁城養心殿。

    傅鼐疾步入殿,趨前跪奏。

    "啟稟皇上,安南前線八百里加急捷報!我軍已攻克升龍府,鄭氏一族盡數歸降,現下大軍正乘勝南下,要不了多久便能控制安南全境。

    此外,安南國王黎顯宗正由精銳押解,半個月後將抵京謝罪!"

    弘歷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撫掌笑道︰"好!傳朕口諭,凡參戰將士,著兵部從優議敘,陣亡者加倍撫恤。另賜皇家御釀千瓶,犒賞三軍!"

    "皇上聖明!如今捷報傳遍京城,百姓奔走相告。

    那些因"剪辮令"而起的流言蜚語,果然消弭了不少。"

    弘歷目光深邃,緩緩展開手中的折扇︰"此次發兵安南,勝敗倒在其次,關鍵是要讓天下人明白變法的必要。

    讓《中華日報》開闢"新軍風采"專版,重點報道剪辮兒郎陣前破敵之勇——須讓百姓見得,辮子剪得,舊俗破得,方能鐵馬冰河,威服四夷。"

    稍作停頓,弘歷起身踱至殿中懸掛的《皇輿全覽圖》前,沉聲道︰"至于安南善後...愛卿可知,此地自秦三十三年便設象郡管理,乃我華夏故土?"

    傅鼐會意,立即接道︰"皇上明鑒!臣請仿秦制,改升龍府為象郡府,設流官治理。

    再擇吉日告祭太廟,以彰我朝恢復疆土之偉業!"

    弘歷龍袖一揮︰"準奏!著禮部擬訂章程,工部即刻重制輿圖!"

    傅鼐退下後,弘歷凝視著《皇輿全覽圖》,手指輕叩案幾︰"安南距離京城將近五千里,八百里加急尚需七日..."

    弘歷轉身望向殿外漸暗的天色,"若遇陰雨,驛道泥濘,怕是十日也未必能到。"

    太監李玉輕手輕腳地添了盞燈,弘歷忽然開口︰"傳新任工部尚書周明遠。"

    不一會兒,周明遠匆匆趕到。

    這位新任工部尚書年約四十,面容清 ,額頭上還帶著趕路時的細汗。

    "愛卿平身。"弘歷虛扶一下,"听聞你對器械頗有研究?"

    周明遠慌忙俯身︰“皇上謬贊,微臣不過粗通匠人技藝……

    弘歷微微一笑,從案幾抽屜中取出一冊裝幀古樸的線裝書,封面上用篆書寫著《雷火玄機》。

    "朕近日偶得此古籍,其中記載甚是有趣。"

    弘歷翻開書頁,指著一段文字道︰""陰陽相激而生雷電,其速瞬息千里,若能馴之,可通萬里之訊"。

    周愛卿,你精于器械,可知"電"為何物?"

    周明遠微怔,目光落在書頁"雷火"二字上︰"回皇上,西洋傳教士曾說"摩擦琥珀能吸芥",或與"電"相關,然……"

    "不必拘于現有之知,朕欲以電傳訊,名曰‘電報’。"弘歷指尖敲了敲"瞬息千里"四字。

    "朕命你即刻組建電報研究院,從清華大學挑選優秀學子,照古籍所載試造"傳訊之器"。"

    弘歷忽而起身,在輿圖前負手踱步︰"待他日成器,京城與象郡府之間,一盞茶工夫便能傳訊——那時候,你便是張衡在世,必將名流千古。"

    周明遠望著皇帝袍角翻卷的金龍紋,忽覺掌心微汗︰"臣謹遵聖訓,縱此生長夜摸索,亦要為後世鋪就電傳之路。"

    弘歷沉聲道︰“去吧,按書中所載細細推演,每一步嘗試、每一分原理都要詳實記錄,整理成冊。

    此乃開天闢地之業,或成一門新學科。”

    弘歷忽而壓低聲音,目光如刀︰“記住,此事絕密。

    研究院進出需持朕親發金令牌,無關人等敢窺得一字,便以謀逆論處。”

    周明遠伏地叩首,額頭幾乎觸到金磚︰“臣必以性命護持機密,縱肝腦涂地,也要讓這‘電報’見得天日。”

    弘歷望著周明遠離去的身影,心中暗忖,歷史上1844年莫爾斯方才架設首條長途電報,而如今大清疆域之廣,政令傳遞之難,已非驛馬所能勝任。

    "若無此物,"弘歷的手指重重按在圖上,"縱打下萬里疆土,終難逃政令不暢、分崩離析之局。"

    弘歷親手撰著的《雷火玄機》中,詳辨導體絕緣體,細述電流電壓之理,更繪有繼電器圖例、手搖發電機圖譜與電磁感應圖示,另按《康熙字典》編就"電報碼"。

    周明遠等人只需依書中所載循序漸進,弘歷相信要不了十年便能將電報試制成功,屆時京城與邊疆瞬息通訊,萬里疆域指掌可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次日,《中華日報》頭版便刊出《舊土回歸——象郡》,整版圖文並茂展現新軍跨馬安南的雄姿。

    木刻版畫中,剪辮將士旌旗如林,正于升龍府城頭換立大清黃龍旗,配文直擊要害︰"秦置象郡,漢設交州,此地自古以來便屬華夏!

    今安南國王黎顯宗及辱華罪臣半月後抵京謝罪,正彰我朝恢復舊土、滌蕩蠻氛之威!"

    報道掀起全民熱議,百姓爭購報紙。

    茶館里,穿馬褂的老學究敲著驚堂木︰“當年秦始皇設象郡管理安南地界,如今皇上讓它重回王化,這叫‘天朝上國,威德遠被’!”

    嶺南商戶們圍聚碼頭,望著押解船隊上飄揚的黃龍旗,紛紛感慨“剪了辮子的新軍果然厲害,安南人見著都打擺子”。

    隨著半月之期臨近,民間街頭巷尾的談資皆圍繞"安南罪臣模樣"展開。

    賣糖葫蘆的老漢斷言︰"那黎顯宗必定生得青面獠牙,不然怎敢辱我大清辮子?"

    說評書的先生則煞有介事地描繪︰"罪臣隊伍里有個安南武將阮光烈,曾將三十七名大清子民以鐵鏈穿掌,吊于諒山府城門示眾,致其受盡折磨而亡,如今被鎖在囚車里,頭發足有三尺長,跟野人似的!"

    這番話惹得听客們義憤填膺,直嚷著"到時候定要碎剮這畜牲"。

    《中華日報》趁熱推出《罪臣百態》專欄,每日連載安南君臣的"悔罪書"實為文人杜撰),某篇"黎顯宗夜夢秦始皇責其竊據象郡"的故事廣為流傳。

    市井間甚至興起"猜罪臣受刑"的賭局,從"廷杖八十"到"斬首示眾"各有押注,連婦人紡織時都在議論︰"若不殺幾個立威,如何顯我天朝法度?"

    距抵京還有三日,工部已在午門外搭建臨時觀禮台,供王公大臣與翰林學士觀禮。台側立起三丈高的"罪己碑",只待黎顯宗等人刻字謝罪。

    此時的京城,從達官顯貴到販夫走卒,皆在倒計時般盼著那一日——既盼著舊土回歸的榮光,更盼著看"蠻邦君臣"如何在天朝上國的威儀下俯首請罪。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方便以後閱讀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第104章 電報研究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第104章 電報研究院並對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