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結束不久,張廷玉、楊名時與太醫院眾人在三千特勤局將領的嚴密護衛下朝著關外進發。
與此同時,依照弘歷特別指令,太醫院邀請清華大學醫學專業學子陳司成參與天花優良痘苗篩選,與工部釀酒工坊、清華大學化學專業學子徐壽一同參與消毒物質提取。
陳司成和多名太醫院醫師一頭扎進民間,開啟艱難的探尋之旅。
一個月來,他們翻山越嶺、走村串巷,從京城周邊到偏遠鄉鎮,一路風餐露宿,詢問了無數百姓,檢查了眾多疑似病源,卻始終一無所獲,身心俱疲。
就在眾人幾乎要灰心喪氣之時,在一個偏遠山村,一位老者的話讓事情有了轉機。
老者回憶,多年前村里鬧天花,有個常和牛羊打交道的年輕人卻平安無事,大家後來才知道那年輕人此前感染過牛痘。
陳司成听聞,激動得幾乎跳起來,這不正是他們苦苦尋覓的線索嗎?
順著這條線索,陳司成和太醫們立刻前往附近的牛羊牧場。
一到牧場,刺鼻的氣味便撲面而來,眼前是一片混亂的景象。
陳司成顧不上一路的疲憊與不適,迅速投入工作,穿梭在牛群羊群之間,仔細觀察每一只牛羊的狀態。
有的牛羊精神萎靡,身上出現了可疑的痘疹,陳司成便趕緊上前,小心翼翼地采集痘疹樣本,放入特制的匣子里。
為了尋找最優質的牛痘樣本,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在牧場的角落里,有一頭老牛臥在地上,身上的痘疹看起來格外不同。
陳司成蹲下身子,不顧老牛身上散發的異味,近距離查看痘疹的形態、顏色和分布情況。
可就在這時,老牛突然變得暴躁起來,揚起蹄子亂踢,差點傷到陳司成。
一旁的醫師趕緊拉著他往後退,陳司成卻只是稍作調整,又繼續專注地觀察,最終成功采集到了這頭老牛身上的痘疹樣本。
回到太醫院,陳司成把采集到的數百種牛痘樣本帶回專門的研究室進行分類對比。
陳司成小心翼翼地將樣本一一取出,放置在特制的瓷盤內,借助自然光與燭光,細細觀察。
有的牛痘樣本痂皮厚實、色澤暗沉,有的則痂皮薄而泛紅。
陳司成將特征相似的樣本歸為一類,詳細記錄下產地、牛羊品種、痘痂外觀等信息。
一些樣本因長途運輸或保存時溫濕度的細微變化,出現了霉變、干裂的狀況,失去了研究價值。
陳司成心急如焚,整日守在研究室,餓了就啃幾口干糧,困了就靠在椅背上打個盹。
翻閱大量古代醫籍,從先輩們處理藥材、辨別藥性的經驗里尋找靈感,結合西方醫學的研究思路,反復調整對比方案。
歷經半個多月日夜不休的鑽研,陳司成終于從眾多樣本中篩選出活性最強、穩定性最佳的牛痘樣本。
那一刻,陳司成緊繃的神經瞬間松弛,長舒一口氣,眼眶里閃爍著激動與欣慰的淚花。
牛痘樣本成功篩選的消息迅速傳到弘歷耳中,弘歷當即下旨,命刑部挑選重刑犯作為受試對象,以天花感染者為對照,嚴謹細致地測試牛痘苗效果。
陳司成領命後雷厲風行,迅速從大牢里篩選出數百名的重刑犯,分別為他們接種牛痘。
旋即,又安排這些重刑犯與天花感染者密切接觸,並對整個過程進行全程監控。
接種後,重刑犯們的身體出現了各種狀況,發熱、起紅疹,狀況頻出。
陳司成日夜駐守在旁,不敢有絲毫懈怠,詳盡記錄下每一個癥狀的變化,精心熬制湯藥為受試人員緩解不適,在接觸天花感染者的關鍵環節,陳司成更是親自把控,確保每一個流程都嚴謹規範,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細節。
漫長的觀察期終于結束,實驗結果震撼人心,接種牛痘的重刑犯,絕大多數接觸天花感染者後安然無恙,而未接種的對照組卻無一幸免、全部染病。
實驗大獲全勝!那一刻,壓抑許久的歡呼聲在太醫院內回蕩,陳司成與太醫們激動地相擁而泣,多日來的艱辛與疲憊,都化作了此刻的狂喜與欣慰。
弘歷听聞這一喜訊,神色平靜,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欣然提筆,將此痘苗命名為“中華天花疫苗” ,贊譽其為中華抗疫的希望之光。
而在同一時間,太醫院、工部與清華大學的學子們也全身心地投入消毒藥劑的研發工作。
其中,曾留學英吉利化學專業的學子徐壽,憑借對顯微鏡的精通和扎實的微生物學知識,很快成為了團隊的中流砥柱。
在徐壽的帶領下,團隊經過不懈努力,成功從酒中提取出了關鍵物質。
然而,初始提取液雜質繁多,效果極差,面對這一難題,徐壽沒有絲毫退縮,帶領團隊開啟了漫長的提純工作。
徐壽等人采用改良後的蒸餾設備,一輪又一輪地進行反復蒸餾。
在每一次蒸餾過程中,都需要精確地調整溫度、流速、冷凝時間等參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每一次蒸餾結束後,徐壽都要對提取液進行成分檢測和顯微鏡觀察,以判斷雜質的去除情況和成分的變化。
這個過程中,設備故障頻發,實驗結果也時常不盡人意,但徐壽從未放棄,憑借著頑強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咬牙堅持了下來,經過幾十次的重復蒸餾操作,提取液終于變得相對純淨,曙光開始在黑暗中顯現。
在後續的測試環節,徐壽從極低的添加比例開始嘗試,利用顯微鏡仔細觀察微生物在接觸不同比例藥劑後的反應。
每一次實驗,都記錄下微生物的形態變化、活性降低程度等詳細數據。
隨著比例的逐漸提高,消毒效果雖有所改善,但始終達不到預期,經過上百次的配比調整和實驗驗證,徐壽終于發現當提取物質佔比達到七成左右時,消毒效果最佳。
喜訊很快傳到了弘歷耳中,對參與研發的眾人予以豐厚的嘉獎,親自為新物質命名,將從酒中提取的物質命名為“乙醇”,把調制好的消毒水稱為“酒精”。
隨著天花疫苗和酒精研制成功,陳司成、徐壽等清華學子們紛紛贏得太醫院醫師認可。
這些老醫師秉持傳統觀念,此前對西洋學問和清華學子充滿輕視。
然而,陳司成篩選牛痘時,用精細分類和反復比對的新方法,打破傳統憑經驗選取的局限,讓選種精準度大幅提升,老醫師們雖覺得陌生,卻也暗自驚嘆。
徐壽使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時,當那些微小生命清晰呈現,醫師們湊近細看,滿臉都是震撼與不可思議,心中的固有認知被徹底顛覆。
一位老醫師摘下老花鏡,指尖輕觸顯微鏡目鏡,仍帶著余溫,驚嘆一聲︰"《黃帝內經》早有"癘氣"之說,卻沒想過能這般真切瞧見。這些在玻片上蠕動的微小生靈,比書中記載更鮮活。"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