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歷看到這些證據後,即刻下旨讓反貪局副局長田文鏡帶隊前往廣州,嚴懲違法者,絕不姑息。
田文鏡抵達廣州後,迅速與廣州反貪局分局、國安局分局會合。
國安局憑借此前收集的情報與技術支持,為調查提供了關鍵線索。
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廣州十三行展開全面且深入的調查。
調查中,他們遭遇諸多阻礙,部分商行買通地方勢力從中作梗,銷毀關鍵賬本,威脅證人。
但調查組毫不退縮,國安局安排人手嚴密監控相關嫌犯動向,防止他們潛逃。
反貪局對那些試圖隱瞞真相的人恩威並施,瓦解他們的心理防線。
經過連續多日的艱苦偵查,終于查明十三行中有七家商行牽涉其中。
這七家商行平日里利用壟斷優勢,肆意抬高物價,擠壓同行生存空間。
在與外商交易時,還私自篡改交易條款,謀取暴利。
同時,他們向各級官員大肆行賄,從地方小吏到朝中要員,編織起一張龐大的貪腐關系網。
證據確鑿後,田文鏡雷厲風行,馬上組織人手對這七家商行進行抄家。
行動當日,廣州城萬人空巷,百姓紛紛涌到街頭圍觀。
只見官兵們將一箱箱金銀珠寶、珍貴古玩抬出商行,堆積在空地上,場面極為震撼。
抄家結束後,經過仔細清點,竟從這七行查獲黃金100萬兩,白銀1800萬兩,此外還有難以計數的奇珍異寶、田契房契。
涉及此次貪腐的官員紛紛被革職查辦,有的被抄家流放,有的甚至被處以極刑。
經過這次嚴厲打擊,廣州十三行利益集團的囂張氣焰被徹底打壓下去。
其他試圖通過不正當手段阻礙新政的勢力也紛紛收斂,不敢再輕舉妄動。
隨著新政推行,海關總署在廣州府分部成立,制定進出口監管流程。
進出口貨物須提前如實申報種類、數量、價值等信息,海關審核後實地查驗,依規定征收關稅,違禁品扣押處理。
同時建立科學貨物分類和估價體系,人員管理上定期考核,獎懲分明,還構建監督機制,內外監督並行。
廣州、福州等地海關運行後,外商在大清的貿易環境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為直觀的體現便是外商通關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大大減少。
以往,外商在海關通關手續繁瑣,費用高昂,各種名目的稅費和額外的打點支出讓他們苦不堪言。
而如今,在嚴格規範的海關監管體系下,通關流程變得清晰、高效,每一項費用都有明確的標準,杜絕了官員的私自索賄行為。
曾經,海關官員通過廣州十三行管理外商,形成了一套復雜且充滿利益糾葛的管理模式。
廣州十三行在其中充當著中間人的角色,不僅對外商的貿易活動進行把控,還協助海關官員對外商征收各種稅費。
然而,這種模式滋生了大量的腐敗現象,除了正常關稅,外商還需向十三行和海關官員支付高額的“手續費”“管理費”等,極大地增加了貿易成本。
如今,隨著廣州十三行的整頓和新海關體系的建立,這一局面徹底改變。
曾經依托十三行產生的各種不合理雜稅全部取消,外商只需按照海關總署規定的關稅標準繳納稅費。
這使得他們的貿易成本大幅下降,利潤空間得以顯著提升。
例如,一位來自英國的商人原本運輸一船瓷器回國,僅在通關環節就要花費數百兩白銀的額外費用,如今這些不合理費用被取締,他只需要按照規定繳納少量的出口關稅即可。
當然,最令外商興奮的是來華環境極大改善,曾經他們的家眷被禁止上岸,被迫長期漂泊海上,分隔兩地,即便有幸上岸,也只能局促于狹小的商館區,活動範圍極小,生活極為不便。
如今,隨著新政的推行,他們不僅能與家眷一同上岸,還能在全城自由活動,盡情感受大清的風土人情。
而且外商們還發現,如今在城內采購物資,不僅價格變得更加廉價,可供選擇的商品種類也豐富得超乎想象。
在廣州城的集市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商品琳瑯滿目。他們可以輕松買到來自江南的上等絲綢,觸感柔軟、色澤絢麗,無論是制作華服還是裝飾家居都極為合適。
還有安徽的優質茶葉,不同品種散發著獨特的香氣,紅茶醇厚、綠茶清新,滿足了外商們對茶飲的多樣需求。
一位來自法國的商人路易,帶著家眷在廣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感慨道︰“以前只能待在商館區,對這座城市充滿好奇卻無法深入了解。
現在可不一樣了,我和家人可以隨意在城里漫步,去市場挑選各種心儀的物品。
前幾天,我為妻子買到了精美的刺繡手帕,孩子們也找到了許多有趣的小玩意兒。
而且這里的物價,比我們預想中要實惠得多,同樣的錢能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變化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外商們在城中自由活動時,與當地百姓的接觸日益頻繁。
他們將西方的文化、知識分享給百姓,比如簡單的機械原理、新奇的天文知識等,開闊了百姓的眼界。
而百姓們也熱情地向外商介紹大清的傳統文化,像傳統節日的習俗、中醫養生之道等。
在福州,一位英國商人迷上了中國的書法和繪畫,在當地結識了不少文人雅士,時常與他們交流藝術心得,還將自己的一些西方繪畫技巧傳授給當地畫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交流氛圍。
隨著外商活動範圍的擴大,各地的商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原本一些生意冷清的店鋪,因為外商的光顧變得熱鬧起來。
在寧波,一家經營傳統手工藝品的店鋪,以前鮮有人問津,自從外商可以自由活動後,店里的剪紙、木雕等手工藝品深受他們喜愛,銷量大增。
商家們也開始主動了解外商的需求,調整經營策略,推出更多符合外商口味的商品和服務。
隨著外商在華活動日益頻繁,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個別外商觸犯大清律法的情況。
對此,弘歷態度堅決,明確指示不論外商國籍、身份,只要觸犯大清律法,一律按律判刑,絕不姑息。
在福州,一位葡萄牙商人在當地酗酒滋事,打傷了一名普通百姓。
案件發生後,當地警察局迅速介入調查,收集證據。
盡管該商人試圖利用自己的外商身份逃避責任,甚至搬出本國領事施壓,但警察毫不畏懼,嚴格按照大清律法審理此案。
經過詳細的審訊和證據核實,最終判定該商人故意傷害罪成立,依法判處其杖責三十,並賠償受害者的醫藥費和損失。
這一判決在當地引起了轟動,百姓們看到官府對外商犯罪一視同仁,紛紛拍手稱快。
消息傳出後,在華外商群體也受到了極大的震懾。
以往,一些外商心存僥幸,認為自己有特殊身份,即便犯錯也能輕易逃脫懲罰。
但這次事件讓他們明白,在大清的土地上,必須遵守大清的法律。
一位英國商人听聞此事後,告誡同行︰“我們來大清是為了貿易和交流,這里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機會,但我們絕不能因此就放縱自己。
大清的律法公正嚴明,我們必須尊重並遵守,否則必將自食惡果。”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在廣州,一名法國商人因參與走私違禁物品被海關查獲。
海關將其移交檢察局後,檢察官依據大清律法,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懲處,不僅沒收了全部走私貨物,還判處其監禁一年。
這一判決再次向所有在華外商表明,大清律法的威嚴不容挑戰,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都將受到應有的制裁。
這些按照大清律法對外商犯罪的判決,起到了強有力的震懾作用。
在華外商的行為變得更加規矩,他們在享受大清開放政策帶來的便利和機遇時,也更加自覺地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
同時,這也進一步維護了大清的法律尊嚴和社會秩序,讓中外貿易和交流能夠在更加公平、有序的環境中進行。
隨著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沿海城市的商業氛圍愈發濃厚。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