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文為了給前線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可謂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思。
他不僅四處搜羅錢財,還嚴格控制各項開支,甚至到了節衣縮食的地步。
然而,盡管他如此努力,前線的戰況卻依然沒有太大的起色,這讓他倍感壓力和焦慮。
就在宋錦文感到絕望的時候,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突然傳來——前線打了勝仗!當他在勤政殿里接到這個捷報時,激動得熱淚盈眶,喜不自禁。
站在一旁的劉蕘更是興奮異常,她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直接蹦了起來。
因為這個好消息可是燕雲十六州已經收復了將近一半,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啊!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這場突如其來的勝利其實另有原因。原來,對面鑌堅王朝的將領伊狸擔岩竟然臨陣脫逃了!
近年來,鑌堅王朝的局勢愈發嚴峻,國力日漸衰退。不僅如此,肅慎人還趁機南下,襲擊了伊狸擔岩的駐地。
雖然最終成功擊退了敵人,但伊狸擔岩心里很清楚,大勢已去,繼續堅守下去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在這種腹背受敵的困境下,伊狸擔岩決定拋下一切,想辦法逃命。
畢竟,南邊有安木的北伐大軍步步緊逼,北邊又有肅慎人的不斷侵擾,他若不跑,恐怕性命難保。
至于鑌堅王朝的皇帝伊狸延寧,此時的他早已狼狽不堪,身邊只剩下十幾個隨從,四處東躲西藏,宛如流民一般。
在這樣的情況下,伊狸擔岩根本無人可效忠,自然也不用擔心因為沒有履行守土職責而受到懲罰。
伊狸擔岩的逃跑計劃是在極其隱秘的情況下進行的,除了他本人之外,只有那兩百名親兵和少數親信知曉。他們趁著夜色,悄悄地離開了原本的駐地,一路向西狂奔而去。
在奔跑的途中,一個家將忍不住好奇地問道︰“將軍,我們這是要去哪里呢?”
伊狸擔岩面不改色,語氣從容地回答道︰“從這里一直往西走,在西華國和安木王朝的隴右都護府之間,有一塊三不管的地方。那里是我們的目的地,我們要在那里重新建立起怯甘人的輝煌。”
這個地方便是可敦城,它宛如一顆被遺忘的明珠,靜靜地躺在廣袤的大漠之上。然而,對于伊狸擔岩來說,這里卻是他傳奇人生的起點。
抵達可敦城後,伊狸擔岩展現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和智慧。
他迅速收編了當地的一些地方勢力,並與當地的一些游牧民族結盟。
在他的精心策劃下,他們一路西擴,甚至共同擊敗了當時的西域乃至新月之地和小亞細亞霸主——突厥王,將勢力範圍擴展到了新月之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伊狸擔岩的勢力不斷壯大,最終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西鑌堅帝國。他的名字在這片土地上成為了傳奇,人們對他充滿敬畏和欽佩。
而在他的統治下,由于景教得到了廣泛傳播。他本人更是成為了景教信徒心中的祭祀王,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
當然,這只是伊狸擔岩傳奇故事的一部分。
關于他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這個故事不僅屬于怯甘人,也屬于鑌堅王朝,更屬于伊狸家族,以及那位獨一無二的伊狸擔岩。
有詩句雲︰
朝綱崩壞棄駐地,
西走大漠立王庭。
誰言鑌堅無明主,
祭祀王名叫約翰。
由于伊狸擔岩打敗了景教洋和尚心中的勁敵突厥人,所以那些洋和尚就尊稱他祭祀王,並且給了他一個約翰的聖名。
除此之外他還有長老王、東方唯一沐浴我主光輝的聖君、大守護者、聖騎大帝、這還沒算上西域各國給他的眾可汗之可汗的稱號,和他自己上的尊號菊兒汗。
很多信奉景教的國王甚至覺得,甘做其治下諸侯與屬臣。
畢竟當初這些景教洋和尚的老大教宗調集歐羅巴群雄發起第二次橫豎軍東征,結果被突厥打的哭爹喊娘,由于輸得太慘,以至于很多人聞突厥名而喪膽。
在他們看來,伊狸擔岩打敗的不是突厥軍隊而是不可戰勝的惡魔。
由于這種戰績太過顯赫,他在洋和尚和聖騎士群體里面有很多崇拜者。
所謂,羅馬教宗傳其號,坦丁堡牧首頌其功,聖騎士遙奉其為精神領袖,西土諸王仰其德。
但是諷刺的是,伊狸擔岩不信景教,而是信奉儒家,甚至在曾經伊狸延寧時期的翰林院待過,並且西鑌堅講究信仰自由,只要好好納稅服徭役,別說景教,你就算信克甦魯都沒人管。
只是踫巧當時景教流行罷了。
中原史書記載他西征時是︰
敵者勝之,降者安之。
兵行萬里,歸者數國。
喜歡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請大家收藏︰()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