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伊狸延寧決定御駕親征,他深知此次出征責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于是他深思熟慮後,下達命令讓將領們收攏殘兵,務必牽制住肅慎部的起義軍,絕不能讓他們有可乘之機。
而伊狸延寧自己,則選擇去鎮壓那些規模較小的牧民起義。
他給出的理由是“攘外必先安內”,只有先平定國內的叛亂,才能更好地應對外部的敵人,他好像忘記了也就幾年前肅慎人也是鑌堅的子民。
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說法,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他對自己的軍事才能並不自信,害怕在與肅慎部的正面交鋒中遭遇失敗。
其實,伊狸延寧的武功和兵法都是由他的皇爺爺親自傳授的。
皇爺爺對他的要求異常嚴格,稍有差池便會遭到嚴厲斥責。
在皇爺爺眼中,伊狸延寧表現好的時候是備受寵愛的好聖孫,可一旦犯錯,就會瞬間變成被責罵的龜孫子。
盡管伊狸延寧在皇爺爺的教導下學了不少東西,但從皇太孫時期到他自己登上皇位,他卻從未真正經歷過一場戰爭。
這次出征,他決定先挑軟柿子捏,通過鎮壓小規模的牧民起義來練練手,積累一些實戰經驗。
且看這伊狸延寧,身披金盔金甲,外面一襲大紅色的罩袍,腰間束著寬寬的腰帶,手持重達三十二斤的三尖兩刃刀,胯下一匹赤兔馬,威風凜凜,好不氣派!
他的肩膀上還臥著一只海東青,更顯其英武之氣。
再看他那濃密的胡須,配合上凶悍的樣貌和虯結的肌肉,遠遠望去,還真有幾分猛將的風采呢!
他率領著數萬精銳之師,信心滿滿地去征討那些起義的牧民。
按照常理來說,這應該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勝利,畢竟雙方實力懸殊太大。剛開始的時候,戰局也的確如他所料,那些面黃肌瘦、營養不良的牧民根本無法與他手下的虎狼之師相抗衡。
這場所謂的戰爭,實際上更像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伊狸延寧還美其名曰地稱之為“清鄉”,讓士兵們將這些造反的牧民團團圍住,然後肆意地射殺。
他站在高處,看著那些倒在血泊中的起義軍,竟然還得意地哈哈大笑︰“哈哈,看看吧,這可比打獵有趣多了!”
然而,僅僅過了幾天,他就再也笑不出來了。這些牧民仿佛幽靈一般,神出鬼沒,讓他防不勝防。就在某一天的晚上,他正在帳篷里熟睡,突然,外面傳來了震耳欲聾的喊殺聲。
伊狸延寧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不輕,他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連忙抓起身邊的三尖兩刃刀,飛身躍上戰馬,準備應對敵人的襲擊。
可當他沖出帳篷時,卻發現對方只是夜襲了一下,然後一照面就轉身逃跑了。
伊狸延寧擔心這是敵人的誘敵之計,貿然追擊可能會中埋伏,所以他決定先按兵不動,等到天亮後再去清剿這些牧民。
于是,他帶著士兵們在附近轉了一圈又一圈,累得氣喘吁吁、半死不活,卻連一個敵人的影子都沒看到。
無奈之下,伊狸延寧只好下令讓士兵們原地下馬休息。可就在這時,一隊人馬如同鬼魅一般,從遠處的土坡後面沖殺出來,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要不是伊狸延寧武功高超,且身邊的侍衛舍命廝殺,估計就要交代到這里。
他這才明白過來,這些牧民土生土長,玩捉迷藏躲貓貓能吊打自己。
但是既然來了又怎麼能放棄,于是伊狸延寧被這些牧民拖進了無休止的戰斗中,幾萬鑌堅王朝精銳中的精銳被用來清剿比自己人數還少的牧民起義還被放風箏了。
喜歡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請大家收藏︰()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