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野剿滅賊寇簡直易如反掌,畢竟他早年曾在海州附近的縣里擔任過縣尉,而且口碑極佳,深受百姓愛戴。
當老百姓得知張青天竟然再次降臨,他們都激動得熱淚盈眶,紛紛涌上街頭,夾道歡迎這位恩人。
此時此刻,張野端坐于馬背之上,心中感慨萬千。遙想當年,他初出茅廬,尚未滿三十歲,風華正茂,意氣風發。
然而,時光荏苒,如今二十多年轉瞬即逝,他已年過半百,歲月的滄桑在他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雖然官職的升遷速度不算快,但張野如今也已官至知州。此番抵達此地,他立刻召集了附近的幾個知縣和知州,共同商議剿匪事宜。
由于張野乃是朝廷特派前來剿匪的官員,其他各地的同級官員自然對他的工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與配合。
短短數日之間,張野便成功調集了數千名民團,將他們部署在各個戰略要地,嚴密布防。
然而,他並未急于發動攻擊,而是穩扎穩打,精心策劃著每一步行動。
與此同時,那波藏匿于水泊之中的匪徒們,在稍稍擴充了隊伍之後,野心勃勃地企圖攻城掠地。
經過一番商議,幾個匪首決定直接攻打海州,會一會這位新來的知州。
于是,他們沿途收編了一些流民,還利用搶奪而來的官船,倉促組建了一支簡陋的水師。
這些匪徒趁著夜色的掩護,鬼鬼祟祟地摸黑趕路,不敢發出一絲聲響,生怕被人發現。而到了白天,他們則會找一個隱蔽的地方稍作歇息,養精蓄銳。就這樣,他們晝伏夜出,沒過多久便抵達了海州附近。
為了混淆官府的視听,這些匪徒還故意放出假消息,聲稱自己要攻打膠東地區。
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張野早已在暗中布下天羅地網,不僅安排了大量的斥候和探馬對他們的一舉一動進行嚴密監視,甚至連他們的行軍路線和宿營地點都了如指掌。
當這伙匪徒剛剛踏入海州地界時,張野便如神兵天降一般,率領手下的士兵出城迎敵。匪徒們遠遠地望見張野的軍隊人數眾多、氣勢洶洶,心中不禁有些發怵。
匪首見狀,本想腳底抹油,開溜了事,但他的那些手下們卻不樂意了。
這些天來,他們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這里,如今還未交戰就要逃跑,這讓他們如何能甘心?
無奈之下,匪首只得硬著頭皮與張野展開一場生死較量。然而,雙方的實力差距實在太過懸殊,張野這邊不僅有訓練有素的士兵,還有強大的水師作為後盾。
這些朝廷的水師,在匪徒過來以後,一個迂回包抄直接斷了對方的後路。
只見張野一聲令下,水師立刻施展出火攻戰術,熊熊烈火瞬間將匪徒們的船只包圍,匪徒們頓時陣腳大亂,亂作一團。
與此同時,站在岸邊的張野更是箭無虛發,他手持弓箭,每一箭都精準地射中敵人的要害。短短時間內,就有十余名賊寇被他射殺,其中甚至包括這伙賊寇的二當家。
這些賊寇原本就是一群走投無路的饑民,他們之所以落草為寇,無非是為了混口飯吃。
如今面對張野如此凌厲的攻勢,他們早已嚇得魂飛魄散,哪里還有絲毫的斗志?因此,這場戰斗幾乎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匪徒們很快就全線潰敗,最終全軍覆沒。
當然張野不僅僅會打仗,他還廢除了自己管理地區的苛捐雜稅,徭役也是能少派就少派。
由于立了軍功,作為皇帝的宋錦文知道後,在一年後給他補缺為濟南知府。
當然這件事情,只是一個小插曲,當時而言,還是剿滅江南自稱大吳皇帝的方寒陽才是重中之重。
喜歡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請大家收藏︰()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