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激烈且深入的討論之後,宋錦文終于拍板定下了應對之計︰“打!這吐蕃必須要打,而且要不計一切代價將這個剛剛冒出來的新吐蕃王給徹底消滅掉。”
宋錦文的態度異常堅決且明朗,再加上此次事件著實令人氣憤不已,所以並沒有太多人站出來表示反對。
緊接著,中書令景萊更是親自動筆起草詔書︰“吾皇陛下仁德廣布,特冊封吐蕃之王,然而不曾料到在此地竟有那奸邪諂媚之人膽敢殺害舊主、謀權篡位。
我堂堂安木王朝作為其宗主上邦,對于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絕不能視而不見、坐視不理。故而特發天兵前去征討此等叛逆之徒,還望那偽王速速自行投身軍營俯首認罪……”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意思便是強調咱們安木王朝作為宗主國,絕對不可能對自家小弟所遭遇的這般變故不聞不問。
宋錦文心里暗自思忖著,正所謂練兵千日、用兵一時,自己耗費大量心血與財力精心養育起來的上百萬雄師勁旅,苦苦等待的可不正是這樣一個一展身手的絕佳時機嘛。
說干就干,他當機立斷下令派遣出二十多萬大軍,並且做好了分作兩路同時進軍的戰略部署,一路直取青唐,另一路則劍指鶴晃兩地。
可就在這時,一個棘手的難題卻突然橫在了眾人面前——由于長久以來天下承平日久,一時間竟然難以尋覓到能夠獨當一面、獨自領軍作戰的杰出將領。
畢竟軍中童貫只是個負責監管軍隊的監軍而已,而董志道雖貴為元帥,但要讓他獨自一人統領一軍去完成兵分兩路的艱巨任務,似乎也是有些力不從心啊。
那麼,究竟該由誰來承擔這兵分兩路分頭進擊的重任呢?
宋錦文他深思熟慮後下達命令,責令兵部盡快推選合適的將領人選。
兵部不敢怠慢,迅速行動起來,經過一番篩選和權衡,最終呈上了一份詳盡的名單。
宋錦文仔細審視著這份名單,目光來回游移,心中暗自思量。
最後,他的手指停留在了通直郎萬後和麟州都巡檢年豪的名字上。
這兩人皆是年輕將領,尚未經歷過太多實戰,但此時情況緊急,也只能寄希望于他們能夠有所作為,踫踫運氣了。
畢竟承平已久,想要實戰也沒機會呀!
說起這萬後,那可是自幼便投身軍旅,成長于軍人世家,可以稱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將門之子。
他自小耳濡目染,對軍事戰略有著獨特的見解,且武藝精湛,身手不凡。
而另一邊的年豪,則身世略有不同。
他雖也是安木王朝之人,但因其父親乃安木王朝河東人士,母親卻是番胡酋長之女,故而其容貌特征更多地繼承了母親的基因,看上去比起中原人來反倒更像是胡人。
正因如此,外界常戲稱他為番將。
當萬後與年豪初次相見時,萬後不禁面露驚訝之色,脫口而出︰“兄長不知是何方的胡酋竟能棄暗投明,歸順我朝,實乃我安木之大幸啊!”這話一出,氣氛瞬間變得有些尷尬。
年豪聞言,只得苦笑著搖了搖頭,回應道︰“賢弟此言差矣,我自小便是安木王朝的子民。
若真要論及棄暗投明,恐怕還是得歸功于我的姥爺頗具遠見卓識吧。”
言罷,兩人相視一笑,彼此之間的隔閡似乎稍稍消解了一些。
喜歡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請大家收藏︰()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