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木王朝的朝堂之上,氣氛有些凝重。宋錦文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視著下方的一眾大臣。
他對于凡事都要君主親自處理的做法,向來是不以為然的。
在他的心中,垂衣拱手而治天下,讓君主安逸、臣子勤勞的治國理念才是最為理想的狀態。
他深知,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即便貴為天子,也難以事事親力親為。
然而,宋錦文也有自己的擔憂,那便是大臣們獨攬大權,威脅到王朝的穩定。
于是,他開始精心布局,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分散權力。
首先,他大筆一揮,增加了許多官職,一時間,朝堂之上新面孔不斷涌現。
同時,眾多監督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設立起來。
就拿一項普通的政務來說,原本集中的權力被他巧妙地細分為數份,分發到不同的部門和官員手中。
而且,他還頒布了嚴格的政令,規定所有事務的辦理都必須依照既定的流程,一步一步,不得有絲毫逾越。
讓安木王朝本來就冗余的官府衙門,更加變得臃腫。
安木王朝原本官員數量就已不少,宋錦文為了整頓官場風氣,廢除了通過先輩功績獲得官位的蔭庇制度。
這本是一項旨在選拔賢能的好舉措,可他隨後創造出的輪值官制度,卻帶來了更加意想不到的問題。
所謂輪值官,就是讓兩名官員共同承擔一個職務,每人分別任職半年時間。當其中一人履職時,另一人便可以享受帶薪休假。
這一制度初行時,官員們都覺得新奇,可時間一長,弊端便逐漸顯現。
本來好不容易減下來的冗員,又加了上去,甚至更加嚴重。
同時官員們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工作模式,干半年休半年。
上班期間,衙門里常常是一片散漫之景。許多官員常常遲到早退,到了衙門之後,也無所事事,只是聚在一起喝著茶,閑聊度日。
究其原因,是他們對自身業務並不熟悉。每次任職只有半年時間,剛剛熟悉工作流程,便要輪換休息。
與其自己費力去處理事務,倒不如將工作交給下屬去完成,自己則在一旁監督,落得清閑。
據統計,在宋錦文統治時期,朝廷中的正式官員竟然多達四萬八千三百七十七人!
而這龐大的數字,還尚未包括那些附屬官員、各科辦事人員、看門守衛、差役以及底層小吏等。
要知道一名正式的官員,往往下屬就不少于十幾個小吏,而這只是他專管的下屬,也就是圍著他轉的,終于衙門里面每一個部門都需要各種工作人員。
宋錦文統治時期,除了官員數量驚人,他麾下的軍隊規模同樣堪稱龐大。
想當年,他主政十年之後,統計出來的軍隊人數竟然坐擁整整一百萬雄師!
再看看當時的安木王朝,總人口大約只有九千來萬人。
對于這樣一個古典的農業王朝而言,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其實不算少了。
然而,依靠國家稅收養活的官員和軍隊人數之多,實在是多得令人咋舌。
不過,宋錦文的運氣著實不錯,恰逢天時地利。
佔城稻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推廣與種植,這種高產的稻種讓糧食產量有了顯著提升。
同時,開墾土地的技術也取得了顯著進步。
在他治理國家期間,全國的墾田面積一舉達到驚人的1000萬頃之多,糧食產量節節攀升,平均每畝地產量能高達381斤!
國庫每年的財政收入居然能夠高達萬貫文,這一數字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在文化教育方面,那個時期也是安木王朝各類學校以及書院最為興盛繁榮的時候。
宋錦文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大力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得各地的學府如繁花般綻放。
更值得稱贊的是,宋錦文本人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文字獄,給予了民眾充分表達思想的自由空間。
在他的統治下,思想的火花得以自由踫撞,文化藝術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老百姓們的日子總體上過得還算湊合。
如果暫且撇開都城和達官貴人不談,只聚焦普通老百姓。
在那些相對富裕些的地區,普通百姓每個月都能吃上那麼一頓香噴噴的肉食,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著難得的美味,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而就算是身處較為貧困之地的人們,靠著吃點糠皮、喝幾口野菜熬成的稀湯,起碼也不至于被活活餓死。
雖然生活不算富足,但在那個時代,能有這樣的生活水平,實際上已經算是盛世的景象了。
宋錦文的仁慈愛民更是體現在他設立的一系列福利制度上。
他設立了老幼收養系統,也就是居養院,專門收留那些無家可歸的老人和孤兒,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安身之所,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公費醫療系統安濟坊的設立,也讓普通百姓在生病時有了就醫的地方,不至于因為沒錢看病而延誤病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福利性公墓漏澤園,讓那些貧困人家去世後也能有個安葬之地,不至于曝尸荒野。
當時,宋錦文在朝堂之上感慨道︰“天下承平日久,民既庶矣,而養生送死,尚未能無憾,朕甚憫焉。
今鰥寡孤獨,既有居養之法,以厚養窮民;若疾而無醫,則為之安濟坊;
貧而不葬,則為之置漏澤園。”
對于被人遺棄的嬰孩兒童,他也格外關注,下令道︰“遺棄小兒,雇人乳養,仍听宮觀、寺院養為童行,孤貧小兒可教者,令入小學听讀,其衣 于常平頭子錢內給造。”
他還大力推廣官辦學府,讓教育普濟到了縣城里面。
每個八歲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免費上三年學,而且這種官辦學府的教育對象還包括女孩。
宋錦文認為無論男女都需要讀書明理,女子也應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甚至,他還擬定過在一些地區試行讓女子參加童子試。
當大臣們對此表示疑惑時,宋錦文笑著解釋道︰“讀書人家的女兒大多數都以才女自居,但是真正有才的有多少呢?
我覺得開個童子試讓朝廷認證一下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妥,莫非各位對自己的女兒沒信心?”
大臣們听後,仔細想想,覺得宋錦文所言確實在理,便紛紛同意了這一舉措。
當時有書生稱贊宋錦文︰上性仁德,體恤愛民,雖居高位,而知百姓之苦楚,有古之明君風範。
喜歡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請大家收藏︰()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