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人听聞那位老大娘所講述的悲慘遭遇時,許多人的內心深處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無奈之情。
要知道,這汴梁城乃是京兆之地、首善之區啊!
可即便身處此地,老百姓的日子依舊過得這般艱難困苦。
那麼,如果離開汴梁城,去到那些更為偏遠的地區,那里的情形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實在令人難以想象。
說起這安木王朝,一直以來都在大規模地向都城汴梁輸送各種資源與財富,此舉引發了眾多人的強烈不滿。
有人抱怨道︰“簡直就是傾盡天下之力來滿足這一城之地啊!”
更有人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此過分地強化主干而削弱枝葉,終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當然,在這些人中,也有些心里面受到影響相對較小的。
就像劉蕘,她曾經親眼目睹過邊塞地區百姓的房屋十室九空,以及別鑌堅王朝的酋長們打草谷之後那滿目瘡痍、一片狼藉的村莊。看到這樣的場景,怎能不讓人心生悲涼?
而作為一名穿越而來的女子——陸若水,她對于封建社會的本質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在她看來,所謂的封建王朝盛世,不過只是權貴階層的盛宴而已,與廣大普通老百姓毫無關系可言。
此時此刻,宋錦文這位皇帝的心中同樣充滿了無奈。
身為一國之君,同時又是一位懷揣著理想主義的變法者,他自然由衷地期望著自己的子民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然而,現實卻無情地告訴他,想要真正實現這個目標,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但即便如此,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夠擁有這樣心系百姓、心懷憐憫的想法,已然實屬不易。
宋錦文輕輕嘆息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隨後便領著一群嬌艷動人的妃子們緩緩前行,繼續他們的閑逛之旅。
此時正值汴梁城的金秋時節,道路兩旁盛開著許多絢麗多彩的花朵。
那一簇簇金黃燦爛的菊花宛如大地鋪上的錦繡地毯,散發出陣陣清幽淡雅的香氣;
旁邊還有些雞冠花如同火焰般艷麗奪目,與串串火紅的串紅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秋日畫卷。
漫步于這如畫美景之中的宋錦文,目光不時被路邊那些爭奇斗艷的花兒吸引過去。他凝視著這些或嬌艷、或素雅的花朵,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人生在世,不正如同這花草一般嗎?匆匆過客,如白駒過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轉瞬即逝。
他的視線移向路邊那片潔白如雪的菊花叢,又望向河中凋零枯萎的殘荷,觸景生情之下,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一首詩來︰“荷枯已無碧傘蓋,菊盛自有傲霜枝。秋時好景君須知,最是橙黃橘綠時。”
這首詩並非出自宋錦文之手,而是他那位已故兄長——哲宗皇帝的一位老師,大名鼎鼎的甦大學士所作。
想當年,宋錦文曾將自己頗為器重的高轉派往殿帥府任職辦事,而此人昔日正是這位甦大學士的僕從。
只可惜,宋錦文本人與甦學士並無直接往來。
待到他成年之後,那位才華橫溢的甦學士早已告老還鄉,安享天倫之樂。
更為遺憾的是,當甦學士與世長辭之時,宋錦文方才登基滿一個月而已。
說起來這位甦大學士,雖然滿腹經綸,但是一肚子不合時宜,他認為保守派太頑固,變法派她激進,純清流又不干事。
所以他就覺得,大家不能齊心協力嗎?
結果就是他處處被排擠,經常被罰俸祿,不過大家都知道他人不壞,所以也沒用太為難他。
喜歡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請大家收藏︰()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