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師與董志道一同邁入營寨,只見那位督師氣定神閑地坐定後,輕輕提起筆桿,猶如指揮千軍萬馬一般,開始在潔白如雪的紙張上奮筆疾書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仿佛整個世界都沉浸在了這份寧靜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督師終于停下手中之筆,他抬起頭來,目光如炬,直直地指向那張剛剛寫滿字跡的紙張,開口問道︰“董老弟啊,你來瞧瞧我所擬定的這些個條件,是否足夠苛刻?依我看吶,那西華國的小小酋長定然難以承受如此重負。”
董志道聞言快步上前,定楮一看,隨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他伸出寬厚的手掌,重重地拍了拍督師的肩膀,贊嘆道︰“哎呀呀,老劉啊!你可真是智謀過人吶!待到談判之時,咱們就照此這般談下去,保管叫那西華國乖乖就範!”
那麼,究竟劉督師寫下了怎樣的和談條件呢?
原來,根據他的精心謀劃,若西華國欲求安木王朝退兵,首先得忍痛割讓整整十座繁華城池;其次,還需應允安木王朝在其管轄領土之上設立宣司,並派遣官員全權代理該國諸多重要事務;更為甚者,西華國還同意安木派遣所謂的保營,也就意味著同意安木王朝在其國境之內長期駐軍。
而除開上述這些苛刻要求之外,其余條款倒顯得相對尋常些了。
諸如西華國每年須向安木王朝進獻珍貴貢品、歲歲前來朝拜以示恭順;同時,還要選派王室子弟作為質子送往安木,以確保兩國之間的和平穩定;此外,一旦西華國有新國王登基繼位,也必須接受安木朝廷的正式冊封,並且向西華國過往所犯過錯低頭認罪等等。
但是很可惜,這次謀劃並沒有成功,主要是朝廷派過來的人總想裝個大的。
話說,听說安木王朝這邊主動提出和談,西華國這邊高興壞了。
要知道,原本西華國的國王眼看著自己國家的都城已經被敵軍圍困長達兩年之久,內心早已充滿了恐懼與絕望。
在這樣漫長且艱難的日子里,他幾乎就要下定決心選擇投降這條路了,因為任誰處于這種絕境之下都會感到深深的無力和懼怕。
于是乎,和談的相關事宜便迅速地被提上日程並得到確定。
很快,到了和談的那一天,雙方的大臣們紛紛來到指定的場所,面對面地圍坐在同一張巨大的桌子旁。
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嚴肅而又復雜的表情,現場氣氛顯得異常凝重。
此時,安木王朝一方的劉督師正準備將事先擬定好的談判條件拿出來展示,然而就在這時,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只見朝廷新派遣過來參與此次和談的那位年輕書生模樣的官員突然站起身來,瀟灑地一揮衣袖說道︰“我大安安木王朝乃是堂堂天朝上國,擁有廣袤無垠的疆土和強大無比的國力,怎會與你們這些蕞爾小國斤斤計較呢?這里有我帶來的談判條件,請諸位過目瞧瞧如何。”
話音剛落,這位年輕官員便不緊不慢地從自己寬大的袖子里取出了一張潔白如雪的紙張。
眾人定楮一看,只見紙上用工整清秀的字體密密麻麻地書寫著十幾條詳細的條款。
經過一番仔細閱讀後可以大致總結如下︰首先,要求西華國必須忍痛割舍位于邊境地帶的三座重要城池;其次,還規定西華國每年需向安木王朝進貢五十匹精良的駿馬以及一百把鋒利無比的佩劍作為貢品;最後,安木王朝則會以西華國的歲貢為前提,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賞賜或恩賜。
實際上,這場和談所達成的協議從根本上來說,無非就是每年西華國都不得不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向西邊的安木王朝出售一部分物資罷了。
至于那三座城本來就是安木王朝的,只是有幾年安木沒有注意,西華把他們不經意的鳩佔鵲巢,久佔為業罷了。
還有就是,西華國的國君和安木王朝的皇帝寫信一自稱臣這一類的支根末節。
見到和談條件如此優厚,西華國的官員連忙拍馬屁︰“閣下不愧是安木上邦的人中龍鳳,這些條件我們全部同意,貴國有先生這種君子實在是國之幸事呀!”
看到這個書生提出來的條件,劉督師有心抽這家伙一巴掌,咱們都打的對方快滅國了,結果就這樣走了?
雖然劉督師是舉人出身,是地地道道的文人,但是在邊塞這些年,讓他早就沒有當年的書生意氣了。
他看出來了,很明顯這個年輕人懂得太少了,但凡對邊塞戰事的慘烈知道的多一點,都不至于這樣草率的和談。
但是沒辦法木已成舟,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個自以為是的書呆子給番邦的人簽協議,也不知道這家伙是誰家里不食人間煙火的傻少爺。
劉督師有心阻止,就說到︰“這位大人,您提出來的條件是不是太寬容大度了?”
但是這個自以為是的公子哥卻背著手,搖頭晃腦︰“此言差矣,劉大人莫不是忘了聖人的寬恕之道?而且得饒人處且饒人嗎……”
喜歡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請大家收藏︰()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