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皇位空懸,時間竟長達整整一個月之久!在這段漫長的日子里,各方勢力皆蠢蠢欲動,暗中較勁,小動作不斷。
而首先按捺不住性子的,便是西宮太後甦婧妍。只見她心急火燎地站出來提議道︰“理應讓我的另一個兒子繼承大統,理由再明顯不過了,要知道哲宗皇帝可是我所出啊!”
然而,面對如此直白的主張,東宮太後凌向櫟又豈會輕易示弱?
需知,凌向櫟在朝堂之上絕非等閑之輩。身為綠林招安派與寒門派當之無愧的精神領袖,其影響力堪稱巨大,絕不容任何人小覷。
說起凌向櫟的身世背景,那也是頗具傳奇色彩。她的祖父本是被朝廷招安的土匪頭目,其父則是鎮守邊疆的雜色將領,而其母更是普普通通的農家女子。
這樣獨特的家庭構成,使得她對于那些出身寒門以及來自綠林的官員們,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不僅如此,後來朝堂之上興起的變法派,其中有不少人都心甘情願地投入到了凌向櫟的麾下。
只因這位東宮太後比起那位西宮太後來,對變法之事顯然更為支持。
也正因如此,當遇到阻礙變法的保守勢力時,凌向櫟往往毫不手軟,親自出手將他們一一鏟除。
反觀甦婧妍這邊,雖說表面上看起來她手中掌握著不少勢力,但仔細一瞧便不難發現,這些所謂的勢力無非就是那寥寥可數的幾家大小世家罷了。
其實,甦婧妍也曾動過拉攏守舊派的念頭,只可惜那些個老古板太過自視甚高、目中無人,根本就不把她放在眼里。
就這樣,甦婧妍的這個意見被壓了下去,理由是她的另外一個兒子有眼疾。
這種芝麻綠豆大的事情,自然就是凌向櫟這邊沒事找事罷了。
接下來凌向櫟讓文武百官,暢所欲言,說出來自己心里面的皇帝人選。
一時間,整個朝堂上下一片喧囂!
別說是哲宗皇帝的親兄弟了,就連堂兄弟們居然也有人支持。
這場爭奪皇位的風波愈演愈烈,各方勢力暗中較勁,局勢變得愈發撲朔迷離起來。
眼看著局面逐漸失控,凌向櫟當機立斷,直接下達了一道懿旨︰“傳本宮旨意,著令哲宗皇帝的十一弟端王宋錦文繼承大統!”
此語一出,猶如一顆重磅的石頭投入湖中,激起千層浪。在場眾人皆驚得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知道,在那些被提名的宗室成員當中,宋錦文可以說是最不受待見、支持率墊底的那一個。
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除了少數那些根本不知道該支持誰而胡亂寫奏折之人外,幾乎就找不出真心擁護他的大臣和宗親。
畢竟,宋錦文的生母僅僅只是個不得寵的嬪位,且早已香消玉殞。
如此一來,他身後便沒有強大的母族勢力作為支撐;再者,這位端王平日里只知縱情玩樂,毫無半點雄心壯志與治國之才。
然而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對于這道看似荒唐至極的旨意,竟然無人膽敢提出異議。
即便是凌向櫟的宿敵甦婧妍,在此關鍵時刻也選擇了沉默,並未出手阻攔。
其中緣由倒也很簡單——宋錦文生性懦弱,對待兩位太後更是畢恭畢敬、唯命是從。
既然眼下皇位不可長久空懸,那麼選這樣一個易于掌控的人先坐上那個位置,日後大家再各憑本事慢慢爭斗,未嘗不是一種權宜之計。
于是乎,在這種詭異的氛圍之下,宋錦文就這樣稀里糊涂地登上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由于宋錦文自己都沒有想過能當皇帝,以至于傳太後懿旨的小黃門去端王府的時候,他自己居然不相信。
而宋錦文繼位,是安木王朝的國力達到巔峰和急轉直下的開始。
有意思的是,讓安木王朝達到新高度的人,和讓這個王朝急轉直下,山河破碎,丟掉半壁江山,需要他的女兒一個帝姬主持大局的是宋錦文一個人。
而宋婉章則是他的第九個女兒,當然這是後話了。
喜歡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請大家收藏︰()春山煙雨︰九帝姬稱帝還不叫官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