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用削砍出的木板跟木棍拼接成一個類似風車結構,隨後將其埋在地下,一直連接到窯爐底部。
風扇是手動的,像是鑽木取火那樣來回搓動木棍,木棍下方的風扇就會產生氣體,順著泥巴造的通道直達火爐,每煽動一下強大的氣流就會令爐內火焰升騰產生更高溫度。
這次我做了足足十個陶器粗胚,其中有七口大大小小的鍋碗,跟三只杯子。
上次的經驗告訴我,越是形狀結構簡單越容易燒制成功,所以這次的陶器沒有任何把手等部位,並且做的壁盡可能厚薄均勻。
點燃下方木炭,將填柴口用泥巴縮小後,我蹲在地上開始搓動鼓風機。
為了增加效率,這鼓風機把手我做的上粗下細,並且用柔軟的藤蔓皮纏繞,而底部的風車直徑足有四五十公分,輕輕搓動就會產生足夠的氣流,這點從爐內忽明忽閃的火焰不難看出。
我耐心的搓動著,這工作並不是很累,但也架不住一整天的持續搓動。
將近傍晚,我的肩膀、後背、腰肢都酸痛無比,兩條腿長時間盤坐就像有螞蟻在經絡里爬動一樣。
接近傍晚,我停止搓動,甩了甩胳膊聳聳肩膀,又站起身來扭了扭酸痛的腰。
這次燒制從早晨幾乎持續到傍晚,大概有十個小時左右,並且有鼓風機加持,相信火爐里的陶器瓷化程度必然比上次強出許多。
想了想覺得還不夠,于是又往火爐里加滿木炭繼續燒制一晚上。
這一天可謂給自己累壞了,渾身酸脹睡覺都不知道該用什麼姿勢,甚至連夢里雙手都在不停搓動......
十一月二十三日。
昨日的勞累使我難得的睡了個懶覺,日上三竿才從地上爬起。
大臂跟肩膀似乎更加酸疼了,一使勁就止不住齜牙咧嘴。
我打開房門來到窯爐前,爐內的炭火早已熄滅,伸手摸了摸開裂的窯身依舊溫熱。
此時開窯怕溫差過高導致陶器開裂,于是耐心等到下午窯身冷卻下來。
今天身上實在酸痛,一整個下午就坐在窯邊、望著遠處的海面上發呆,這段時間以來我每天都會盯著那里看,希望會出現過往的船只,可惜整片海面就像是鬧鬼一般,沒有半艘船只的影子。
小心翼翼的破開土窯,這次里面陶器的情況明顯比上次要好太多了。
除了一只碎裂掉的大碗之外,其它陶器都完好無損,並且表面泛著微微亮光。
我先取出一只小杯子,入手沉甸甸的,用手指關節敲了敲發出沉悶的脆響,瓷化程度明顯比之前那只碗要高得多。
十分鐘後我興高采烈的望著地上擺放的六只陶器開心不已。
沒錯,這次燒制非常成功,十個粗胚燒成六只陶器,其中有兩口直徑三四十公分的鍋,兩只十公分的碗跟兩只五公分的杯子。
我將其盛滿水靜置,一段時間後發現其使用性完全沒有問題,不管用來盛水、燒水或是煮飯都得心應手。
至此,我那只珍貴的大湯勺終于可以得到休息,而我也可以用這些陶器來蒸煮海水,提煉海鹽。
最近越發感覺身體乏力、使不上勁,很大原因是因為營養不良、缺鹽引起的。
十一月二十五日。
休整一天後,身上酸痛情況得到緩解。
其實這種情況在以前訓練時經常會出現,就是長時間運動後肌肉乳酸堆積產生的癥狀,但這次持續的時間更久,我把原因歸結在缺少鹽分上面。
于是我今天就打算開始提煉海水。
我把汽油桶和所有塑料瓶找出,將里面的淡水倒入一個陶鍋內存放。
這片沙灘上時常會有海洋垃圾從某個地方漂流過來,其中大多數都是些塑料瓶、爛漁網、跟一些泡沫浮球。
我甚至在沙灘上發現一顆部隊使用的火力打擊坐標球,但從腐爛程度來看早已廢棄已久。
我從這些垃圾里找出幾個相對完整的塑料瓶子,此時正好派上用場。
來到海邊裝滿海水,運回營地後倒入架好的陶鍋中熬煮。
這鍋容量很大,一次應該能蒸煮出不少鹽巴。
隨後就是漫長的熬煮,足足三四個小時後才將一鍋海水給徹底蒸發干淨,結果地下一層淺淺的結晶令我失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