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

第247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14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陸坪 本章︰第247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14

    6、雜技藝術成就輝煌

    “在所有的藝術上,雜技是最古老的,三千年歷史,是世界上少有的。”周揚語)

    早在商、周時代,雜技已有雛形。當時盛行一種音樂、舞蹈、雜技的綜合表演形式,叫“樂舞”。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中有一塊甲骨,上面刻有球戲舞蹈。商代遺址中曾出土一個頭上頂著一疊碗的青玉人像,很像後代的頂碗雜技藝人。

    西周時已經有了專門用來表演的“舞馬”,這些馬能夠根據音樂節拍改變行進速度,按照節拍用蹄擊地,發出娛耳的“嗒嗒”聲,並能在人的指揮下起立和伏下。

    到漢代,出現了“馬戲”一詞,馬戲已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漢代是中國雜技藝術蓬勃發展的時期。漢武帝時漢王朝進入全盛時期。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漢武帝下令在京城長安設“酒池肉林”,舉行盛大的雜技會演,規模空前,場面壯觀。

    身穿五彩服飾的雜技藝人首先表演傳統的角力、扛鼎、戲車、飛丸、跳劍和斗獸;隨後在樂聲中,一頭來自西方的巨大的怪獸舍利)出場舞戲;

    忽然地下涌出飛泉,巨獸變成了一條大比目魚,在水中跳躍,滿場霧氣蒙蒙;一陣鼓樂聲,大魚變成了一條大黃龍,從水中飛出,光彩奪目;

    待煙消霧散,巨獸、黃龍都無影無蹤,武帝和各國使臣都驚呆了,原來這是雜技藝人表演的大型幻術——魚龍曼延。

    接著,來自羅馬帝國的魔術家上場表演吞刀、吐火、種瓜、屠人、殺馬、自縛自解等新奇節目;情節驚險、刺激耳目。

    武帝和群臣為高超奇險的技藝贊不絕口。這場雜技大匯演,在世界雜技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中西雜技藝術的大交流,是中西合璧的雜技大獻演。

    中國古代極盛時期的隋唐時代,雜技藝術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盛唐時雜技節目的數量多達一百多個,傳統的爬桿、跳丸劍、馬戲、幻術等節目更加完善、系統;

    各種新節目、新動作不斷涌現,馬戲出現了“走馬擊錢”、“立馬書寫”等新絕技;馴獸除犀牛、大象等大動物外,出現了新戲路——昆蟲訓練和“拔河”,講究準確的“射粉團”,優美的“劍器”、“胡旋”樂舞雜技等,五彩斑斕、美不勝收。

    其中以“戴竿”現今的爬竿表演)的成就最高,唐玄宗時,女藝人王大娘的戴竿表演最出名,她頭頂百尺長竿,竿上安置一座雕刻精美的木山,一個小演員爬到竿上,在木山中靈巧地竄行,表演各種驚險動作。

    玄宗看得高興,當場讓年方十歲的神童劉晏賦詩,他隨口吟出一首七絕︰

    樓前百戲競爭新,唯有長竿妙入神。

    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

    德宗時,陝西三原縣有一位大娘,能頂長竿載18人行走。敬宗時,幽州一女藝人,石火胡頭頂百尺長竿,在竿上拉開五張硬弓,

    讓五個八、九歲的女孩,各自踩在一張弓弦上,手持戟戈表演《秦王破陣樂》舞蹈,五人俯仰來去、越節如飛,使觀者看得心驚膽戰。

    這種驚險奇絕的戴竿表演,可謂中國古代竿技的頂峰了。

    宋元時代,宮廷雜技逐漸轉向民間,使雜技表演形式漸趨小型、精巧,出現了“水秋千”、“抖空竹”、“七聖法”等新節目,對後世雜技發展產生極大影響。

    中國雜技是藝術寶庫中一朵炫麗的藝術之花。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247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14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247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14並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