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

第224章 我國封建社會∼南北朝時期38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陸坪 本章︰第224章 我國封建社會∼南北朝時期38

    南北朝時期作家酈道元的主要著作

    《江水》

    譯文參考)︰

    長江向東,流經巫峽,傳說)是古蜀國君主杜宇所開鑿的通江水道。

    江水流過巫峽,向東流經新崩塌的江灘。巫山是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崩塌的。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再次崩塌。

    山崩之時,江水逆流百余里,使江水漲高數十丈約百米高)。現今江灘上有許多石頭,有的圓如盛飯用的圓竹筐,有的方似小房子,都是山崖崩落下來的,致使江水形成急流,因此稱為“新崩灘”。

    山崩之後所余留的頹岩,好像比其他諸嶺都要高聳。下游十多里,有大巫山,其高可以和四川的)岷山、峨眉山相比,可以和湖南的)衡山、九疑山並列。

    大巫山兩旁的群山,全都高插入雲,只有在天上才能看清它們的高低。其間首尾160里的山峽,稱為巫峽。都因山而得名。

    整個三峽700里,兩岸山連著山,幾乎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一重一重的懸崖,一層一層的峭壁,遮天蔽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斷絕了。

    有時皇帝的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其間200里,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長風,也沒有這樣快。

    春冬時候,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怪柏,從山崖上流下來的泉水,小的叫懸泉,大的叫瀑布,飛流沖刷其間,水清、樹榮、山高、草茂,妙趣橫生。

    每到初晴下霜的早晨,樹林邊一派寒意,山溪顯得靜寂,常听到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嘯,聲音連續不斷,異常淒涼,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哀涼婉轉,很久才消失。

    因此漁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繼續向東流,經過狼尾灘就到人灘了。【東晉文豪袁山松說︰“兩灘相距二里。人灘水流急速,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高峻,數十步間可見各種人臉的形象,或大或小,有的分明可見到須發,故得名人灘。”】

    江水繼續向東流,經過黃牛山下,其灘名叫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邊的高崖間有一塊石頭,像一個人背負著刀手牽著牛,人黑牛黃,自然形成,形象分明,這里是人們的足跡所無法到達的地方,也就無人能夠查究它了。

    這岩很高,加上水流湍急,水道曲折,雖途經兩夜,都能望見,卻無法靠近它。因此行船的人說︰“早上開船看見黃牛,晚上停船看見黃牛,走了三天三夜,崖上的黃牛還是看得見。” 說水路迂回深奧,長久回望。

    江水繼續向東流,經過西陵峽。《宜都記》里寫道︰“自黃牛灘東入西陵地界至峽口,約百余里,山水紆曲,兩岸高山重障,非正午和半夜,見不到日月。

    “絕壁千多丈,石塊的顏色和形狀,有很多都類似某一種東西。林木高大茂盛,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清越的猿鳴聲,在山谷里傳響,泠泠不絕。

    “整個三峽,這只是其中一景,袁山松說︰常听到峽中水流遄疾,無論書中記載或人們口傳,都拿此地的驚險、不可登臨來互相告戒,無人稱贊這里的山水美麗。

    “待有人來登上此地的高山絕壁,盡情欣賞,才會相信傳聞不如親見。這里的疊崖秀峰,奇形怪狀,實在很難用言語來敘述。

    “林木蕭森,繁榮茂盛,只是霞美之氣的外表。仰望俯瞰,看的遍數愈多,覺得佳趣愈多。留宿細覽,流連忘返。

    “親歷親見,從未有過。親自觀賞這里的奇觀,山水的神靈,千古以來,逢我這樣探索幽勝的人,也會驚嘆為知己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224章 我國封建社會∼南北朝時期38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224章 我國封建社會∼南北朝時期38並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