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作家
嵇康
小傳
嵇康(223—262年),字叔夜,譙郡 (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之一。他崇尚老、莊,常講養生服食的事,但富于正義感和反抗性。
他出身寒微,與後曹魏宗室聯姻,官中敬大夫。由于拒絕與司馬氏合作,抨擊當代的虛偽禮法和趨炎附勢之士,為司馬昭所殺。
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主要是散文,作品見解精闢新穎,筆鋒犀利。詩歌大部分是四言,風格比較清峻,但往往帶有濃厚的消極思想。
魯迅曾輯校《嵇康集》,較為完善。
嵇康的主要著作
《與山巨源絕交書》—2
釋義
本文通過對山濤中途變節,而和當權者同流合污行徑的揭發,反復表示自己不願為官的堅決意志,和對司馬昭陰謀篡魏的不滿,以及對虛偽的禮教和禮法之士的蔑視。
在本文中,作者善于運用典故和喻證,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做到明白剴切、形象鮮明。全篇文筆鋒利灑脫,極盡辛辣諷刺、嬉笑怒罵之能事,具有強烈的戰斗性。
但文中所宣揚的“委運任化”、“寂寞無為”的思想,和作者那種放蕩不拘的生活作風,是消極的,應作具體分析批判。
魏晉時期作家
嵇康的主要著作
《與山巨源絕交書》—2
譯文(參考)
嵇康說您以前在穎川稱贊我,曾說我懂得道理。然而,我覺得您對我還不夠了解,所以不知從何說起。前年我從河東回來,顯宗和阿都說您想讓我替代您;雖然這件事沒有實現,但我知道您並不知情。您身邊的人很多,事情也多,但我性格狹隘,承受不了太多,只是偶爾和您相識而已。听說您要遷移,我感到不安;我擔心您會因為廚師的獨自割肉而感到羞愧,自己為此而幫助他,手持刀具,卻讓人感到腥羶。因此,我在此向您陳述我的看法。
我以前讀書時,得到了並介之人,有人說沒有這樣的事情,如今我才相信確實存在。性格上有些東西是無法承受的,真的不能強求。現在空口說同樣的道理,有人能容忍一切,外表不與世俗不同,而內心不失正道,跟隨時代的潮流而不後悔。老子和莊子是我的老師,他們親身處于卑微的職位;柳下惠和東方朔是達人,安于低位。我怎敢小看他們呢!再說仲尼推崇兼愛,不羞于執鞭;子文沒有私欲,卻三次擔任令尹。這是君子希望幫助他人的心意。所謂的達人能夠兼善而不改變,窮困時自得而無憂。從這個角度看,堯舜時代的君主,許由在岩石上棲息,子房輔佐漢朝,接輿高歌,他們的志向是相同的。仰望君子,可以說他們能夠實現自己的志向。因此,君子的行為各有不同,但目標一致,順應本性而行動,各自追求安寧。因此,有的人在朝廷任職而不出,有的人隱居山林而不回。再者,延陵的高子崇尚的風範,長卿仰慕相如的節操,志向所寄托,無法被奪去。
我每次讀尚子平和台孝威的傳記,感慨萬分,想象他們的為人。年輕時孤獨暴露,母兄見我驕傲,不涉足經學。性格又懶散,筋骨軟弱,頭面常常一個月十五天不洗,雖不覺得太悶癢,無法洗澡。每次小便忍不住,稍微轉動一下,才起身。再者,縱情享樂久了,情意傲慢,簡陋與禮節相背,懶惰與緩慢相成,因而被同類寬容,不追究過錯。又讀《莊子》和《老子》,更加放縱自己。因此,使得對榮華的心日漸頹廢,任憑真實的情感變得深厚。這就像馴鹿,初見馴養時,順從教導;長大後見到束縛,就會狂躁地撕扯韁繩,沖入火海;即使裝飾以金鏢,享用美味佳肴,仍然向往廣闊的林野,志向在豐草之中。
喜歡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