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

第55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23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陸坪 本章︰第55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23

    諸子百家散文15)

    8、《孫子兵法》

    孫子小傳略)

    孫子的主要著作︰

    1)《計篇》

    原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听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听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听,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孫子》

    釋義︰

    《計篇》講的主要是在戰前研究和決定戰爭的方針、策略、計劃等大事。

    孫子把戰爭作為政治問題來考察,認為戰爭是關系到國家興衰存亡的大事,並提出要根據“五事”、“七計”研究戰爭的客觀條件,探討戰爭的規律,預知戰爭的勝負。

    這在當時是一種精闢的見解。“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是孫子提出的一個著名的作戰原則。

    “兵者,詭道也。”就是說“兵不厭詐”,他主張從實際情況出發,用假象迷惑敵人,造成敵軍的過失,出奇制勝。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

    譯文略)

    注釋︰

    1、《計篇》是《孫子》中的第一篇,是全書的總綱。

    2、兵︰兵器,引申為用兵,也就是戰爭。

    3、察︰細看,含有仔細觀察、認真研究、慎重考慮等意思。

    4、經︰縱線,這里也有綱領、大綱的意思。這句說,以五事為綱要,即“道、天、地、將、法”五項決定戰爭勝敗的基本因素。

    5、校︰通“較”,比較。 計︰計算、估計。所謂“計”,即下文所說的︰主、將、天地、法令、兵眾、士卒、賞罰等“七計”。這七計是五事的引申,是敵對雙方在這些方面優劣條件的比較,不可能有準確的計算,只能估計。

    6、與︰同“予”,給予。

    7、而不畏危︰應作“民弗詭也”。詭︰違,違抗。

    8、死生︰指死地、生地。

    9、曲制、官道、主用︰曹操注︰“曲制者),部曲、磰@摹 鴯手 埔病9僬擼 俟僦 忠病5勒擼 嘎芬病V饔謎擼  延靡病!br />
    10、將jiang漿音)︰這里用作副詞,抑將,行將,也就是假如。

    11、以︰使,亦通“已”。

    12、權︰機變、機動。

    13、而︰轉接連詞,而字前面八個字都作形容詞用,都是指敵方情況。

    14、佚︰同“逸”。

    15、勝sheng生音)︰盛、妙。

    16、廟︰祖廟,廟算。古代用兵前在祖廟里舉行一定的儀式,討論決定作戰計謀,叫廟算。 勝︰指開戰前估計各種主客觀條件,預計可以勝利。

    17、18、得算“多”、“少”指勝利的主客觀條件“多”或“少”。

    喜歡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方便以後閱讀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55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2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第55章 我國封建社會初期∼戰國時代23並對穿越歷史,從遠古到現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