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江原省委換屆已提前朝陽市半個月完成。
來自朝陽市的朱元鵬、秦墨和董遠方均當選為省委委員,朱元鵬如願晉升副省級,調任江原省人大擔任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這一變動也意味著,朝陽市未來的領導班子,將以秦墨和董遠方為核心展開搭建。
一個月後,延遲已久的朝陽市換屆工作正式啟動。
經過民主選舉,秦墨當選為朝陽市委書記,董遠方與邢瑞龍當選為市委副書記;
原市委政法委書記金從英當選為市政協主席;
副市長兼市公安局局長孫立強進入常委班子,接任政法委書記;
道口縣縣長沈佳慧進入常委班子,擬接替董遠方兼任道口縣委書記;
安龍區委書記宋春江進入常委班子,擔任常務副市長;
此外,朝陽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季昌平升任副市長,繼續兼任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
朝陽市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韓春江當選為朝陽市政協副主席;
朝陽市煤炭局局長熊劍宏調任臨隆市市委副書記,被提名為臨隆市市長;
朝陽市工業局局長靳修遠調任朝陽市政府秘書長。;
朝陽市安監局局長霍思南調任湯源縣擔任縣委副書記,被提名為湯源縣縣長;
董遠方一手培養和帶動起來的 “實干派” 隊伍,在這次朝陽市換屆中大放異彩,多人獲得提拔重用。
朝陽市新班子的人事調整塵埃落定後,秦墨對董遠方的 “無條件支持”,依舊是干部圈子里熱議的話題。
在大多數人印象里,市里的核心崗位本就稀缺,像政府秘書長、常務副市長這類關鍵職位,歷來是市委書記與副書記(或市長)爭奪的重點 。
畢竟每個重要崗位都關乎權力分配與下屬拉攏,不少地方為了敲定人選,常委會議上常常爭論得面紅耳赤,甚至要靠省里協調才能定奪。
可秦墨偏不按常理出牌,只要是董遠方在人事討論中提出的建議,她不僅沒有半句反對,還會主動幫著補充推薦理由,從發展需求、干部實績等角度佐證人選的合適性,幾乎是照單全收。
有常委私下跟身邊人感慨
“以前總听說新班子搭班要磨合,沒想到秦書記和董書記這麼合拍。董書記提的人,秦書記都點頭,咱們這些人哪還有不同意的道理?”
事實也的確如此,只要秦墨表了態,其他常委便紛紛附和,人事方案往往能順利通過。
而省里在審核朝陽市擬提拔的省管干部名單時,看到新班子如此團結,且推薦人選均有扎實實績支撐,也毫不猶豫地全部批準,沒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見。
這種 “上下一心” 的人事調整氛圍,在朝陽市近年來的官場中,實屬罕見。
就在大家還在琢磨秦墨與董遠方的 “默契” 究竟源于何處時,朝陽市換屆結束還沒多久,董遠方尚未正式接替秦墨出任朝陽市市長,一批名為《他改變了道口》的博文突然在互聯網上悄然傳開。
彼時的互聯網雖不像後來那般普及,但論壇、博客已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陣地,這些博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將董遠方擔任道口縣委書記三年來的所作所為一一呈現。
博文里詳細記錄了他推進的每一項工作
從十大民生工程落地,到擴建食品產業園,引進兩百多家食品農牧企業,帶動數十萬人就業;
從率先落實農業稅全免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到推動勞務外遷與農村土地流轉,成立專業合作社,讓閑置土地 “活” 起來;
從全縣 “三通” 建設覆蓋所有村莊,解決群眾出行、用水、用電難題,到抗洪救災時果斷決策,以最小損失守護百姓家園……
字里行間滿是對董遠方的認可,配圖更是對比鮮明 —— 三年前道口縣破敗的鄉村土路、低矮的土坯房,與如今寬闊的水泥路、整齊的廠房、熱鬧的社區形成強烈反差。
那篇博文末尾寫道
“三年前,道口縣還是人人知曉的國家級貧困縣,百姓靠天吃飯,年輕人生計無望;三年後,這里成了全省聞名的明星縣、省經濟直管縣,工廠遍地、道路暢通,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一個人 —— 董遠方。”
這些博文沒有標注作者,卻像長了翅膀一樣,在各大論壇、博客平台快速傳播。
有人轉發時留言“第一次知道還有這樣的縣委書記,不搞形象工程,專干實事!”
也有人分享自己的經歷“我是道口縣人,董書記在的時候,我們村通了水泥路,我媽說這輩子沒想到能在家門口坐上公交車。”
還有在外打工的道口人評論
“今年過年回去,發現縣城變樣了,听說建了食品廠,明年準備回去上班,不用再跟老婆孩子分開了。”
一時間,“董遠方” 這個名字,從道口縣的干部群眾口中,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
互聯網上的討論熱度越來越高,甚至有其他縣市的網友留言,希望自己家鄉也能有這樣的領導。
而這份突如其來的 “網絡聲量”,也讓董遠方的去處,悄然發生了改變。
再見,道口縣!
喜歡官場無痕平民子弟逆襲世家名門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官場無痕平民子弟逆襲世家名門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