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遠方拿起紙巾擦了擦嘴,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望著窗外沉思片刻。
陽光穿過玻璃,在他臉上投下明暗交錯的光影,他緩緩開口道︰
“衛司長,您說的這些問題,我們不是沒考慮過。但道口縣的情況不一樣,我們現在最缺的不是眼前的收益,而是打破發展的天花板。”
他頓了頓,語氣里多了幾分堅定︰
“您想想,食品產業園剛起步,華信集團帶頭進來了,後續還會有更多企業落戶。這些企業要原材料運進來,產品運出去,光靠鐵路和公路遠遠不夠,時效性和成本都不佔優勢。有了機場,哪怕初期吞吐量小,至少打通了空中通道,能吸引那些對物流時效要求高的企業。”
“再說那個學校的土地,”
董遠方繼續說道。
“我們計劃把航空大學中原分校引進來,不只是為了給機場配套,更想借著這個機會發展航空相關的職教產業。道口縣的年輕人出去打工大多干體力活,要是能在家門口學門航空維修、地勤服務的手藝,將來就能端上更穩的飯碗,這才是真正能改變一代人命運的事。”
他拿起桌上的匯報材料,指著其中一頁︰
“您看這里,我們做過測算,機場建成後哪怕前五年虧損,但是建設周期內帶動的就業、吸引的投資、提升的區域價值,長遠來看都是劃算的。朝陽市現在是一般,但道口縣想做那個先跑起來的人,哪怕起步難些,總比困在原地強。”
衛山河听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
他忽然想起老家村口那條剛修通的柏油路,去年回去時還坑坑窪窪,今年就平整得能跑小轎車了。
或許董遠方說的對,有些事不能只算眼前的經濟賬。
“您這麼一說,我倒能理解些了。”
衛山河端起茶杯。
“晚上我盡力幫您約祝司長。”
董遠方連忙舉杯回應,杯沿相踫的輕響里,藏著他的萬千期許。
衛山河起初心里確實打過嘀咕,在民航系統見多了為仕途急功近利的官員,他一度以為,董遠方如此執著于修建機場,多半也是想把這當成自己的政績工程。
畢竟一個軍民兩用機場,無論規模大小,都是能寫進履歷的亮眼一筆。
可听著董遠方一樁樁、一件件地細數道口縣的規劃, 從食品產業園的物流需求,到航空職教對年輕人命運的改變,再到甘願承擔前五年虧損也要打破發展天花板的決心,他心里那點疑慮漸漸煙消雲散。
尤其是听到 “真正能改變一代人命運” 那句時,衛山河握著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緊。
他想起自己當年背著行囊離開白崗鎮時,村里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若不是靠著讀書走出農村,恐怕現在還在田里刨食。
董遠方說的哪里是機場,分明是想給家鄉的後輩們多鋪幾條出路。
原來這位縣委書記心心念念的,從來不是自己的升遷,而是道口縣實實在在的未來。
衛山河放下茶杯,指尖在桌面上輕輕一頓,心里已然有了決斷。
他抬眼看向董遠方,目光里多了幾分鄭重︰
“董書記,晚上我親自去趟祝司長家,務必把人約出來。”
這話里的篤定,比剛才那句 “盡力” 重了太多。
董遠方剛要道謝,就被他抬手攔住︰
“您別客氣,咱都是道口縣出來的,能為家鄉做些實在事,是本分。”
說罷,他拿起手機走到窗邊,開始聯系祝海江的秘書。
陽光落在他挺直的肩背上, 有些忙,既然要幫,就得幫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