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南牽頭組織的第一期扶貧帶頭人培訓班,辦得有聲有色。
會上透露出全縣將建 300 個農業專業合作社、100 個畜牧養殖小區的規劃,引得滿堂返鄉創業者和致富帶頭人熱血沸騰。
有思想的年輕人,紛紛表示要爭當脫貧攻堅的先鋒,投身土地流轉、家庭農場和規模養殖的浪潮。
縣里已聯系農發行爭取到近一個億的專項貸款額度,為這些項目的推進注入強心劑。
而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農業農村會議的籌備。
這次會議關乎全縣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發展的整體部署,從流程設計到發言材料打磨,再到參會人員組織,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他親自過目、一一落實。
有了農發行的貸款授信,民生工程的後續資金問題也得盡快破解,絕不能讓已開工的項目因資金卡殼而停滯。
縣委宣傳部的同志們同樣沒讓自己有片刻清閑。自從上次全縣干部大會落下帷幕,“脫貧攻堅” 這四個字便如一聲嘹亮的號角,在道口縣的每一寸土地上激蕩回響,而宣傳部正是這號角聲的有力傳播者。
于是,一系列振奮人心的標語口號應運而生,帶著一股子豁出去的闖勁,朝著道口縣的田間地頭、街頭巷尾蔓延開去。
在縣城主街的宣傳欄里,紅底黃字的 “脫貧攻堅、敢為人先” 格外醒目;
鄉鎮政府的院牆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屆政府有一屆政府的擔當” 這句標語被刷得筆挺;
“今天我們多流汗,十年之後少流淚” 的橫幅隨風擺動;
“三年一百億,十年五百億” 的巨大標語矗立在工業園區入口;
“可以苦一陣子,不能窮一輩子” 的標語,被刷在農村小賣部門口的牆上。
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們跑遍了全縣的每個角落,有的扛著梯子往牆上刷標語,有的帶著工具在路邊掛橫幅,有的走村串戶向鄉親們講解這些口號背後的意義。
如今,走在道口縣的大地上,無論是在人聲鼎沸的集鎮,還是在寂靜偏遠的山村,都能看到這些標語口號的身影。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郁友良陪著董遠方視察,董遠方感慨道︰
“也許老百姓還不一定能理解,但是我們要讓脫貧的思想進入每個人的心智,讓全縣上下都感受到了這場戰役的緊迫感與使命感,也讓大家對未來的好日子充滿了期待。”
這一個月里,他像上緊了發條的陀螺,每天高強度工作,在各個項目現場、會議室、匯報途中來回奔波。
四月的天氣本就陰晴不定,忽冷忽熱的溫差更添了幾分熬人的疲憊。
大會前一周,在視察農田灌溉水渠工程時,董遠方終究沒能撐住,眼前一黑便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萬幸的是,身旁水利局辦公室的年輕干部眼疾手快,見他身子搖晃的瞬間便沖上前去攙扶,才避免了他跌入水渠的危險,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陪同視察的新任縣委常委、秘書長劉濤,心髒猛地一縮,後背 “唰” 地冒出一層冷汗。
他聲音里帶著難以掩飾的急切︰
“快,快扶董書記到那邊陰涼通風的地方歇著!”
副縣長衛留成緊隨其後,擰開手里的水壺遞到董遠方嘴邊,語氣透著擔憂︰
“董書記,喝點水,緩緩勁兒。”
水利局局長齊東明剛掛了電話,快步走過來匯報道︰
“秘書長、衛縣長,縣醫院的救護車十分鐘就能到。”
幾人小心翼翼地攙扶著董遠方,慢慢往大路邊挪動。
“我沒事,”
董遠方虛弱地開口,聲音帶著些微的沙啞。
“早上可能沒顧上吃飯,有點低血糖而已。”
他掙扎著想要自己邁步,卻被劉濤緊緊地扶住。
“書記,您就別硬撐了。”
劉濤語氣堅定,沒有絲毫退讓。
“今天說什麼我也得把您送醫院去,哪怕您過後撤了我的職,我也認了!”
說著,依舊穩穩地扶著他往前走。
救護車呼嘯而至,劉濤二話不說跟著上了車,剛坐穩就撥通了縣長沈佳慧的電話,把情況簡明扼要地匯報了一遍。
此時的沈佳慧正在陪同甘爭新帶領的考察團,掛了電話後,她跟甘爭新簡單說明了情況,董遠方差點兒暈倒。
沒成想,甘爭新當即表示要一起去醫院看看。
“姐,您跟董遠方也就見過一面,真犯不上跟我跑這一趟。”
坐在前往醫院的車上,沈佳慧看著身旁的甘爭新,隨口說道。
甘爭新這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剛才執意要跟過來的舉動,確實有些突兀。
可在那一刻,她的本能反應就是在乎他,想親眼看看他的情況。
或許,每個女人都是這樣,對于那個能讓自己打開心靈窗戶的人,總會在不經意間念念不忘,那份牽掛早已悄悄在心底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