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脫貧攻堅,再造道口縣!”
董遠方在全縣干部大會上這句鏗鏘有力的話,成了當晚道口縣新聞的開篇導語。
新聞里,他站在主席台上的身影被放大,每一個字都透過電視屏幕傳到千家萬戶。
次日的《道口日報》更是用整版篇幅刊登了他的發言全文,標題用加粗的黑體字印著︰
《道口縣十年發展藍圖︰從農業大縣到經濟強縣的跨越》。
第二天一早,道口縣的街頭巷尾就炸開了鍋。
早點攤前,幾個蹲在小馬扎上喝粥的漢子捧著剛買的報紙,三言兩語就聊到了董遠方的規劃。
“我現在一個月賺 300,十年後能賺 3000?”
穿藍布褂子的老農咂著嘴笑︰
“賺不到 3000,跟他姓董的要去?”
旁邊炸油條的老板翻著面坯,油星子濺在圍裙上︰
“現在的干部,為了升官啥都敢吹。十年 gdp500 億?咱縣去年都不到30 億,這牛皮都吹到天上去了。”
“就是,好大喜功、浮夸風。”
買豆漿的老太太接過袋子,嘟囔著︰
“年紀不大,口氣倒不小。咱老百姓就想知道,村口那爛泥路啥時候能修,別整這些虛頭巴腦的。”
議論聲里也有不同的聲音。
社區門口曬太陽的大爺敲著煙袋鍋︰
“我倒相信董書記。之前他們喊了多少年的十大民生工程,不是停留在文件上。董書記剛來沒多久,十個工程全部動工了。我覺得他是辦實事的,說到做到。”
賣菜的大嬸湊過來︰
“可不是嘛,前陣子我兒子被調到扶貧辦,說金主任以前是縣委辦主任,現在天天走村串巷,挨家挨戶摸情況。真能把脫貧當回事,總比光說不做強。”
各種閑言碎語在人群中蔓延,有贊同,有期待,但更多的是質疑與嘲諷。
這些聲音像蒲公英的種子,借著風勢飄到機關大院、學校工廠,連縣委門口的保安都能說上幾句議論。
董遠方坐在辦公室里,听劉少強匯報外面的傳言,臉上沒什麼表情。他前兩天就猜到老百姓會有這些評價 ,他沒長千只手,堵不住眾人口;也沒長前後眼,沒法立刻證明自己的規劃能實現。
“讓大家說去吧。”
他放下手里的《道口日報》,指尖在 “十年藍圖” 四個字上輕輕點了點。
“老百姓听其言,更會觀其行。現在說再多都沒用,不如把精力放在做事上。”
劉少強看著他平靜的側臉,忽然明白了。
董遠方要的不是現在的掌聲,而是十年後的公道。
到那時,道口縣的城區街道會不會更寬?老百姓的腰包會不會更鼓?那些今天的質疑,終會被時間釀成答案。
董遠方放下手中的筆,轉身看向站在辦公桌旁的劉少強,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
“少強,放你下去做鎮長,沒提前跟你商量,你別介意。”
他站起身,目光望向窗外,陽光透過玻璃灑在他身上,語氣誠懇地說道︰
“我還是覺得,你該到鄉鎮上,從基層做起,自己的根基才會更堅實。在縣委辦待著固然能接觸到核心工作,但缺乏基層的歷練,就像樹沒有扎深根,風一吹就容易搖晃。”
劉少強听到這話,心里一陣暖流涌過,他感動地點點頭,聲音帶著一絲激動︰
“書記,我都听你的。”
他心里清楚,自己能有今天不容易。
中專畢業時被抽調到房山鄉,從一個小小的通訊員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走到現在的縣委辦副主任位置,每一步都離不開董遠方的提攜和指導。
對于董遠方的任何安排,他都會義無反顧地贊同和支持。
“基層的工作雜、事兒多,不像在機關里這麼順風順水,會遇到不少棘手的問題。”
董遠方轉過身,拍了拍劉少強的肩膀︰
“但你記住,只要真心為老百姓辦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到了鎮上,多下去走走,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話,把他們的需求記在心里。”
劉少強用力點頭︰
“書記您放心,我到了鎮上,一定踏踏實實做事,不辜負您的期望。”
董遠方滿意地笑了笑︰“你有這份心就好。下去之後,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隨時可以給我打電話。”
劉少強眼眶有些濕潤,他知道,董遠方這是在給自己吃定心丸。
董遠方看著劉少強堅定的眼神,心里也很是欣慰。
他相信,劉少強到了基層,一定能快速成長起來,後期兩個鄉鎮合並,成立經濟開發區,劉少強也會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