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二門主研究出來的高產雜交水稻,種植期間不生蟲,不生病,只要多澆肥,兩月就能成熟!”
“那……俺們能買點這個雜交水稻的種子回去種不?”
“這……也不是我們不想賣,主要是,我們二門主說了,雜交水稻是新研究出來的東西,還在檢測觀察階段,要是在不清楚它們有沒有什麼問題的情況下,就隨隨便便拿出去給百姓們種了,是對百姓們的不負責!”
“俺們不怕有問題!”
“沒錯,有問題也是俺們自己願意滴!”
“這老天爺看著就快要沒雨了,俺們慌啊!”
“大俠你就給俺們換點種子吧!”
“俺們只換半畝地的就可以了,半畝的也能讓俺們活了。”
“這……唉……那好吧,我這里還有一點點種剩下的種子,先說好,這些雜交水稻種子是我們二門主研究出來的,還沒完全測試過安不安全……”
“曉得里曉得里!是俺們自己要種滴!”
“對了,種出來的雜交水稻,有多的可以賣給我們四顧門,我們按市場價回收的!這些雜交水稻我們種過幾遍了,因為是我們二門主用普通水稻雜交出來的,沒個定性,所以三代之後就會變回普通水稻,你們要留種的話,一定要記得啊!三代之後就不行了!”
“曉得里!”
……
類似的對話在不同州府上演。
很快,許多百姓都種上了雜交水稻,或是半畝地,或是三分地。
隨便在自家地里分出一點地方,或者重新開墾出一片地方,就能把雜交水稻的種子種完。
又兩個月過去,再過幾日就到了該收成的日子,可江北以上的地區,已經一個多月都沒下雨了。
那老天爺跟老婆出了軌一樣,恨不得大白天的就來個憑空火冒三丈,地里的莊稼被烤得干癟蔫吧,又黃又瘦,看得百姓們那叫一個心焦。
只有有四顧門和它分部鎮守的那幾個城市,得了雜交水稻稻種的百姓們拖家帶口地守在自家地里。
看著那些金燦燦、飽滿飄香,三分地的產量就夠一家五口吃一年的雜交水稻田,那叫一個慶幸啊!
還好他們有四顧門,還好四顧門有神醫,還好神醫研究出了神種!
他們能活了啊!
那麼大面積的高產糧食,自然引起了不少鄉紳地主的注意。
他們還想借著這次大旱用陳米換良田呢,怎麼那些泥腿子不缺糧了?
一打听才知道,原來是四顧門出的一個叫雜交水稻的高產良種,據說還是他們的二門主,筆仙神醫研究出來的!
哦,原來是那個嫉惡如仇、冷酷狠心到和李門主不相上下的月仙子啊!
保不齊哪天他們就得人家救命。
惹不起惹不起!
听說四顧門在回收雜交水稻,他們干脆就跟著買點種子吧!
用非法方式搶糧不行,四顧門的那群人跟狗鼻子一樣,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都能發現,甚至連幾十年前早就被掩埋的案子都能被他們翻出來!
那就用正規渠道買糧種!
價格得定得比市場價高一點,听說四顧門在回收雜交水稻種出來的糧食,價格不高,百姓們也不會賣。
他們就不信了,這樣四顧門還能上來跟他們搶糧不成?
等下半年新糧種出來,他們就能大肆斂財了!
至于四顧門傳出來的水稻後代產量比不上第一代的產量?
那不是還有三代的緩期嗎?
陰謀論一點,說不定是人家傳播出來故意阻撓他們收糧的呢?
于是,在高價誘惑之下,有不少人將手里多余的糧食賣給了這些鄉紳地主。
有禁不住誘惑的百姓,自然也有信心堅定抵抗住誘惑的百姓。
等四顧門弟子听說(其實早就有準備)這件事,于是也不回收雜交水稻了,直接告訴過來賣糧的百姓,可以將糧賣給那些人。
從雜交水稻被公布,下半年的糧食只會更多,抓緊機會,掙錢要趁早。
有了恩人的話,百姓們于是全部將自己多余的糧都高價賣給了那些鄉紳地主,賺來的銀子則花一部分買些小禮物,或者自己做一些小禮物送給四顧門的人。
美其名曰報答。
四顧門弟子早就被叮囑過不能收百姓的東西,趕緊拒絕,但人家塞了東西就跑,還差點摔倒了。
四顧門弟子無法,只好執行第二解決方案,給錢。
也算是另類的強買強賣了(不是)。
不過買賣雙方都很高興就是了。
?
干旱當然不止在四顧門分部出現,可雜交水稻卻只在有四顧門分部的城鎮有,種子不夠是原因之一,更多的,是糧食一事太過重大,就算是四顧門的弟子,也只來得及及時維護所鎮守的地區的治安。
——糧食利益太大,總會有人認為自己能瞞天過海從中謀利,等四顧門得知消息前去救援,可因此而死去的人卻無法再救回來了。
那些同樣遭受干旱,卻沒有四顧門鎮守,沒有雜交水稻救急的地區,這個時候,月清華和李相夷當初剛出道時收集的糧食就起作用了,加上近一年研究雜交水稻種出來的一代、二代……
成噸成噸的糧食被裝在儲物袋里,由幫會弟子帶人前往各個地區賣糧、施粥。
大量糧食涌入市場,成功將那些想發災年財的鄉紳地主的糧鋪價格給穩定在往年的糧食價格上。
許多百姓也因此保住了財產和地,一場逃荒危機就這麼消弭于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