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644章 石虎毀室 狐首歸邱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644章 石虎毀室 狐首歸邱

    話說七月二十一日,後趙皇帝石勒去世。石虎劫持太子石弘讓他到殿前,誅殺右光祿大夫程遐、中書令徐光,交付廷尉治罪,又征召石邃,讓他帶兵入宮宿衛,文武官員紛紛逃散。石弘大為恐懼,自言軟弱,要讓位給石虎。

    石虎說“君王去世,太子即位,這是禮儀常規。”

    石弘流著淚堅決辭讓,石虎發怒說“如果你不能承擔重任,天下人自會按大道理行事,哪里能事先就談論!”

    石弘于是即位,大赦天下。夜間,把石勒尸體秘密瘞埋在山谷,沒有人知道地點,將空棺材葬在高平陵。

    石勒謚號明皇帝,廟號高祖。

    石弘即位後,改元為延熙,當時的文武百官都進位一等。殺了程遐、徐光。石弘無奈任命石虎為丞相、魏王、大單于,並且加九錫,以魏郡等十三郡為食邑,統領百官。

    石虎假裝堅辭不受,過了一段時間便接受了任命,赦免境內死刑以下的囚犯,立石虎的妻子鄭氏為魏王後,其子石邃為魏太子,加封使持節、侍中、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錄尚書事;石宣任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封河間王;石韜任前鋒將軍、司隸校尉,封樂安王;石遵為齊王,石鑒為代王,石苞為樂平王;改封太原王石斌為章武王。石勒的文武舊臣都補任左右丞相閑職,石虎的府僚及舊日親近者都在台省和宮禁要害部門任職。命太子宮為崇訓宮,石勒妻子劉氏以下的眷屬都搬到那里居住。挑選宮中漂亮的女子和石勒車馬、珍寶、服用器物中質量上乘的,都歸入自己的官府。鎮軍夔安兼左僕射,尚書郭殷任右僕射。

    劉太後對石堪說“皇運滅絕指日可待了,你怎樣打算呢?”

    石堪說“先帝的舊臣都已被排斥在外,諸軍不再听我們指揮,宮殿之內也是想不出應急之策的,我請求出奔兗州,佔據廩丘,挾持南陽王石恢為盟主,向各地守官和駐軍將軍宣布太後詔命,命令各自率領義兵共同征討逆賊,將無不出兵拯救危難。”

    劉氏說“形勢緊迫,你可以立即出發,恐怕延擱久了會生變故。”

    石堪同意,身著普通的服裝,帶領少數精銳騎兵襲擊兗州,錯過了進攻的時機,未能攻克,接著向南逃往譙城。

    石虎派遣將領郭太等人追擊,在城父捕獲石堪,送到襄國,炙烤而死。征召石恢回到襄國。劉太後的計謀泄露,石虎殺了她。尊奉石弘之母程氏為皇太後。

    當時石生鎮守關中,石朗鎮守洛陽,都從鎮地起兵。石虎留下其子石邃守衛襄國,親自帶領步卒、騎兵共七萬人在金墉攻打石朗。金墉失陷,捕獲石朗,施刖刑後斬了他。進軍攻打長安,任石挺為前鋒大都督。石生派將軍郭權率領鮮卑、涉二萬部眾為前鋒來抵擋進攻,石生統領大軍緊隨其後出發,在蒲阪扎營。前鋒同石挺在潼關展開激戰,大敗石挺部隊,石挺及丞相左長史劉隗都戰死,石虎撤退,逃向澠池,三百余里道路上尸體狼藉。鮮卑秘密與石虎相通,背叛並襲擊石生。

    石生當時停留在蒲阪,不知石挺已經戰死,心中恐懼,單槍匹馬逃往長安。

    郭權便收復三千士卒,與越騎校尉石廣在渭北相持。

    石生接著離開長安,隱藏在雞頭山。將軍蔣英固守長安。

    石虎听說石生逃亡,就進軍入關,攻打長安,十多天後攻克長安,殺了蔣英等人。分別派遣諸將在拃縣駐屯。把雍州、秦州的漢人與胡人共十余萬戶遷徙到關東。石生部下在雞頭山殺掉石生。

    石虎返回襄國,實行大赦,婉言勸說石弘命令自己營建魏台,完全如同當年魏輔佐漢的舊事。

    郭權因石生已敗,據上而歸順,詔命任郭權為鎮西將軍、秦州刺史,于是京兆、新平、扶風、馮翊、北地都響應他。石弘鎮西將軍石廣與郭權交戰,石廣大敗。石虎派郭敖及其子石斌等率領步卒騎兵四萬來討伐郭權,駐兵華陰。

    上的豪族殺害了郭權而投降。把秦州的三萬余戶遷往青、並二州諸郡。南氐楊難敵等送來人質議和。

    長安陳良夫逃往黑羌,招來引誘北羌四角王薄句大等騷擾北地、馮翊,與石斌相持。

    石韜等率領騎兵牽制句大的殿後部隊,與石斌兩相夾擊,打敗了敵人,句大逃到馬蘭山。郭敖等孤軍深入,追逐逃亡的敵軍,被羌人打敗,死者有十分之七八。石斌等收攏兵力返回三城。

    石虎听說後勃然大怒,派遣人殺郭敖。石宏對此有怨言,石虎囚禁了他。

    咸康元年(後趙延熙元年,335年),石弘帶著璽印綬帶親自來到石虎的王宮前,向他說明禪讓帝位的心意。

    石虎說“天下人自然會議論,為何自己這樣呢!”

    石弘回宮,對著母親流淚哭泣說“先帝真的不再有後代存世了!”

    不久,石虎石虎稱居攝趙天王,派丞相郭殷持節入宮,廢石弘為海陽王。

    石弘邁步登車,神色自若,對群臣說 “我不能勝任先帝的大業,愧對群臣,這也是天命已去,還用說什麼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百官無不落淚,宮人慟哭。同年,石虎把石弘及程太後、石宏、石恢囚禁在崇訓宮,不久又殺了他們。石弘在位僅兩年,死時二十二歲。

    建武元年(335年)正月。石虎令太子石邃省 視、決斷尚書奏事,只有祭祀郊廟、選任地方官員、征伐、刑殺方面的奏事才親自審議。

    石虎當皇帝之後,傾心奉事佛圖澄,比石勒還要殷重。他特下詔書道“和尚國之大寶,榮爵不加,高祿不受,榮祿匪及,何以旌德?從此已往,宜衣以綾錦,乘以雕輦。朝會之日,和尚升殿,常侍以下,悉助舉輿。太子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眾坐皆起,以彰其尊。”又敕令偽司空李農“旦夕親問,太子諸公五日一朝,表朕敬焉。”

    是時,各郡鎮將,俱奉表祝賀石虎。獨西羌大都督姚弋仲,稱疾不賀。

    石虎疑他有異志,屢次派使者過去召傳。姚弋仲方才來到朝堂,態度嚴肅的斥責石虎說道“臣經常說大王是聞名于世的英雄,怎麼握著手臂受托輔佐遺孤,反而奪人君位呢?”

    石虎答道“我哪里喜歡這樣做!不過海陽王年少,恐怕不能治理家事,所以代替他罷了,卿亦太不諒我哩。”

    姚弋仲听不入耳,奮然甩了甩衣袖走出朝堂。

    石虎心中雖然怨怒不平,但是看姚弋仲為人誠懇實在,也不加罪于他。其實就是自感慚愧。

    石虎任夔安為侍中、太尉、執掌尚書令,任郭殷為司空,韓曦為尚書左僕射,魏郡人申鐘任侍中,郎為光祿大夫,王波任中書令。其余文武官員封爵拜官各有差等。

    惟因讖文中雲“天子當從東北來。”

    于是石虎特備法駕,東往信都,再向北方環巡一周,然後返回京都,這算是自己應讖的意思。全是痴想。

    徐州從事朱縱,不服趙政,殺斃刺史郭祥,舉城投降晉朝廷。石虎派遣將軍王朗攻打朱縱,朱縱奔往淮南。

    石虎率眾兵南下,行近歷陽,但欲張皇聲威,恫嚇晉朝廷,實無深入用兵的意思。

    歷陽太守袁耽,嚇得心膽俱裂,飛快讓使傳書報達到建康,混稱石虎入寇。

    江南已有好幾年不聞兵革,驟得此信,都是錯愕失措,相顧彷徨,再加上太尉荊州牧陶侃,已經病亡,朝廷失去一座長城,更覺得守邊乏材,不寒而栗。

    敘到此處,又不得不將陶侃死之情形,略為表明。陶侃自克復襄陽後。

    晉朝廷因功加賞,拜陶侃為大司馬大將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陶侃上表固辭,不肯受賞。

    相傳,陶侃年少時在釣磯山(今江西南昌西)釣魚(一說在雷澤打魚),撈上來一只織布梭,帶回家去掛在牆上。不久雷雨,織梭變化為赤龍飛上天去。這就是“龍梭”這一典故的由來。

    陶侃視為祥征,有志自負。尋復在夜間得了一夢,乃是身生八翼,奮飛上天,得登天門八重,但進入第九重時被守門者用杖擊落,左翼折斷,痛極而寤。次日陶侃的左腋尚痛,數宿乃愈。

    陶侃又曾經有一次到廁所的時候,看見一身朱衣介幘的人,斂版前謁對他道“君有長者風,故特來報,君將來當得公封,位至八州都督。”言畢,此人頓時消失不見。

    有個相士名叫師圭,握著陶侃之手,看了看,隨即指示道“君左手中指有直紋,理當封公。若向上貫徹,便貴不可言了。”

    陶侃听聞師圭言,就用針戳中指上紋,欲使紋路上達。忽然有指血漂入壁上,流為公字,再用紙揩指中惡血,也現出一個公字,愈拭愈明。及都督八州,受封長沙公,自思前事俱驗,不敢再有他望,且每念及折翼夢兆,更恐盈滿致禍,屢與僚佐言及,將上書乞休。

    僚佐再三苦留,方才中止。至晉成帝咸和七年,陶侃已七十六歲,一病垂危,即上表辭職,略雲

    臣少長孤寒,始願有限,過蒙聖朝歷世殊恩,陛下睿鑒,寵靈彌泰,有始必終,自古而然。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但以陛下春秋尚富,余寇不誅,山陵未反,所以憤愾兼懷,不能已已。臣雖不知命,年時已邁,國恩殊特,賜封長沙,隕越之日,當歸骨故土。臣父母舊葬,尚在尋陽,擬以來秋奉迎窀穸,待葬事訖,乃告老下藩。不圖所患,遂爾綿篤,伏枕感結,情不自勝。臣間者猶謂犬馬之齒,尚可小延,欲為陛下西平李雄,北吞石虎,是以遣毋丘奧于巴東,授桓宣于襄陽,良圖未敘,于此長乖。此方之任,內外之要,願陛下速選臣代,使必得良才,奉宣王猷。遵成臣志,則臣死之日,猶生之年。陛下雖聖姿天縱,英奇日新,方事之殷,當賴群俊。司徒導鑒識經遠,光輔三世,司空鑒簡素貞正,內外惟允,平西將軍亮雅量詳明,器用周時,即陛下之周召也。獻替疇咨,敷融政道,地平天成,四海幸賴。謹遣左長史殷羨,奉送所假節麾幢曲蓋,侍中貂蟬太尉章,荊江州刺史印傳恤戟,仰戀天恩,悲酸感結。以後事付右司馬王愆期,加督護統領文武職餃,俾臣得歸死首邱,雖在泉壤,亦拜賜無窮矣。謹待死上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表文已發,陶侃在離開荊州前,軍資、器仗、牛馬、舟船等,都有簿錄統計,封存倉庫,由其親自上鎖。

    臨行前,陶侃將後事托付給右司馬王愆期,並命他統領文武官吏。

    十二日,陶侃乘車離開武昌,到渡口乘船,準備返回長沙,回頭對王愆期說“老夫現在蹣跚難行,正因你們阻攔。”

    次日(334年7月30日),陶侃于樊溪逝世,享年七十六歲。根據陶侃的遺囑,眾人把他葬在長沙南二十里的地方。

    陶侃的訃告傳到晉朝廷,即有詔頒發道

    故使持節侍中太尉,都督荊江雍梁交廣益寧八州諸軍事,荊江二州刺史長沙郡公,經德蘊哲,謀猷弘遠,作藩于外,八州肅清,勤王于內,皇家以寧。乃者桓文之勛,伯舅是憑,方賴大猷。俾屏予一人,前進位大司馬,禮秩冊命,未及加崇,昊天不吊,奄忽薨殂。朕用震悼于厥心,今特追贈大司馬,予謚曰桓,祀以太牢,魂而有靈,嘉茲寵榮。

    總計陶侃在軍中四十一年,雄毅有權,臨機善斷,事無大小,莫不明察,因此兵民不敢相欺。自南陵至白帝城,道不拾遺。尚書梅陶,曾經與友人書雲“陶公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非陸抗諸人所能及。”太常卿謝裒子安,亦謂“陶公用法,常得法外意。”可見得陶侃才名,實為東晉諸臣的翹楚,不過甦峻亂時,稍存芥蒂,不離俗見,未免有些闕憾哩。評論公允。

    晉朝廷以陶侃既壽終,特調平西將軍豫州刺史庾亮,代鎮武昌。

    庾亮名不副實,又闢殷浩為記室參軍,專談《老》《易》,徒尚風流,怎能與陶侃時相比?一听聞石虎南來,正是自顧不暇。晉朝廷選不出將才,只好仍請出這位年高望重的王茂弘,抵御羯寇,當下加官大司馬,假黃鉞,都督征討諸軍事。

    這個時候,晉成帝時已經十四歲了,也觀兵廣漠門,分遣諸將,命將軍劉仕救歷陽,趙胤屯慈湖,路永戍牛渚,王允之戍蕪湖。司空郗鑒,亦使廣陵相陳光率眾衛京師中外戒嚴,非常緊急。有詩嘆道

    到底江南暮氣深,一聞寇至便驚心。

    紛紛遣將徒滋擾,虎子懷安不爾侵。

    欲知後來有無戰事,且待下節再表。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644章 石虎毀室 狐首歸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644章 石虎毀室 狐首歸邱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