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東漢初年的高士,最著名的就是嚴子陵,嚴子陵之事跡已見前文第533章中。後來復有扶風人梁鴻,與妻孟光,偕隱吳中。
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人,父親梁讓,在王莽在位的新朝時候做城門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鴻那時年紀還小,因為遇上亂世,就用席子卷著把父親埋了。
後來梁鴻在太學讀書,家境貧寒卻注重節操,飽讀群書,沒有不通曉的,卻不著述。完成了學業,就在上林苑放豬。
梁鴻曾經不慎失火,蔓延到別的房屋,梁鴻就尋找到受災的人家,問他損失了多少,把豬全部拿來做賠償。那家主人還認為太少。梁鴻說“我沒有別的財產,願意用自己的身體做工來抵。”那家主人答應了,梁鴻就給他們做雜務,早早晚晚從不懈怠。那家鄰居的老人們看到梁鴻不是平常人,就都責怪那家主人,並稱贊梁鴻忠厚老實。從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鴻,覺得他很特別,把豬全部還給梁鴻。梁鴻不接受,然後離開,返回了自己家鄉。
有勢力的人家羨慕梁鴻的高尚節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兒嫁給他,梁鴻都婉言拒絕不娶。同縣姓孟人家有個女兒,形狀肥胖丑陋黝黑,力氣很大,能舉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齡都到三十歲了。
有一次,一個落魄書生,餓昏在荒野,被孟女發現,背回家救醒,療養月余,漸漸康復,書生漸生好感,對孟女的外貌也就並不在意,有求婚之意,孟家父母都感到非常滿意,但卻踫了孟女的“冷釘子”,並被數落了一頓“你們讀書人,不缺胳膊不少腿,到處請托權門。得意時,正眼都不瞧我們;失意時卻饑餓不能自存,還痴心妄想娶媳婦呢?我如果在這時候答應你的求婚,人家會說我趁人之難。你還是不要這樣打算吧!”
書生只好答謝她的救命之恩,怏怏而去。這件事一傳開,鄉里大為震驚,都佩服孟女的俠義,不少人前往求婚。當地一家財主的兒子求婚,遭到孟女的拒絕之後,頓生羞惱,指斥道“我上門求婚是抬舉你,憑我的財富,找一個漂亮媳婦難道還成問題嗎?瞧瞧你那模樣。”孟女毫不示弱,針鋒相對“有錢就財大氣粗嗎?模樣丑是天生的,你有錢就買‘俊’的,就是買不去我這‘丑’的。”
縣令的小舅子一听,也決定來踫踫運氣。他盡量打扮得儒雅一些,裝出斯文相,登門求親,與孟女相見,開口夸贊道“久聞姑娘高義,實在佩服!”
孟女莞爾一笑“高義怎比高官?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我哪里值得您如此稱道?”縣令的小舅子一听,也就悻悻地走了。
孟女幾次拒婚以後,再也沒有人敢登門求親了,及至三十歲時,仍是待字閨中。父母終于失去了耐心,問她“女兒,你到底要嫁個什麼樣的夫婿?”
女兒不假思索地應聲而答,“我要嫁個像梁伯鸞一樣的賢士!”父母以為自己听錯了,請她又說了一遍;又以為是女兒灰心之極說的氣話,但女兒神色安詳,哪像是在生氣呢。父母都認為女兒的這個念頭荒唐至極,絕無實現的可能。
沒想到,梁鴻听到這個消息後,也听說了孟女的品行仁義有德,竟請人來下聘禮。
孟家人喜出望外,滿口答應;又唯恐梁鴻反悔,很快議定了嫁娶之期。
孟女請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紡織用的筐、搓繩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妝打扮進了門。過門七天梁鴻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請求說“我私下听說您有高尚的節義,挑選斥退了幾個女子,我選擇夫婿,也高傲地對待過幾個男子。現在我被您舍棄,哪敢不向您請罪。”
梁鴻說“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隱居的人罷了。你現在居然穿著綺麗的絹綢衣服,涂脂抹粉,這哪里是我的意願呢?”
妻子說“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罷了。我自有隱居的服裝。”就重新把頭發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著女人的活計到梁鴻的面前來。
梁鴻非常高興,說“這真是我梁鴻的妻子啊,能夠服侍我嘍!” 于是給她起了個字叫德曜,取了個名叫孟光。
自從梁鴻妻子換上麻布衣服,親自紡紗織布以後,夫婦互敬互愛,男耕女織,在家鄉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一天晚飯後,當梁鴻像平時一樣拿起書本時,孟光拉住了他的手,用深情的目光注視了他好久好久,弄得梁鴻疑惑不解。這時,孟光用低沉的聲音對梁鴻說“妾早就知道夫君要遁世歸隱,避開塵世的煩惱。但為何我們至今還不走?難道夫君還要向世俗低頭,委屈自己去入仕嗎?”
梁鴻猛然驚悟,忙說“賢妻說得好,此處無甚可留戀的,我們即刻歸隱吧。”
于是就在當天晚上,夫妻二人忙碌了一個通宵,收拾行裝,將必須的生活用品打包裝點,第二天夭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