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491章 六歲女主中宮 舊使臣歸故國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491章 六歲女主中宮 舊使臣歸故國

    卻說燕王劉旦與廣陵王劉胥,皆是漢昭帝劉弗陵的兄長。劉旦雖然辯慧博學,但性頗倨傲;劉胥則勇敢有力,專喜游獵,故漢武帝不使為儲,竟立年甫八齡的漢昭帝。漢昭帝劉弗陵即位,新皇帝繼位後賜給各國諸侯王璽書,詔宣先皇喪事及皇位更替。

    璽書抵達燕國,燕王劉旦感覺書檢上的璽封比以往要小,劉旦卻不悲慟,不肯哭喪,並對燕國的大臣們說“這次的璽書規格比以前小,恐怕是長安發生了什麼變故。”

    隨即派遣心腹近臣壽西長、孫縱之、王孺前往長安,借問喪禮為名,秘密探听朝中消息。

    燕國一行人來到長安,見到執金吾郭廣意,問武帝因何病去世、新皇帝是誰、現年幾歲。郭廣意回答“先皇駕崩,新帝由諸位將軍共同擁立,年約八、九歲,先皇下葬時並未出來吊唁。”

    王孺等人欲向蓋長公主問明詳情,但公主已經奉召住在宮中,不得見面,只得返回燕國,將郭廣意言語歸報燕王劉旦。

    當初漢武帝在位的征和二年(前91年),發生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受人誣陷不能自明,兵敗自殺。劉旦得知長兄死訊後,以為漢武帝剩余諸子中自己的年紀最長,按次序排下來,皇太子之位置必然歸屬自己,但漢武帝一直沒有再立太子之意。

    在後元元年(前88年),漢武帝年邁病重。燕王劉旦派使者來到長安,向漢武帝上書,請求宿衛長安,以備不虞。漢武帝覽信大怒,立斬來使,緊接著又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違反漢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國三個縣邑,以示懲戒。

    漢武帝感嘆“生子應置于齊魯之地,以感化其禮義;放在燕趙之地,果生爭權之心”,遂厭惡劉旦,轉而立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

    而如今,燕王劉旦听到這個消息之後,便懷疑新帝得位是朝中大臣操縱的結果,復遣中大夫至長安上書,請于各郡國設立武帝宗廟。霍光見書,沒同意燕王劉旦的請求,但賜錢三千萬,增加封邑一萬三千戶。

    這個結果讓燕王劉旦大怒“我本來應當稱帝,還需要別人的什麼賞賜!”

    當下燕王劉旦與中山哀王子劉長,中山哀王,即漢景帝子中山王劉勝之長男。齊孝王之孫劉澤,齊孝王即劉將閭。互相通使,密謀為變,燕王劉旦謊稱在漢武帝在位時接受了詔令,可以掌管地方行政,修治武備,防御非常事變的發生,以此作為自己招兵買馬的理由。

    隨後燕王劉旦又召集群臣詢問“治國之策”。

    郎中成軫進言劉旦應主動索取自己應得之位而不是坐享其成,並認為只要燕王起兵,燕國吏民甚至婦女都會奮臂向前跟隨大王。

    燕王劉旦說“從前呂後在位之時,弄虛作假把惠帝之子劉弘立為皇帝,諸侯王們拱手侍奉了八年。後來呂太後駕崩,大臣們誅滅了呂氏各王,迎立漢孝文帝,天下之人才知道劉弘不是孝惠帝的真兒子。我身為孝武皇帝的長子,反倒沒能立為皇帝,我上書建議為武帝立廟,也不被采納。現在立的這個皇帝,我懷疑他不是劉家的人。”

    燕王劉旦隨即與劉澤等人謀劃,聲稱昭帝不是武帝的兒子,而是奸佞之臣所立“偽帝”,天下之人要起來一致討伐。並派人傳布各郡縣,以動搖百姓視听。

    此令既下,又使劉澤申作檄文,傳布各處。劉澤本未得封爵,但浪游齊燕,到處為家,此次已與燕王劉旦立約,自歸齊地,擬即糾黨起應。

    燕王劉旦制造好輿論後,就招集各地亡命之徒,充當士卒,又收聚民間銅鐵,制造兵器,並不時親自出外閱操;又征調百姓設立圍場,在文安縣進行大規模的打獵,藉此來講習軍隊事宜,專待起事之日的到來。

    此時的燕王劉旦,儼然以未來皇帝自居,出入僭用天子儀仗,左右近臣皆稱侍中(皇帝侍從)。

    郎中韓義等人多次諫阻,燕王劉旦大怒,遂誅殺韓義等共十五人。

    始元元年(前86年)八月,劉澤回到齊國都城臨淄,意圖謀殺青州刺史雋不疑,起兵與劉旦響應。

    事尚未行,被劉建之子劉成得知,向雋不疑告發。雋不疑趁其無備,分遣吏役將劉澤及其黨羽捕拿下獲,奏報朝廷。

    漢昭帝詔令有司追查此事,牽連至燕王,按律當誅。漢昭帝念及骨肉恩情,詔令不治燕王劉旦之罪,而將劉澤等人正法。

    無疑是姑息養奸。漢昭帝遷雋不疑為京兆尹,益封劉成食邑,便算是賞功罰罪,各得所宜。

    惟車騎將軍金日,曾由漢武帝遺詔,封為侯,金日以嗣主年幼,未敢受封,辭讓不受。

    當時,霍光與金日、上官桀都有聯姻關系,而金日次子金賞的妻子是霍光其中的一個女兒,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所娶的是霍光長女,有一女上官氏(即後來的上官皇後)。

    誰知天不永年,金日遽生重病,霍光急白漢昭帝,授他侯封。金日臥受印綬,才經一日,便即去世。特賜葬具冢地,予謚曰敬。兩子年皆幼弱,一名金賞,拜為奉車都尉;一名金建,拜為駙馬都尉。漢昭帝曾經召入兩人,作為伴侶,往往與同臥起。賞承襲父爵,得佩兩綬。金建當然不能相比,漢昭帝亦欲封金建為侯,特語霍光道“金氏兄弟,只有兩人,何妨並給兩綬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霍光答說道“賞嗣父為侯,故有兩綬;余子例難封侯。”

    漢昭帝笑道“欲加侯封,但憑我與將軍一言。”

    霍光正色道“先帝有約,無功不得封侯!”此論甚正。漢昭帝乃止。

    過了一年,漢昭帝封霍光為博陸侯,上官桀為安陽侯。霍光、上官桀與金日曾經同討造反的馬氏,漢武帝遺詔中並欲加封,至是始受。

    當時衛尉王莽的兒子王忽在宮中隨侍,揚言說“先帝駕崩時,我常在左右,哪有遺詔加封三個人的事?那幾個家伙彼此抬高自己罷了。”

    霍光得知,嚴責王莽,王莽被迫將王忽毒死。

    有人勸霍光說“將軍沒有看到當初呂氏家族覆亡的教訓嗎?呂氏身處伊尹、周公的地位,主持朝政,專擅大權,卻疏遠宗室,不與他們共享朝權,因此失去了天下人的信任,最後終于滅亡。如今將軍身居高位,皇上年幼,應當納用宗室,並多與大臣共商政事,與呂氏的作法相反。如果這樣,便可以免除禍患。”

    霍光聞言,深表贊同,于是任命楚王劉交之孫劉闢強為光祿大夫兼長樂宮衛尉,宗室劉長樂為光祿大夫。劉闢強是楚元王之孫,年已八十有余,徙官宗正,旋即病歿。

    霍光為人穩重少言,從容謹慎,身高七尺三寸,面色白皙,眉目清秀,胡須美觀。他秉性端正,每次進出宮廷和下殿出門時,停步和行進的地方都有一定的位置,郎官和僕射暗中記下查看,不差分毫。漢昭帝即位後,政令都由霍光發布,天下人都盼望其一展風采,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時光易過,忽忽間已是始元四年,漢昭帝年正一十有二了。上官桀有子名安,娶霍光之女為妻,生下一女,年甫六齡,安欲納入宮中,希望為後,乃求諸婦翁,說明己意。偏霍光謂上官安之女年紀太幼,不適合入宮。

    上官安掃興回來,自思機會難逢,怎可失卻,不如改求他人,或可成功,想了許久,竟得著一條門徑,跑到蓋侯門客丁外人的家,投刺進見。

    丁外人籍隸河間,小有才智,獨美豐姿。蓋侯王文信,與他熟識,引入幕中,偏被蓋長公主瞧著,不由的惹動淫心,她雖然中年守寡,未耐嫠居;況有那美貌郎君,在子門下,正好朝夕勾引,與圖歡樂。

    丁外人生性狡猾,何妨移篙近舵,男有情,女有意,自然湊合成雙。又是一個竇太主。及蓋長公主入護漢昭帝,與丁外人幾成隔絕。

    蓋長公主尚托詞回家,夜出不還。當有宮人告知霍光,霍光密地探詢,才知公主私通丁外人。自思奸非事小,供奉事大,索性叫丁外人一並入宮,好叫蓋長公主得遂私欲,自然一心一意,照顧漢昭帝。這就是不學無術的過失。

    于是詔令丁外人入宮值宿,連宵同夢,其樂可知。上官安洞悉此情,所以特訪丁外人,想托他入語公主,代為玉成此事。湊巧丁外人出宮在家,得與上官安晤敘。彼此密談一會兒。

    上官安對丁外人說“听說長公主要挑選女子進宮,我的女兒容貌端正,如果能趁長公主選女入宮的機會進宮做了皇後,我們父子在朝廷為官,又有椒房為倚重,就全靠你成全了。漢家的舊例是讓列侯娶公主為妻,你還擔心封不了侯嗎?”

    丁外人听了樂得賣情,滿口應承。等到上官安別去後,即入見蓋長公主請納上官安之女為宮嬪。蓋長公主本欲將故周陽侯趙兼的女兒,配于漢昭帝。(趙兼為淮南厲王的舅舅)

    此次為了情夫關說,只好舍己從人,一力作成。便召上官安之女入宮,封為婕妤,沒多久即立為皇後。六齡幼女,如何作得皇後?

    上官安不次超遷,居然為車騎將軍。上官安心中感恩丁外人,便思替他營謀,求一侯爵。有時謁見霍光,力言丁外人勤順恭謹,可封為侯。霍光對上官安之女為後,本未贊成,不過事由內出,不方便固自力爭;且究竟是外孫女兒,得為皇後,也是一件喜事,因此听他所為。惟欲為丁外人封侯,卻是大違漢例,任憑上官安說得天花亂墜,終是打定主意,不肯輕諾。

    上官安拗不過霍光,只好請諸乃父,與霍光熟商。乃父上官桀與霍光,同受顧命大臣,且又是兒女親家,平日很是莫逆,或當霍光休沐回家,上官桀即代為決事,毫無齟齬。只丁外人封侯一事,非但不從上官安所請,就是上官桀出為斡旋,霍光亦始終不允。

    上官桀乃降格相求,但擬授丁外人為光祿大夫,霍光忿然道“丁外人無功無德,如何得封官爵,願勿復言!”

    上官桀未免心懷慚愧,又不便將丁外人的好處,據實說明,只得默然退回。

    從此上官桀父子兩人,與霍光隱成仇隙了。此處又見霍光之持正。

    且說雋不疑被提升為京兆尹,京師的官吏、百姓都敬服雋不疑的威信。每次雋不疑到地方州縣巡視審查囚徒的罪狀後返回京師,他的母親總要問他“有沒有囚犯被平反?有多少人被你所救而免于冤死?”如果得知雋不疑審案多有所平反,他的母親就喜形于色,甚至連飲食言語都不同于平時;如果得知雋不疑未能使囚犯得到平反,他的母親就會非常生氣,並因此而不吃飯。因此,雋不疑為官,威嚴而不殘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雋不疑之所以為人正直,實是由于其母教導有方得來,乃有這般賢舉。特揭賢母。

    始元五年(前82年),有一個男子乘著黃犢車,插著畫有龜蛇圖案的黃旗幟,身穿黃色長衣,頭戴黃帽,來到皇宮北闕,自稱是衛太子。

    公車令將此事上奏漢昭帝,漢昭帝下詔讓公卿將軍中二千石等官吏一起去辨認真偽。

    長安中官吏、百姓圍觀者多達數萬人。右將軍率軍隊來到宮城下,以防備發生意外情況。前來辨認的丞相、御史、中二千石等官吏都不敢表態。

    雋不疑後面來到,他來到以後立即命令屬吏將此人逮捕起來。有人勸他說“此人是不是衛太子現在還弄不清楚,姑且等等再說吧。”

    雋不疑說“諸位何必畏懼衛太子呢!春秋時期衛國太子蒯聵因違抗其父衛靈公而逃亡國外。等衛靈公死後,蒯聵的兒子蒯輒繼承了王位,這時蒯聵請求回到衛國,蒯輒為維護先王的意志而拒絕了蒯聵的要求。孔子在《春秋》一書中肯定了蒯輒的做法。如今這位衛太子也曾得罪過先帝,他逃亡在外而沒有接受處死,現在又自己來到,他是我朝的罪人。”

    于是就將此人送往皇家監獄。

    漢昭帝和大將軍霍光听說此事後很贊賞雋不疑,說“公卿大臣們都應該像雋不疑這樣,懂得如何運用經術來維護大義。”

    廷尉審查前述冒充衛太子之人,果然是個騙子。此人原是夏陽人,名叫成方遂,居住在湖縣,以佔卜為生。有一位原衛太子劉據的隨員曾向成方遂問卜,他見到成方遂後,就對他說“您的相貌長得很像衛太子。”

    成方遂听了這話後,就生出冒充衛太子劉據之心,想以此求取富貴,于是詐稱衛太子而至闕門外。廷尉傳喚鄉里認識他的張宗祿等前來作證,成方遂于是以欺騙無道之罪被腰斬于東市。一說這位冒充者姓張名延年。

    這案解決,雋不疑名重朝廷,霍光聞他喪偶未娶,欲將自己女兒配他為繼室,雋不疑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又過了很長時間,雋不疑因疾病辭官,最後逝世于家中。

    京都長安的人都懷念他。

    惟霍光自是器重文人,加意延聘。適諫議大夫杜延年,請修文帝遺政,示民儉約寬和。霍光乃令郡國訪問民間疾苦,且舉賢良文學,使陳國家利弊,當由一班名士耆儒,並來請願,乞罷鹽鐵酒榷均輸官。

    御史大夫桑弘羊,還要堅持原議,說是安邊足用,全恃此策。經霍光決從眾意,不信桑弘羊,才得榷酤官撤銷,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百姓始慶承平。可巧匈奴狐鹿姑單于病死,遺命謂嗣子年幼,應立弟右谷蠡王。

    偏閼氏顓渠與衛律密謀,匿下遺命,竟立狐鹿姑子壺衍單于,召集諸王,祭享天地鬼神。右谷蠡王及左賢王等,不服幼主,拒召不至。顓渠閼氏方有戒心,自恐內亂外患,相逼到來,乃亟欲與漢廷和親,遣使通問漢廷。漢廷亦遣使相報,索回甦武常惠等人,方準言和。甦武困居北隅,已經十有九年。前時衛律屢迫甦武投降,甦武執意不從。

    至李陵兵敗投降匈奴胡中,匈奴封李陵為右校王,使他到至北海見甦武,勸甦武降胡。甦武與李陵向來交好,未便拒絕,既經會面,不得不重敘舊情,好在李陵帶有酒食,便擺設出來,對坐同飲,侑以胡樂。飲至半酣,李陵故意問甦武狀況,甦武唏噓道“我偷生居此,無非望一見主面,死也甘心!歷年以來,苦難盡述。猶幸單于弟于王弋射海上,憐我苦節,給我衣食,才得忍死至今。今于王逝世,丁靈人復來盜我牛羊,又遭窮厄,不知此生果能重歸故國否?”

    李陵乘機進言道“單于听說我和子卿你交情深厚,所以讓我來勸說你,他真心你能成為匈奴的臣子。你到死也不能歸漢,白白在沒有人的地方讓自己受苦,即使堅守信義又有誰能看見呢?先前長君(甦嘉的字)做奉車都尉,隨從聖駕至雍的𤥃@艄  實鄯鯇魯 駁街誘鄱銑翟  恢縛匚 蟛瘓矗 W載兀 實鄞頹 僂蜃魑 з岱選H媲洌ㄋ障偷淖鄭┤媧郵К 艉佣 笸粒 縷鎘牖潑沛飴碚  焰飴磽頻膠永鋂退懶恕;縷鍰油觶 實巰綸 萌媲渥凡叮 蛔Д劍 媲浠炭址咀隕薄N依吹氖焙潁 愕哪蓋滓巡恍胰Ю潰 宜馱嶂裂裊輟D愕鈉拮幽晟  狄丫 募蘗恕V揮辛礁雒妹茫 礁讎 桓齠櫻 幽 爰抑兩褚丫  改炅耍 遣皇腔夠鈄乓膊恢 饋H松緋 兌話愣蹋  裁匆 米約渮 餉淳玫目嗄兀 腋脹督檔氖焙潁 餐純嗟南穹 枰謊 拮約罕撐蚜撕撼  由俠夏副皇樟粼詒9 鎩D悴幌臚督檔男那椋 訓辣鵲霉業背 靠鑾冶菹履炅浯罅耍  釵蕹# 蟪濟敲揮蟹缸錁捅幻 宓撓惺 遙  隕 踩 嘉薹 Vゅ 慊構說蒙媳鶉嗣矗殼 游業慕ㄒ椋 灰 偎當鸕牧恕!br />
    甦武內外情事,即由二人口中分敘。甦武听得母死妻嫁,兄歿弟亡,禁不住涔涔淚下,惟誓死不肯降胡。因忍淚答李陵道“我們甦家父子沒有什麼功勞,都是因為陛下才能位列將帥,獲爵封侯,兄弟為近臣,我一直都想肝腦涂地來報答他的恩情。現在能夠殺身報恩,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鍋,也覺得快樂。臣子事奉君主,就如同兒子事奉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麼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李陵與甦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就听從我的話吧!”

    甦武說“我早就已經死了!右校王如果一定要讓我投降,就請停下今日的歡宴,我直接死在你面前!”

    李陵見甦武如此真誠,喟然長嘆道“真是義士啊!我和衛律的罪過上通于天!”說著便流下眼淚,浸濕了衣襟,決別甦武而去。

    已而李陵使胡婦出面,贈甦武牛羊數十頭。又勸甦武納一胡女,為嗣續計。尚欲籠絡甦武。甦武曾記著李陵之言,得知妻嫁子離,恐致無後,因此也權從李陵心意,納入胡女一人,聊慰岑寂。

    及漢武帝耗問,傳達匈奴,李陵又到北海,對甦武說“區脫地區捕得雲中的活口,說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著白衣,說皇帝(漢武帝)駕崩了。”

    甦武听後,甚感悲傷,向南大哭,悲傷過度,甚至口吐鮮血,每天早晚哭吊,達數月之久。

    後元二年(前87年),漢昭帝劉弗陵即位,到了匈奴易主,與漢修和,中外使節往來,甦武卻全然無聞。漢使索還甦武等,胡人詭言甦武已死,幸經常惠得聞消息,設法囑咐告通虜吏,夜見漢使,說明底細,且附耳密談,授他秘語,漢使一一受教,送別常惠。

    過了一夜,漢使者即前往面見單于,指名索回甦武,壺衍單于尚答說道“甦武已病死久了。”

    漢使故作臉色,言道“單于休得相欺,大漢天子在上林中,射得一雁,足上系有帛書,乃是甦武親筆,謂曾在北海中,今單于既欲言和,奈何還想欺人呢!”

    這一席話,說得單于矍然失色,驚顧左右道“甦武忠節,竟感及鳥獸麼?”

    壺衍單于便向漢使謝道“甦武果無恙,請汝勿怪!我當釋令回國便了。”

    漢使趁勢進言道“既蒙釋回甦武,此外如常惠馬宏諸人,亦當一律放歸,方可再敦和好。”

    單于乃即慷慨答允,漢使乃退。李陵奉單于命,至北海召還甦武,置酒相賀,且飲且說道“足下今的還歸漢朝,在匈奴中揚名,在漢室中功績顯赫。即使古代史書所記載的事跡,圖畫所繪的人物,怎能超過你!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願,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家,成為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麼呢?算了吧,讓你了解我的心罷了!我已成異國之人,這一別就永遠隔絕了!”

    李陵說至此,泣下數行,離座起舞,慷慨作歌道“經萬里兮度沙漠,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老母已死,雖報恩,將安歸?”

    甦武听著,也為淚下。俟至飲畢,即與陵往見單于,告別南歸。

    從前甦武出使,隨行共百余人,此次除常惠同歸外,只有九人偕還,唯多了一個馬宏。

    馬宏在漢武帝晚年,與光祿大夫王忠,同使西域,路過樓蘭,被樓蘭告知匈奴,發兵截擊,王忠戰死,馬宏被擒。匈奴脅迫馬宏投降,馬宏抵死不從,坐被拘留,至此得與甦武一同生還,重入都門。

    甦武出使時,年方四十,至此須眉盡白,手中尚持著漢節,旄頭早落盡無余,都人士無不嘉嘆。

    始元六年(前81年)春,甦武回到長安。漢昭帝令甦武帶一份祭品拜謁武帝園廟。拜他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典屬國秩本為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隨從歸漢的常惠、徐聖、趙終根都官拜中郎,賜絲綢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鄉,各賜錢十萬,終身免徭役。獨馬宏未聞封賞,也是一奇。想是官運未通。

    甦武之子甦元,聞父回來,當然相迎。甦武回家後,雖尚子佷團聚,追思老母故妻,先兄亡弟,未免傷感得很。且遙念胡婦有孕,未曾帶歸,又覺得死別生離,更增淒惻。還幸南北息爭,使問不絕,旋得李陵來書,借知胡婦已得生男,心下稍慰。乃寄書作復,取胡婦子名為通國,托李陵始終照顧,並勸李陵得隙歸漢,好幾月未接復音。大將軍霍光,與左將軍上官桀,與李陵有同僚之誼,特遣李陵故人任立政等,前往匈奴,名為奉使,實是招回李陵。李陵與立政等,宴會數次,立政見李陵胡服椎髻,不覺悵然。又有衛律時在陵側,未便進言。等到有隙可乘,開口相勸,李陵終恐再辱,無志重歸,立政等乃告別李陵南還。臨行時,由李陵取出一書,交與立政,托他帶給甦武。立政自然應允,返到長安復命。霍光、上官桀,聞李陵不肯回來,只好作罷。獨李陵給甦武書,乃是一篇答復詞,文字卻酣暢淋灕。

    因李陵未免負國,詩道

    子卿歸國少卿降,陵字少卿。胡服何甘負故邦?

    獨有杜陵留浩氣,甦武杜陵人。忠全使節世無雙。

    甦武回國以後,只隔一年,上官桀與霍光爭權,釀成大禍,連甦武之子甦元,亦一同坐罪。究竟為著何事?待作者下章節敘明。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濟公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491章 六歲女主中宮 舊使臣歸故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491章 六歲女主中宮 舊使臣歸故國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