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460章 甦仙公得道傳說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460章 甦仙公得道傳說

    說了這許多,在這里且說一說當時西漢時期最有名的一個成仙的故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甦仙嶺原名牛脾山,西漢文帝時,郴人甦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甦仙嶺。秦末始見郴縣名,漢初即有甦仙嶺。

    相傳,在西漢惠帝劉盈在位四年(公元前191年)的一天,郴州城東鴨子塘村一個姓潘的姑娘,到村旁的郴江岸邊浣洗衣裳。正洗著,潘姑娘猛地抬頭看見一朵與眾不同的五彩浮萍順水飄近,閃現光異彩,煞是好看,潘姑娘既喜歡又好奇,用手去撈,不想手竟被浮蓮根蔓緊緊纏住,總也甩脫不開。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不料這浮萍竟順勢滑進了潘姑娘腹中。過了一段時間,潘姑娘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地懷孕了。

    轉眼到了漢惠帝五年,潘姑娘有了十個月的身孕。俗話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年七月十五日,潘姑娘生下了一個男孩。潘姑娘未婚孕育,大家議論紛紛,閑言碎語很多。為避眾人口舌,潘姑娘的母親只得將嬰兒丟棄在村後牛脾山下桃花洞中。臨走時,潘母指天卜誓道︰\"該成人,七日之後活生生;不成人,七日之內早歸陰。\"到第七日,思孩心切的潘姑娘急忙趕到桃花洞探視,竟看到一幅奇異的景象︰一只美麗的白鶴正張開雪白的羽翅為嬰兒御寒,一頭健壯的白母鹿正用奶頭給孩子喂奶。潘姑娘始而驚,繼而喜,連忙將這苦命的孩子緊緊摟在懷里抱回家去。

    中國傳統習俗是孩子從父姓,潘姑娘的小孩既然沒有父親,也就沒有姓名。小孩長大入學,沒有姓名不方便,教書先生因此要為他取個名字。先生叫他走出塾館,通報他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小孩剛走出門,就看見有一個人用禾草串魚懸掛在樹枝上,自己卻枕著樹根呼呼大睡。小孩于是將所見情景稟報先生,先生說︰“禾草串魚,是個"甦"字;枕樹而臥,是個"耽"字。你就姓甦名耽,叫甦耽吧。”自此,小孩就稱甦耽。

    牛脾山鐘天地之正氣,山靈水秀,風景佳好,山中多有神仙異人出沒。一天,甦耽入山砍柴,忽然遇到一位老仙翁。老仙翁十分喜愛甦耽的聰慧孝順,傳授了仙術給甦耽。這仙術能隱其身,變化莫測.甦耽學會後試了一下,砍刀不磨自利,柴擔舉重若輕。從那以後,圍繞著甦耽就發生了許多奇情怪事。如甦耽與同伴放牛,別人的牛桀驁不馴,唯甦耽的牛老實听話,似通人意。傍晚,甦耽想回家,那牛不用驅趕就自返歸途。又比如,山中白鹿本來膽小見入就逃,但甦耽卻能靠近白鹿,騎上鹿背。白鹿馱著甦耽飛奔于峰巒溝壑,安穩如馳平地。更怪的是,每逢騎鹿馳驅,在甦耽的眼里.胯下的白鹿竟化作了一條神龍。

    甦耽非常孝順母親,有一次正在吃飯,甦母無意間說想吃便縣(今永興)的特產魚(油魚)。甦耽一听,放下琬筷就出了門,眨眼功夫,甦耽就提了一對魚回來。甦母問︰\"郴縣也有魚嗎?\"甦耽答︰\"我是從便縣買來的。\"甦母覺得很奇怪;又一次,甦母患病不思飲食,甦耽問娘想吃什麼,甦母說︰\"我想吃的只怕是想得到卻吃不到。\"原來甦母想吃湘潭名產臭豆腐乳。怪不得說想得到卻吃不到了;湘潭離郴州近七百里,常人注返需兩個月時間。母親有病需要照應,如何能盡快取回臭豆腐乳呢?甦耽在門外沉思間,忽然遇到曾向他傳授仙術的老仙爺,告訴他白鹿洞通湘潭,只要日出前入洞.日落前就可從湘潭打個來回,出洞而歸;第二天,甦耽按照老仙翁的指點,果真買到了湘潭臭豆腐乳,並在當天傍晚趕回了郴州。

    甦母高興之余,卻不相信甦耽真的到了湘潭。兩月後,甦耽的舅舅來看望甦母,說起曾在湘潭看見過外甥的事。甦母這才相信甦耽真的到過湘潭,于是更加驚異,自此,甦母認定甦耽不是凡人。

    甦母久病不愈,甦耽憂心如焚,暗中祈禱菩薩,願意自己代母受病,只望母親早日康復,甦耽的孝心感動了神靈,夢見仙人授意說︰“牛脾山頂古樹鮮桃,吸日月之精華,已成仙果。摘食之,可愈治母病。”又告誡道︰“只是仙物不可妄求。一而三、再而四,七顆足矣,切忌多貪”。

    第二天,甦耽果然在牛脾山頂找到了仙桃;只是因一時高興,忘記了神人的告誡,盡興采摘了滿滿一筐。甦耽背著滿筐仙桃飛奔下山。跑到山腰,腳絆石頭摔了一跤,滿筐仙桃遍地亂滾。甦耽急忙爬起撿拾,左尋右找也就拾到七顆。甦母吃了甦耽帶回的七顆仙桃,病體頓時痊愈。後來,那些散落山腰的仙桃全部化作了石頭。《郴州志》載︰\"仙嶺(甦仙嶺)有桃石,剖之紋核如生,世傳仙桃。馬嶺山亦多虺蛇殺人,服之可解。\"如今,仍常有人在甦仙嶺山腰拾到桃石,研粉沖服,百病可愈。

    甦耽十二三歲時,已是一名品術皆優的少年郎中。有一天,他到牛脾山采藥,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甦耽直身一看,原來是傳授仙術給他的老仙翁。老仙翁傳詔道︰“爾今仙道已成,勿再依戀塵世。吾今奉命傳詔,三天之後就是你升天之時。”甦耽拜謝說︰“非我依戀塵世,只是我若升仙離去,母親無人終養。”這位老仙翁其實是鐵拐李神仙所變化的,為的是度化有仙根的甦耽。

    老仙翁于是遞過一件石匣,說道︰“有此石匣,但可無憂。只是天機不可泄露,此匣萬萬開啟不得,切記。”這位老仙翁傳詔已畢,飄然而去,甦耽也收拾藥簍懷揣石匣返回家中。

    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十五日,是甦耽成仙升天的日子。

    甦耽一早起來就劈柴禾,掃庭院,又將水缸挑滿。這是最後一次侍奉母親,他想竭力多做些事。挑水時,他看見了倒映井底的南天門,且隱隱听見裊裊仙樂聲,知道行期已近,于是整衣撢塵等候仙侶。忽然紫氣西來,氤氳縹緲中,十只仙鶴迤邐降落在甦家庭院。甦耽急忙入宅含淚向母親辭別︰“耽已成道,受命將升,仙仗臨門,不得終養。”

    甦母雖然舍不得與兒離別,但知道天命難違,不可強留,于是哽咽唏噓說︰“兒走後,娘何以為生?”

    甦耽將老仙翁授給的石匣捧送到母親手中,說︰“有需必得,慎勿發也。”又說明年郡有疫,可取庭前井水桔葉救之。甦耽辭母出門,忽聞仙樂齊奏,又有異香彌漫,甦耽騎上仙鶴,旌幢和群鶴簇擁著他逶迤騰空而起。

    甦耽升仙的第二年,漢文帝四年,郴州果然暴發瘟疫,來勢迅猛,八方蔓延,不分男女老少,均受染發病,病死無數。一時間,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鄉親們在此劫難中,自然想到甦耽,可甦耽已經成仙升天而去子︰于是轉而來求甦母。甦母便按照兒子的囑咐,凡來求醫者,每人賜給院內井水一升,桔葉一片。說也真靈,病人服後,無不迅速痊愈。消息傳開,前來向甦母求醫討桔葉、井水的很多,可桔樹上的葉子和井中泉水並不見少。原來,甦耽成仙,仙氣飄溢,桔樹招收了仙風,有了靈性,人每摘一葉,樹就會自長一葉。泉水吸收了仙氣,也有了靈性,人們每舀一升,井水就自涌一升。由于有足夠的桔葉井水,郴郡的瘟疫終于得以平息。自此,“桔井泉香”這一典故就流傳下來,並傳遍全國及日本與東南亞等國。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460章 甦仙公得道傳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460章 甦仙公得道傳說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