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傳奇

第235章 應珍拜活佛學術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王鐘亭 本章︰第235章 應珍拜活佛學術

    話說濟公活佛協助劉懲罰了合歡樓里的人販子,那些人販子集團也被官府的人一網打盡。

    靈隱寺有神僧之名傳到了白鶴觀的住持觀事的道士席應珍耳中。

    此人元大德五年1301年)出生,現今三十有九。

    席應珍是宋尚書司封郎中席汝言之裔孫,張應玄之弟子。修持淨明道,號通玄明素 弘道法師。元至順二年(1331 年)主持常熟李塘佑聖道 院。至元三年(1337 年)擴建白鶴觀,後主持觀事。

    席應珍旁通陰陽術數、兵略、佔候諸學。書善小楷,通經史, 工詩文。听說靈隱寺的道吉濟公活佛)有大本領,想著能拜訪拜訪他,看看能不能得到濟公活佛的指點而學到一些知識,得到高人的指點。

    席應珍道士來到了靈隱寺大門,對在寺院的一名僧人說道︰“無量天尊,貧道對靈隱寺的道吉師父的學問和人品非常敬佩,特來此處拜訪道吉師父。有勞小師傅前去告知道吉師父。”

    那個年輕的僧人說道︰“那道長先到休息室歇息歇息一會。”

    席應珍道士于是跟著那個年輕的僧人來到寺院休息的客廳里,席應珍坐在那處等候。

    濟公活佛此時正在靈隱寺的僧舍里盤著腿坐著,調呼吸。僧人道明敲了敲濟公活佛的禪房的門,說有個道士特意來拜訪他。

    濟公和尚聞言,于是跟著道明來到靈隱寺的客廳。

    席應珍一見濟公活佛過來,連忙合掌說道︰“道吉師父精通佛理,德高望重,濟世救人,貧道耳聞目睹,非常敬佩仰慕呀。”

    濟公活佛聞此言,擺了擺手,笑了笑,說道︰“道長過譽了,和尚我也不過是依法理行事而已,還差勁得很。”

    席應珍說道︰“大師何必如此過謙呢?貧道幾日來听聞師父濟世救人救苦救難之舉,甚為佩服。听聞大師學問淵博,術法易經更是精通,貧道想來師父之處和大師學習,以此也好觀察自己有沒有走錯誤的路途。”

    濟公活佛聞言,說道︰“非也,正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道長應該致力于本門的振興,而不要外求,正所謂佛道儒本是一家,都是可以共存的。將來佛道之間也可以互相有個照應,大家也可以互相參考學習,取長補短,汝意如何?”

    席應珍道士听聞靈隱寺的道吉和尚—濟公活佛所言,不由得嘆道︰“哎呀,道吉大師所言真是如菩提灌頂呀,令貧道茅塞頓開呀。佛道共存,相處一家。非常人所能為也。貧道這就不打擾師父了,回去把大師的仁心仁術告訴諸位弟子,好讓大家弟子歡喜歡喜。”

    濟公活佛知道席應珍心之所念,是欲求學得更高的術數。

    于是濟公活佛說道︰“你不辭辛苦來靈隱寺,不如我二人出去游覽風景,各自互相談論談論,彼此交流學習一下。”

    席應珍道長聞言,連忙道了個萬福,說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貧道心里也剛好有些疑惑想和師父交談,只是怕打擾了師父。”

    于是濟公和尚就和席應珍道長走出了靈隱寺,二人來到了西湖邊的一棵大柳樹下的一塊臥石上坐著說話。

    濟公活佛點明席應珍道長心中的想法,說道︰“道長愛好廣泛,雖為道士,對儒家、道教、佛家之學皆有涉及,甚至相術八卦易經也所有學,只是不得要領之法。听聞和尚之名,特意想來我處取經學習?”

    席應珍道長听聞靈隱寺的道吉和尚濟公大活佛所言,既然點明了自己心里的隱藏的想法,感到很驚訝以及歡喜,于是說道︰“听百姓所言,道吉師父果然有神機妙算之能呀。席應珍自當尊您為師父才是。如今世道混亂,元朝朝廷又不顧百姓人民,貧道之所以想學通易經術數,也是為了將來能做保身之用,或是能安百姓為用。”

    濟公活佛說道︰“汝不必過分擔心,元朝朝廷江山,氣數將盡,連一百年的國運都沒有。自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成宗鐵穆耳接連去世之後,元朝朝廷內部已經腐敗不堪。當今的皇帝也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了,未來的天子早已經出生多時。你自當堅強自強就是。汝有高壽,雖然為道士,將來你門下之徒卻是一個僧人。”

    席應珍道長聞言,說道︰“貧道也推算過蒙古元朝的江山不足百年,卻沒有道吉師父知道得如此詳細。也不知道自己將來的徒弟門人是什麼人。自己又有哮喘之疾病困擾,更是無法安心學相術。”

    說罷,席應珍道長長地呼吸了好幾下,用手輕輕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幾下,然後又揉了揉自己的腦門太陽穴。

    濟公活佛從自己腰間別的葫蘆里拿出來一顆藥丸,對著席應珍道長說道︰“這是我制作的藥丸,養氣安神之用,剛好對道長的哮喘病也是對癥的。道長若相信和尚,可將其服下。”

    席應珍道長聞言,說道︰“貧道對師父之恩,感激不盡。無以為報呀。”

    濟公活佛說道︰“無需多禮,你且服藥。當下就能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席應珍道士自然知道濟公活佛之能力和慈悲,于是用手接過濟公活佛遞過來的藥丸,將藥丸吃了下去。不消一會,應珍道長頓時感到身體輕松了不少,呼吸也順暢了很多,胸口也沒有了沉悶的感覺。

    應珍道長說道︰“想不到道吉師父還精通醫道,要是能在師父身邊研究學問,貧道真寧願在師父身邊當牛做馬為奴也不會介意。”

    濟公和尚听應珍道長如此言語,連忙擺了擺手,說道︰“道長言重了,道長言重了。佛道平等,各有所長,佛道之人也是報眾生恩,國土恩。”

    應珍道長問道︰“道吉師父,說貧道將來的弟子是哪個人物。可否稍微透露,滿貧道一時好奇之心?”

    濟公活佛說道︰“說來也無妨,此人還尚年幼,年僅五歲而已。幼名天禧,早年出家為僧。你們一僧一道可協助以後的皇帝。”

    席應珍道長又問道︰“不知他姓名,如果知道他姓名,日後我也好傾傳授知識呀。”

    濟公活佛見應珍道長對未來弟子有些執著之念,于是說道︰“此人名叫姚廣孝,是長洲人,家族世代行醫。將在至正八年,年僅十四歲的姚廣孝就會剃度出家當和尚,法名道衍。後來,姚廣孝就會拜道士席應真為師,也就是道長你,當你的徒弟,學習陰陽術數。將來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會下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去應試,姚廣孝則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師,但卻沒被授為僧官,只獲賜僧衣。”

    應珍道長又問道︰“將來改天換地的皇帝以後是什麼命運?”

    濟公活佛說道“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剃度為僧。他在寺里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受到老和尚斥責。不久,當地鬧饑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游化緣。年僅十七歲的朱元璋只好離開寺院托缽流浪,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于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皇覺寺。”

    濟公活佛說道︰“道長明里向和尚我問道,卻是來找和尚我透露這些天機。不過也無妨,此時明朝天子早已成長,人間天機已經形成。道長也不是嘴碎之輩。”

    應珍道長聞言,道了個萬福,說道︰“貧道一定守口如瓶。多謝師父。”

    說罷,二人便告別了。一個回去道觀,一個回去靈隱寺。

    喜歡濟公傳奇請大家收藏︰()濟公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濟公傳奇》,方便以後閱讀濟公傳奇第235章 應珍拜活佛學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濟公傳奇第235章 應珍拜活佛學術並對濟公傳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