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無數次激烈的研討、反復的論證以及精心的籌備後,備受矚目的月球發射基地建造工程終于在靜海地區正式拉開了那充滿希望與挑戰的帷幕。
航天工程師趙剛引領著一群同樣身著特制宇航服的工作人員,毅然開啟了發射場基礎建設的首項任務——場地平整。
他們操控的月球工程車,是凝聚了無數科研人員智慧與心血的結晶。
在低重力環境的特殊要求下,這些工程車的車輪經過了別出心裁的設計,表面布滿了特殊的紋理與結構,以此確保在松軟的月壤上能獲得足夠的摩擦力,從而穩定地行駛。
工程車的機械臂猶如靈動的鋼鐵手臂,在工作人員的精準操控下,靈活自如地伸展、抓取,將大塊的岩石和堆積如山的月壤穩穩抓起,而後緩緩搬運至指定的堆放區域。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往往存在著巨大的落差。
工程伊始,麻煩便接踵而至。月壤那看似平常的外表下,實則隱藏著極為復雜的特性。
它質地異常松軟,仿佛一觸即散的粉末,而且還帶有靜電,這一特性使得在搬運過程中,月壤如同頑皮的精靈,總是緊緊地吸附在機械臂和車身上。
每一次機械臂的揮動,都像是拖著沉重的枷鎖,行動變得遲緩而艱難,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工作人員們不得不頻繁地停下手中的作業,對機械臂和車身進行清理,可沒過多久,月壤又會重新吸附上去,讓大家的努力付諸東流。
與此同時,地質勘探小組的工作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他們肩負著保障發射場地質安全的重任,絲毫不敢有半分懈怠。
孫悅作為小組的負責人,帶領著組員們在場地周邊忙碌地穿梭著,精心設置了多個高精度的地質監測點。
然而,月球表面那復雜多變的電磁環境,卻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敵人,不斷地對傳感器發起攻擊。
傳感器時常受到強烈的電磁干擾,數據如同受驚的小鳥,在屏幕上瘋狂地跳動、波動,使得他們根本無法準確判斷地質的穩定性。
孫悅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焦慮與堅定,她深知地質狀況的準確監測對于發射場的安全至關重要,絕不能有絲毫馬虎。
材料科學家劉輝則全神貫注地守在一旁,緊張地關注著建築材料的鋪設情況。
他們帶來的新型材料,是經過無數次實驗室里的反復試驗、無數次失敗後的重新嘗試,才最終研制出來的。
然而,用于發射台主體結構的高強度復合材料,在月球那晝夜巨大溫差的嚴苛考驗下,如同脆弱的玻璃,出現了細微的裂縫。
盡管目前這些裂縫還非常細小,看似微不足道,但劉輝心里清楚,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隨著時間的悄然流逝,這些細微的裂縫會逐漸蔓延擴大,最終導致嚴重的安全隱患,危及整個發射場的安全。
而負責能源供應系統搭建的團隊,此刻也陷入了困境之中。
原本計劃在發射場周邊大面積鋪設的太陽能電池板,是整個發射場能源供應的重要來源。
然而,在實際鋪設過程中,他們發現月球表面的塵埃簡直是一個讓人頭疼的難題。
這些塵埃極其細小,如同粉末一般,而且還帶有粘性,它們輕而易舉地附著在電池板表面。
這層薄薄的塵埃,就像給電池板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面紗,嚴重阻礙了太陽能的吸收效率。
團隊成員們想盡了各種辦法,用刷子刷、用氣流吹,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塵埃總是頑固地附著在上面,不肯離去。
在建設發射塔的關鍵環節,工程建設專家周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由于月球獨特的低重力環境,傳統的建築搭建方式在這里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就像在水中使用陸地上的交通工具一樣,根本行不通。
他們嘗試采用一種新型的模塊化搭建技術,這種技術在理論上能夠適應月球的特殊環境。
然而,在實際拼接過程中,問題卻接踵而至。模塊之間的連接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在地球上,重力會如同一位默默的助手,幫助模塊自然下沉到合適的位置,實現精準對接。
但在月球上,每個模塊都像是掙脫了束縛的飛鳥,輕飄飄地漂浮在空中,仿佛在故意考驗著工作人員的耐心和技術。
要實現精確的定位和固定,難度超乎想象,每一次的嘗試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讓施工進度嚴重受阻。
甦澈目睹著現場一片忙碌卻又狀況頻出的景象,他清楚在這關鍵時刻,自己必須保持冷靜,如同定海神針一般,穩住整個團隊的軍心。
他迅速通過通訊設備,召集各小組負責人,在臨時搭建的指揮帳篷內緊急召開了一場關乎工程成敗的重要會議。
“大家都清楚地看到了,目前我們面臨著諸多棘手的問題。但請大家記住,這些問題絕非不可戰勝的鴻溝,我們一定能夠找到解決之道。”
甦澈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如同洪鐘般在帳篷內回蕩,給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趙剛雙眉緊鎖,沉思片刻後率先發言︰“關于月壤吸附的問題,我經過仔細思考,覺得我們可以在工程車的機械臂和車身表面涂覆一層特殊的防靜電涂層。
這種涂層是一種新型的納米材料,具有極佳的絕緣性能,或許能夠有效減少月壤的吸附。”
孫悅緊接著說道︰“對于地質監測傳感器受干擾的情況,我認為我們可以嘗試給傳感器安裝一個電磁屏蔽罩。
這個屏蔽罩采用特殊的合金材料制成,能夠有效隔絕外界的電磁干擾,讓傳感器的數據恢復穩定,從而為我們準確判斷地質狀況提供可靠依據。”
劉輝則針對材料裂縫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我們需要對復合材料進行二次加工。
在材料表面添加一層熱脹冷縮系數匹配的防護層,這層防護層通過特殊的化學工藝附著在材料表面,能夠有效緩解溫差對材料的影響,防止裂縫進一步擴大。”
負責能源供應的小組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我們可以設計一種自動清潔裝置,安裝在太陽能電池板的邊緣。”.
然而,對模塊于發射塔模塊連接的難題,大家一時都陷入了沉默。
這個問題涉及到在低重力環境下的高精度作業,需要全新的技術和方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周強低頭沉思良久,終于緩緩開口︰“或許我們可以利用磁力來輔助模塊的定位和連接。制作一些帶有特定磁極的定位裝置,安裝在發射塔的基礎結構和模塊上,讓模塊在磁力的相互作用下能夠更準確地對接。”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大家似乎都找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向。雖然這些方法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驗證,但至少給了大家繼續前進的勇氣和信心。
會議結束後,各個小組迅速行動起來,爭分奪秒地對提出的解決方案進行嘗試和實施。甦澈則不辭辛勞地穿梭在各個施工,密切關注著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進展。
喜歡航母都有了,你管這叫垃圾回收站請大家收藏︰()航母都有了,你管這叫垃圾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