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原本號稱地獄的金星,竟然就變成了一個類似藍星的生命星球。
有一說一,這瞬間就讓網絡上出現了一個新的熱搜。
那就是如何才能夠去金星旅游。
當然,也有人在網上給出了答案。
“如果你能夠加入大夏大科學院,那麼就有機會前往金星享受公費旅游。”
好家伙,這番話出來之後,頓時就讓大夏不少家長對自己兒女加強了學習管理。
沒法,想要進入大科學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你得能夠先考上大科學院的研究生,畢業後才有機會加入大科學院。
但不管怎麼說,這也在社會上引發了一波好好學習的風潮。
即便是那些被灌輸了知識還在家里躺平的成年人,這個時候也被激發了一些興趣。
畢竟腦海里被灌輸的知識,你管不管都在那里,時不時就會冒出來提醒你一下。
因而民間人士搞科研的例子就越來越多了。
只不過,現在的民科和以前民科完全是兩回事。
以前的民科都是自己那一套有些荒謬的理論,而現在的民科都是經過系統學習,知識灌輸的,至少不會出現有人證明相對論錯誤這樣的鬧劇。
對此,趙小侯還是很樂于見成的。
雖說大科學院這種科研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一些比較小,比較民用的應用技術,大科學院就研究得比較少了。
就拿金屬氧電池來說吧,自從趙小侯搞出來之後,也就是一些電池研究所簡單的研究了一下,然後到現在為止,大夏的電動車還在使用最初幾個版本的金屬氧電池。
實際上別看現在大夏的能源技術都推進到反物質了。
但實際上民間使用的能源技術里,金屬氧電池已經算是很高科技了。
畢竟很多高等級的科技,可以應用到民間去,但對于大科學院來說,完全沒必要。
你整個反物質湮滅能量爐的汽車出來,有意義嗎?
不但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全性,實際上對于汽車行業也沒多少用處。
最多也就是奢侈品市場又增加一個新品罷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趙小侯才會鼓勵民間搞研究。
甚至于大科學院還主動將一些技術掛牌售賣。
當然,這些技術都被大夏的公司買去了。
而買了這些技術之後,這些大夏公司就需要增加更多的科研人員才行。
于是乎,很多躺平偏偏在科研上有天賦的成年人也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很顯然,之後大夏的應用技術又能夠突飛猛進一波。
而趙小侯的空間折疊技術,在之後半年時間里,終于補全到了95。
像這樣的技術,補全到95基本上就補全不動了。
接下來就需要進行大量的實物實驗來推斷剩下的5。
作為現在大科學院最為重要的科研項目,趙小侯是可以不通過科學家聯席會議,隨意調動資源的。
一個月後,在消耗了大量財力,物力之後,一個直徑10米,類似于一個膠囊的空間折疊器就被造了出來。
這個空間折疊器初號機,光是成本都可以打造兩艘主力艦了。
當然,倒不是說這麼一個初號機就需要這麼高的成本,而是之前打造的過程里失敗很多次,最終出了這一個成功品。
沒法,這玩意要求的精密度太高了,稍有差池就會變成廢品。
當然,即便是成功的初號機,也未必真的能夠實現趙小侯最初的設計意圖。
很快,這個類似于膠囊的空間折疊器就被放在了一艘退役的護衛艦里。
這艘護衛艦乃是大夏最早打造的護衛艦,就是體長50米那種。
在當初剛服役的時候,這護衛艦可是堪稱天下無敵。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光主力艦都出到第17代了,這護衛艦也出到了14代。
所以,這艘護衛艦最初從太空軍主力艦隊里退出,轉手到各大地方警備艦隊,之後又從警備艦隊轉手到大科學院,略微改造之後,拿來充當交通艇。
但到了現在,就連交通艇都用不上它了。
當然,也有人提議拿去軍事博物館,充當展品。
可問題是當初第一代護衛艦也建造了1200多艘。
軍事博物館之前已經收藏了3艘太空護衛艦,再多的護衛艦送過去,人家也沒地方擺了。
至于將這第一代護衛艦繼續改造,真心沒必要了。
浪費資金和資源。
因而最終這些第一代護衛艦就是拿來進行各種實驗了。
譬如新一代粒子炮的靶船等等之類。
像趙小侯這種拿來充當空間折疊器的實驗材料,已經算是第一代護衛艦第二好的結局了。
畢竟那麼多第一代護衛艦,也不可能所有的都善終吧。
還有那麼多第一代護衛艦最終進入了熔爐,變成了制造民用品的材料。
趙小侯看了看時間,然後就下達了實驗開始的命令。
1號智能ai隨即就發出了一個量子信號,隨後空間折疊器就運轉了起來,下一刻,四周的儀器都能夠探測到空間的扭曲和變形。
之後,那艘停在距離2號星際太空站的第一代護衛艦就消失不見。
只有那台空間折疊器出現在原地。
實驗成功了?
趙小侯並沒有歡呼,而是讓1號智能ai再度傳出一個量子信號。
下一刻,那個空間折疊器就消失了,然後太空護衛艦就再度出現。
成功了!
站在交通艇里圍觀這一幕的科研人員們忍不住歡呼了起來。
的確成功了。
但趙小侯卻是一臉的肉痛。
原因很簡單,這個空間折疊器初號機是一次性的。
在其啟動之後,就將那艘護衛艦裝入了自己的內部空間。
再度啟動,就會將護衛艦放出。
但問題來了,放出護衛艦的同時,空間折疊器初號機就被恢復正常的空間被摧毀了。
這雖然讓趙小侯發現了空間折疊器的一個武器化用途,但這代價的確不小。
之前就說過了,這初號機的造價至少能夠造出兩艘主力艦了。
兩艘主力艦的成本可不算少,但就這麼沒了。
因而這次實驗的成本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