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這里就沒有私人經營的余地。
太空工業,太空農業,太空軍工業等等產業,實際上都沒有資本家可以插手的余地。
換成地表時代的時候,搞搞股份公司,搞搞分紅,拉拉投資什麼的,或許能夠創新激活一個公司,工廠的活力。
那是因為地表時代的公司,工廠都是依靠人來管理,依靠人來制造商品的。
但現在的太空諸多產業,都是全無人自動化運行機制。
那些太空維修工程師什麼的,實際上僅僅只是無人自動化加上無人自動維修體系之外的一層保障罷了。
這些太空產業真正的創新活力在于大科學院。
什麼股份,什麼私人經營等等東西,對于這種高度自動化的太空產業而言,完全就是南轅北轍。
太空產業不需要這些地表時代的落後產物來束縛自己。
畢竟現在的大夏,已經進入到能源極大富裕,物資極大富裕,算力極大富裕的時代。
而這樣的時代,已經信用點券化的貨幣只是對人類本身的一種生存安全保障罷了。
你可以用信用點券在地表上購買汽車,購買反重力飛車,購買輪船,購買珠寶,但你用信用點券購買不到太空交通艇,購買不到太空戰艦,購買不到星際太空站的遷移名額。
說白了,這個時代,錢已經不是萬能的了。
你在地表上有再多的財富,都不如大科學院一名研究員的一根毛。
正如趙小侯在去年的大科學院全體大會上做的報告︰“太空時代,唯獨科研創造,生產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大科學院派遣任何一位研究員,攜帶一套殖民球,一套萬能工廠,一套基因庫,通過空間蟲洞前往其它恆星系,就能夠輕而易舉創造出一座太空城市,一個新的文明來。
這些不比你在地表上有幾十億來得強?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大夏民間的思潮已經從當初不太願意登上太空,變成了想方設法登上太空了。
就拿大學畢業的職業選擇來說,最優的就是考上大科學院的研究生,之後留在大科學院里當研究生助理。
其次就是加入太空軍,或者加入星際太空站工作,再或者就是當一名太空工程師也行。
如果這些都沒辦法做到的話,就只能留在地表考公,考老師,應聘國內的一些大公司了。
以上這些都沒辦法的話,就只能在家里躺平,依靠那點信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