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戰星的曲率引擎完全停止之後,各種無人探測機械隨即就圍著曲率引擎進行了一番探查,同時遠在1號星際太空站的2號智能ai隨即開始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整個過程並沒有花費多少時間。
最後的實驗報告很快就送到了趙小侯面前的3d投影儀里,隨即在他面前浮現了出來。
密密麻麻的數據從3d畫面上刷下來,猶如瀑布。
在場的人里面,也就只有趙小侯才能夠看清楚上面的數據。
足足3分鐘之後,數據流方才消失。
趙小侯這個時候方才伸手揉了揉太陽穴,沒辦法,就算以他的眼力,一口氣查看這麼多數據,也是相當消耗心神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次實驗相當成功,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就是曲率引擎出現了一些小故障。
但這也不奇怪,畢竟曲率引擎技術尚未全部補全,根據前期資料制造出來的曲率引擎能夠做到現在這個程度,才出一點點故障,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這是大夏材料學發展到一定高度之後的成果。
換成趙小侯之前的大夏,就算是有全套的曲率引擎技術,恐怕連曲率引擎都造不出來。
沒辦法,材料學本身就是機械工程的基礎。
沒有足夠性能的材料,別說曲率引擎了,就算是核聚變反應堆,你都造不出來。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
在漆黑無比的太空里,殲星號戰星一次次重復著實驗,時不時閃出微弱的光芒。
到了最後一次實驗,殲星號先是朝著比鄰星方面曲率航行了一周時間,然後又花費了一周時間航行回來。
整個過程不說完美無缺,但至少達到了趙小侯的要求。
所收集到的數據,足以將剩下的曲率引擎技術全部補全了。
實際上,在趙小侯等人乘坐交通艇啟程返回1號星際太空站之後,也就只花費了半個月時間,就將曲率引擎技術全部補全了。
當然,隨著曲率引擎技術全部補全,趙小侯就發現搭載在殲星號戰星上的曲率引擎有太多不足之處了。
首先就是功率不夠,最高只能夠達到光速的60。
雖然光速的60也等于18萬公里每秒,放在以前是相當快了。
但相對于趙小侯正在制造的新一代曲率引擎,性能就要差上很多了。
可在他將新一代曲率引擎制造好之後,殲星號戰星卻沒時間回來了,因為殲星號戰星發現了一支正奔著太陽系而來的外星艦隊。
有一說一,趙小侯听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感覺有些奇怪。
以往可是沒有啥外星艦隊出現的話,否則的話,藍星早就變成外星人的殖民地了。
但隨著自己不斷研究新技術出來,外星艦隊出現的頻率好似增加了?
否則的話,以太陽系所處的銀河系第七懸臂這樣偏遠的地區,按道理說,文明出現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但不管怎麼說,這支突然出現的外星艦隊,從其航行速度乃至于其它方面來看,最多也就只是4級文明,甚至有可能只是3級文明。
比上次來的克莫來艦隊明顯要弱上一些。
但和克莫來艦隊不一樣的是,這支不知名的外星艦隊里,戰艦數量極多。
經過中微子探測器的反復探查,其戰艦總數居然高達三十萬之多。
雖然這些戰艦里,體型最大的也就只有600米,普通體型的則是300米直徑,最小號的戰艦只有160米的樣子,但三十多萬的數量還是很驚人的。
不管怎麼說,這些戰艦都是能夠橫跨兩個恆星系的戰艦,就算單體實力比不上大夏的戰艦,但人家數量多啊。
一旦被對方侵入太陽系,以大夏太空軍現在的戰艦數量,想要將對方全部攔截下來,恐怕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而殲星號戰星隨即就帶著三支主力艦隊迎面趕了過去,而部署在太陽系里的太空軍各大艦隊也隨即運動了起來,在太陽系內形成了兩條戰線。
要說這兩年時間里,由于戰艦、粒子炮、反物質湮滅能量爐等等相關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變慢了,大夏太空軍也就加快了先進戰艦的服役數量。
在這短短兩年時間里,大夏太空軍的戰艦總數已經上升到8萬之多。
其中最先進以及較為先進的戰艦大約有4萬之數,剩下的戰艦有4萬多。
因而太空軍之後隨即就變更了編制,將最先進以及較為先進的戰艦編為機動部隊,而較為落後的戰艦被編為守備部隊。
機動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主動出擊迎擊外敵,而守備部隊自然就是在太陽系內執行守備任務。
因而在太陽系內組成那兩條戰線的主要就是守備部隊,其余的機動部隊則是匯聚起來,朝著太陽系外出發,支援以殲星號戰星為首的出擊艦隊。
對于打仗,趙小侯是不管的,他現在就忙著測試剛剛新鮮出爐的曲率引擎。
這一代曲率引擎的直徑已經縮小到了1000米,由于戰星都出動了,他也沒辦法讓太空軍在戰時將戰星調回來,因而他索性就讓人從小行星帶里拖了一顆直徑20公里的小行星出來。
就在距離小行星帶不足300萬公里的地方,對這顆小行星就地進行了改造。
當然,他也不是要改造出一顆戰星來,而是極為簡單的將小行星安裝上反物質湮滅能量爐以及光半凝固護罩發生器,配備一些簡單的設備之後,方才將曲率引擎安裝上去。
經過這樣簡單改造的小行星,是擁有曲率航行能力的。
拿來實驗是沒問題的,只不過沒有戰斗能力罷了。
但這並不礙事,即便是到了最後關頭,像趙小侯這樣的科學家也是絕對不會被允許加入到戰場里去的。
當然,這顆經過簡單改造的小行星內部並不像殲星號戰星那樣舒適,畢竟為了加快改造時間,像維生系統等等都沒有安裝,趙小侯和一群科研人員待在小行星的簡陋指揮室里,都穿著宇航服的。
雖然難受了一點,但宇航服里拉屎窩尿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