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只要坐在戰星指揮室里的趙小侯,只要一下達命令,那麼y號戰星的主控智能ai就會在第一時間啟動反物質湮滅能量爐,啟動戰星的主力引擎。
按照大夏以往的慣例,像這樣的重要項目竣工,都是需要召開一個竣工儀式,讓記者朋友們拍拍照,邀請領導講講話什麼的,借以鼓舞大家的士氣。
但這次y號竣工,就沒有舉辦什麼竣工儀式了。
畢竟此時y號戰星可是距離藍星足足有2.15億公里!
如果邀請領導,記者來這里搞竣工儀式的話,就太耽誤時間了。
趙小侯還想著等這兩顆戰星建造完成之後,吸收經驗,立馬開建改造小型戰星呢。
因而參與到這個項目里的科研人員,在趙小侯的組織下,在y號戰星內部砸了一瓶香檳之後,就啟動了反物質湮滅能量爐。
隨著反物質緩緩被送入反物質湮滅能量爐內,強勁無比的電力被轉化出來,輸入到y號戰星的各個系統內。
從這一刻開始,y號戰星的維生系統,半凝固態電磁場護盾,粒子炮等等系統都在主控智能ai的控制下緩緩進行自檢。
大約20分鐘過去,趙小侯面前的三維畫面上,y號戰星上各大系統基本上都顯示為綠色。
綠色自然就是自檢通過了。
但也有很少地方顯示為紅色,就是有問題了。
趙小侯隨後就讓負責該部位的科研人員在主控智能ai的輔助下對該部位進行修復。
第一次建造戰星,出現一些問題都是小ks了。
算不了什麼。
正常正常。
趙小侯也不會因為這個去呵斥那些辛苦工作的科研人員。
等到所有問題解決之後,y號戰星開始緩緩移動。
它的最終移動目標將會是一千萬公里之外的小行星帶。
從而測試主引擎以及副引擎群的性能。
實際上這樣距離的測試也就只能測試出主引擎和副引擎群是否能夠長時間運轉不出故障。
經過加速,減速,在時長68分鐘之後,y號以每秒100公里的速度靠近了小行星帶,開啟了半凝固態電磁場護盾,然後就以這樣的速度撞入了小行星帶。
在短短一分鐘時間內,數以百計的隕石就砸在了戰星表面的護盾之上,變成了無數綻放開來的火光。
這是為了測試y號戰星的護盾防御性能。
而在2分鐘後,y號戰星上的粒子炮群就紛紛開火,在主控智能ai的控制下,將靠近戰星一定距離內的隕石紛紛打成漫天焰火。
等到十分鐘後,y號戰星緩緩加速脫離了小行星帶,朝著火星不斷加速而去。
等y號戰星抵達火星之後,率先就是那36門粒子副炮朝著火星地表一陣狂轟亂炸,之後更是在粒子主炮蓄能30秒,達到30蓄能條件之後,給火星狠狠來了一發。
在這之後,y號戰星方才緩緩朝著最初建造的位置飛去。
至此,y號戰星的初次試航算是告一段落。
帶來的則是火星地表上一個深約8000米,寬度20米的巨坑。
至于其它密密麻麻的大坑就不用多提了。
初次試航的結果還是讓趙小侯很滿意的。
簡單來說,y號戰星上的武器系統還是很強大的。
除了那6門直徑10米的粒子主炮之外,戰星上還裝備了200門直徑5米的重型超級粒子炮作為副炮,以及3000門直徑2米的中型超級粒子炮組成的粒子炮群。
現在的超級粒子炮已經發展改進到第八代了。
第八代超級粒子炮技術,較之最初幾代超級粒子炮技術已經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現在的超級粒子炮,簡單來說就是,粒子流強度更高,同樣口徑威力更大,粒子流束縛力更強,射程更遠。
一個很簡單對比就能夠看出問題。
最初的微型超級粒子炮口徑是0.5米,小型超級粒子炮口徑為2米,中型粒子炮口徑為20米,重型粒子炮口徑為50米。
而現在微型超級粒子炮的口徑是0.05米。而現在小型超級粒子炮口徑為0.2米,中型粒子炮口徑為2米,重型粒子炮口徑為5米。
不過話說回來,戰星上裝備的粒子主炮乃是單獨研發的,口徑10米,威力要遠超過之前的所有超級粒子炮。
總之一條,就只從戰星裝備的超級粒子炮數量來看,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任何方向襲來的敵人戰艦,都會受到戰星無死角的密集火力打擊!
就這一點來說,戰星的戰場掌控能力要遠高于現役的太空主力艦。
雖說現役的太空主力艦艦長達到了1000米,但一百艘太空主力艦的火力加在一起,都遠遠不如這顆戰星!
在y號戰星返回原位置後,趙小侯就將數據統計,檢修等等任務交給了一名中級科學家負責,自己則是去了一趟正在加速建造之中的t號戰星上,親自督陣這顆戰星的建造。
這顆t號戰星比y號戰星晚了十五天方才正式竣工。
等到t號戰星一竣工,趙小侯就迫不及待的開著這顆戰星出去試航了。
而t號戰星第一次試航的結果也不錯,尤其是其結構穩定性要遠高于y號戰星。
趙小侯估摸著這t號戰星的粒子主炮口徑再加粗一半,戰星都是能夠承受住的。
當然,這兩顆戰星的建造,試航都給他提供了海量的數據。
而這些數據在他下一步建造小型戰星的時候,無疑就能夠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在建造小型戰星時,趙小侯挑選了一顆直徑大約在15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作為改造樣本。
和之前一樣,先將小行星從小行星帶里拖出來。
只不過這次,由于小行星體型要遠大于之前的那兩顆小行星,太空采集船就算是上百艘一起上,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其拖出。
並且如此之多的太空采集船在小行星帶里一起行動,也會增加很多意外因素。